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與宗教哲學科學之差別

  佛法與宗教哲學科學之差別

  月溪法師講

  佛法,是釋迦文佛六通以後所說,真實不虛。分衆生爲六道,是就現實的而說,不是憑空虛造。拔苦予樂,冤親平等,從聞思修入叁摩地,由戒定慧滅貪嗔癡;修人天福報則守五戒行十善。修四谛則證小乘聲聞果。修十二因緣,則證中乘,緣覺果。由因得果,不是迷信。大乘菩薩修顯教,則盡叁大阿僧只劫行六度。修密宗則自觀爲佛,佛慢堅固,即身成佛。皆以度盡衆生爲旨歸。心佛衆生,叁無差別,的是平等。一般宗教定有一尊或多尊神只,不是平等,誰造誰,誰養誰,更是迷信。且即其所言,最高成就亦不過到達欲界天,不能起出輪回。哲學雖形而上,然缺乏戒行基礎,猶如于虛空中捉迷藏,不能徹底。科學于相對中求進步,于不相容時打倒車;往往徒苦衆生。雖佛法以文佛所說爲宗,有似宗教。精進研求,有似哲學。循因得果,有似科學。這只可謂佛法亦宗教亦哲學亦科學。不能謂佛法即宗教即哲學即科學。惟攻宗教哲學科學者,如能自知不足,學習佛法,以戒行爲基礎,以利生爲目的,精進研求,自能彙歸于道。

  【注釋】

  六通天眼通,天耳通,神是通。宿命通。他心通,漏盡通。

  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十善不爲十惡。

  四谛苦集滅道。

  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

  前生業報,中陰身不能自主,是爲無明投生。機緣成熟,隨淫光而入,無遠近的阻隔,無選擇的智能,是爲行,識就是投胎的業識。在胎時,色身還沒有成就,那受想行識四陰只有名目,故曰名色。六根在胎中成長,故曰六入。出胎則六根觸著六塵,故曰觸。六根接觸六塵以後就有領受。就對于色境有所愛好。有所取著,就有了業,故曰有。若這生不能轉識成智,即轉爲來生的生與老死。這就是輪回的道理。

  大乘顯教,行六度,證識蘊無常,緣影之心爲常德。證受蘊之苦爲樂德。證想行二蘊無我爲我德。證色蘊不淨之身爲淨德。常樂我淨。

  密宗有作密宗,行密宗,瑜珈密宗,無上瑜珈密宗,修法不同,即身成就則一。就是以煩惱爲菩提。

  貪西紅妙彌陀佛 于未了達起悲心

  嗔東藍大不動佛 以自明智摧妄念

  癡中白法毗盧佛 了達諸法圓平等

  慢南黃平寶生佛 了達諸法高無上

  嫉北緣成不空佛 平廣不容有二執

  叁大阿僧只劫

  小劫一千六百八十萬年,廿小劫爲一中劫,四中劫爲一大劫。釋迦佛曆叁只方成佛道。

  初從古釋迦至屍棄,七萬五千佛。次從屍棄至燃燈,七萬六千佛。叁從燃燈至毗婆屍,七萬七千佛。

  又以叁阿僧只配成佛進程。

  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稱爲資糧位,約占第一劫四分之一。假定,暖頂,忍世,第一稱爲四加行,合爲第一大阿僧只劫,從初地至七地,爲第二大阿僧只劫。從第八地至成佛,爲第叁大阿僧只劫。十地卒即佛果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