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佛法會開示
果碩仁波切講授
今天,我們能于吉祥、善好之日,同聚一堂,慶祝偉大的導師 釋迦牟尼佛之佛誕,如此善好之因緣,實是希有難得!
具足大恩的導師 釋迦牟尼佛,爲了利益無數有情衆生,于無量劫前,發菩提心,行菩薩行;經曆了叁大阿僧只劫,累積了圓滿的福德與智慧資糧,證悟圓滿菩提果位,于此濁世,示現成佛;複爲利益衆生,叁轉*輪。佛陀是以利益衆生的心念,發菩提心、行菩薩行,所思、所作均爲利益其他有情衆生,但所成就的,卻是自利與利他的圓滿佛果。如是不爲自身求安樂的菩薩行,是極爲偉大、可敬的;吾人發心成爲佛陀心靈的追隨者,應當戮力效法佛陀“但爲衆生得離苦,不爲自己求安樂”的偉大願行。
于無量劫中,有佛出世之劫稱爲“光明劫”,無佛出世之劫稱爲“黑暗劫”;而黑暗劫遠比光明劫更爲長久。吾人此刻所處之大劫稱爲“賢劫”,依大乘之說:賢劫將有一千尊佛出世。一大劫又可分爲成、住、壞、空四個中劫,其中,只有“住劫”有佛出世;一中劫又可分爲二十小劫,每一小劫即人壽由十歲,每一百年增加一歲,如此,遞增至八萬四千歲,所經過的時間,爲一小劫,是爲“增劫”。或由八萬四千歲,每一百年減一歲,如此,遞減至十歲,所經過的時間,稱爲一小劫,是爲“減劫”。唯有人壽遞減之小劫,方有佛出世。吾人所處之小劫,人壽遞減爲四萬歲時,有賢劫第一尊佛---拘留孫佛出世;人壽遞減至叁萬歲時,有第二尊佛---拘那含牟尼佛出世;人壽遞減至二萬歲時,有第叁尊佛---迦葉佛出世;人壽降至百歲時,有第四尊佛---釋迦牟尼佛出世。佛陀度化衆生需有適當的時機與因緣,而在人壽遞減之時,爲佛陀較易度化、引導衆生之時機。是故,導師釋迦牟尼佛選擇于人壽百歲之時,示現于此世間成佛。吾人能于佛陀教法仍住世未消失之時,入于佛門,修學佛法,尤其今天能參加浴佛法會,是極爲殊勝難得的,此皆源于過去生中所累積的福報;若非如此,必不能值遇佛陀教法並參加浴佛法會。
釋迦牟尼佛于兩千五百多年前,降生于印度,爲淨飯王之子,佛陀降生時之名號意爲“一切義成”。依小乘之說:佛陀于一世中,成就圓滿菩提果位。依大乘之說:佛陀于無數劫前,早已成佛,但爲利益有情衆生,遂再發菩提心,經曆叁大阿僧只劫,發菩提心、行菩薩行,累積圓滿的智慧與福德資糧,于此世間示現成佛。
佛陀在降生于世間之前,是于兜率天說法,號“白幢天子”,後因諸佛以天樂等各種莊嚴,勸請佛陀:如過去燃燈佛所授記,賢劫千佛的第四尊佛---釋迦牟尼佛,您降生世間、說法度衆、示現成佛的時機已到,請您以過去生于燃燈佛前,所立之誓願,于兜率天說法十二年後,降生于世間,轉大*輪,利益無數有情衆生。以諸佛殷切之勸請,佛陀遂生起降生世間、說法度衆之堅定心念。兜率天之天衆聽聞白幢天子(釋迦牟尼佛前世)將降生世間,鹹感哀傷悲泣,憂慮從今後,不能再聽聞白幢天子講經說法,白幢天子知悉天衆之心念,乃告知天衆:吾雖決定降生世間,但吾將一生補處菩薩之權位,以寶冠爲記,授與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將繼續于兜率天爲諸位講經說法,此事之殊勝,無可比擬,故彌勒菩薩又號“無能勝”,即源于此。
白幢天子觀種姓、氏族、時、地、母親等五相後,決定降生于中土印度淨飯王之王族,入住摩耶夫人之母胎。摩耶夫人夜夢六牙白象入住母胎後,即懷有身孕;經十月懷胎,摩耶夫人欲前往清淨悠閑之地暫住,在許多的侍衛護送下啓程,當行至藍毗尼園時,見樹林蒼翠蓊郁、百花盛開,一切景物均極爲清淨殊勝而美好,當摩耶夫人手扶無憂樹之枝葉,佛陀即于此時,于沒有任何痛苦的情況下,由摩耶夫人之右脅誕生。佛陀誕生之時,帝釋、梵天以各種化身示現,守護四周;天女散花,天衆以天樂莊嚴,並以殊勝美妙之甘露沐浴佛身,如同吾人平日所念誦之獻浴偈:“雲何如來降生時,一切天衆獻沐浴,今以清淨妙天水,我亦如是作灌沐”;諸天以殊勝妙好之甘露沐浴佛身之緣起,即爲後世浴佛法會之由來。
佛陀誕生後,隨即往東、南、西、北四方,各行七步,大地湧現蓮花承接佛足,佛陀向四方各行七步,各說了一首偈語;其中一句爲:“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以此爲佛陀于世間示現成佛之緣起。佛陀誕生時,有各種殊勝妙相與瑞兆産生,大地有六種吉祥之震動;祥和的瑞光照射大地,連許多于不見天日之山洞閉關修行之長者,亦目睹此希有難得之瑞光,其中有一位長久閉關之“大黑仙人”,明白此遍照世間之殊勝光明,乃是將于世間示現成佛的嬰兒所感得。仙人明了此刻必有諸天守護著初生之佛陀,因此,並未立即前往觐見;待佛陀回到王宮後,仙人始前來朝見佛陀,當仙人由淨飯王手中接過初生之佛陀,仔細端詳佛陀所具有的莊嚴妙相後,仙人禀告淨飯王:“王子如果在家爲王,當成爲統領四洲之轉輪聖王;若出家修行,當證悟圓滿菩提果位。”此時,仙人悲傷地流下淚來,淨飯王甚覺怪異,問道:“仙人爲何流淚?”仙人答雲:“將來王子示現成佛,大轉*輪,利益無數有情衆生時,我已不在世間;無緣領受佛法的殊勝功德與利益,所以悲傷地流下淚來。”
此外,有另一位“無惑仙人”告知其侄兒“火施仙人”,如是預言:將來此嬰兒必示現殊勝的成佛事迹,你應當前往其座下受戒出家修行,定能獲致殊勝的成就與功德利益。
因此,吾人能于釋迦牟尼佛示現于此世間成佛,並于佛陀的教法尚存于世間之時,皈依佛門,成爲佛陀度化的眷屬與追隨者,是具有極爲善好的因緣與福德。若能以虔敬之心念,修持佛陀的教法,必能以此因緣與福德,于賢劫第五尊佛---彌勒佛于世間示現成佛時,與彌勒佛結下殊勝之法緣。
佛陀成長的過程中,雖于皇宮中受用富貴與妃眷,但仍對輪回中短暫的安樂,生起出離心,出家修持苦行,最後示現成佛。佛陀一生示現成佛的偉大行誼,不斷教化著有情衆生,若能了知輪回痛苦的本質,生起希求解脫出離之心,從而修持正法,必能證悟圓滿菩提。
吾人既已皈依佛門,成爲大乘佛教徒與佛陀的追隨者,應當將佛陀教法的殊勝意涵謹記于心,言行舉止均應依循佛陀的開示與教導而行;不斷祈願自己所思,均爲利他的菩提心;自己所行,均爲六度波羅蜜之菩薩行;縱然當下未能完全做到,至少須祈願自己的菩提心與菩薩行,能輾轉增上,恒常滋長,將來能達成此目標。如是效法、修學佛陀之精神,爲大乘佛教徒的第一要務,以此與諸位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