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薩埵隨許灌頂開示
果碩仁波切講授
業果的道理是佛教的基礎,亦爲事物生成變化所依循的法則。身爲佛教徒,應當由思惟與了知業果的內涵,進而深信業果,以業果的道理作爲行爲舉止的依據。此生所經曆的一切遭遇均是由于過去生所造作的業力所感召。因此,如何將過去生所造作的惡業予以淨除?爲行者須深入探討的首要課題。
行者若仔細觀察自己平日的起心動念,即可發現惡念的生起,極爲容易與自然;而善念的生起,卻須透過不斷的修持與惕勵方能如願。此即爲吾人過去生曾經造作的深重惡業所導致的結果。縱然此生能皈依佛門修行,卻依然惡念多、善念少,仍然深爲煩惱所苦,無法完全根除惡念惡行。凡此諸多現象,均是由于心續中累世所積集與串習惡業的力量所導致,此種串習惡業的力量,于行者心續中累積了深重的煩惱與業障,而煩惱與業障複形成修持的障礙,令行者于積聚福慧資糧的修持過程中,充滿了橫逆與阻礙,無法如實于心續中生起各種道次第的證量。是故,煩惱與業障爲修行者須對治與淨除的大敵,對于放任自己串習惡業的巨大過患,行者須有深刻的體認。
如同有叁人皆誤食有毒的食物(造作惡業),其中一人已毒發身亡(墮入惡道),另一人亦因毒性發作而痛苦萬分(瀕臨死亡),僅剩自己尚僥幸存活;此時,內心必然對自己誤食毒物的行爲感到懊悔不已,渴望能及時獲得解藥(佛法)救治。行者應以此堅切的發心與動機,學習佛陀所傳授的殊勝教法,並如法精進地作積資淨罪的修持。
忏除業障最爲殊勝有力的教法,有下列幾種:一、修誦叁十五佛禮忏法並行大禮拜。二、修誦金剛薩埵百字明咒。其中,修誦金剛薩埵百字明咒可結合大禮拜修持,亦可不行大禮拜而配合觀想修持。金剛薩埵爲密法中忏除業障的本尊,具足不可思議的加持力,修學金剛乘教法的行者,將修誦金剛薩埵百字明咒列爲加行之一,必須圓滿修誦十萬八千次,諸位若能如法精進修持,必能逐步淨除心續中的煩惱與業障。
此生有幸能獲得具足暇滿難得的人身,乃是由于過去生所積聚的廣大福德資糧與清淨持守戒律的緣故。觀諸六道有情衆生,地獄道的衆生遠多于餓鬼道,餓鬼道的衆生複遠多于畜生道,畜生道的衆生亦遠多于人天善趣。縱使有幸往生人天善趣,因天人無有苦苦,且具足妙欲受用,故無法生起出離心修學佛法。六道之中,唯有人身具足修學佛法的殊勝因緣,然而,卻有大多數的人無法具足八種閑暇與十種圓滿,能具足暇滿難得人身且能皈依佛門修行的人,實爲大海中的一粟!
行者須思惟自己必然須面臨死亡且死期無定的事實,死亡何時降臨于自身?無法明確預知。死神降臨時,自己努力奮鬥一生所積聚的財富卻分毫亦無法帶至來世;自己所摯愛的親眷,無人能繼續伴隨自己,縱有再多不舍,仍須分離;唯有此生所造作的善業與惡業,伴隨與牽引自己往生至來世。因此,行者應當把握此有限與短暫的生命,積極作積資淨罪的修持,從而希求從輪回中獲致解脫。若未能把握此生難得的機緣,努力忏除業障與積聚資糧,則無異于入寶山卻空手而回,甚至以此難得的人身造作惡業,使自己當下陷入不安與恐懼之中,且將來必須承受巨大的痛苦,此等行爲實愚不可及且令人惋惜!冀望諸位皆能珍惜短暫而寶貴的生命,以清淨的動機精進修持正法,使此生過得更有價值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