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在北京佛教居士林的開示(聯波仁波切)

  聯波活佛2003年2月15日在北京佛教居士林的開示

  今天在居士林,跟大家一塊學習討論佛法,感到很榮幸。北京居士林在曆史上,對整個佛教,不僅漢傳佛教,對藏傳佛教,都有很大的貢獻。目前,北京居士林的條件是十分優越的,我今天見到這麼多的學佛弟子感到十分高興。

  對學佛的人來講,首先,自己要有一個端正的思想觀念,這是很重要的。我這裏想向各位講,藏傳佛教裏面講要修“淨相”,幹淨的“淨”,什麼叫淨相呢?“淨相”就是要幹淨,什麼幹淨呢?我們的態度、思想要端正。學佛的人,不是說專門去找別人的毛病。首先,自己作爲一個學佛的人,學佛的目的,就是要對治自己的煩惱。必須要觀察自己的心情,這是很重要的。怎麼觀察呢?要按照佛法的道理觀察自己的心。我們既然已經是皈依叁寶的弟子,就是要觀察自己對佛法僧叁寶的恭敬心,到底如何?佛教的入門就是要皈依叁寶,必須要觀察自己對叁寶的信任心、恭敬心到底有多深?真正皈依的心,生起了沒有?平時每天要做皈依。阿底峽尊者到藏地來的時候,首先什麼其他的法都不講,就是講皈依法!所以,人們叫他是“皈依喇嘛”。怎樣才算一個真正合格的佛弟子呢?就是要靠這個皈依的心,有了真正皈依的心,才算是真正的佛弟子。

  今天就是要大家觀察一下,首先觀察自己。學佛的目的不是讓別人看,是要對治自己的煩惱。沒有皈依心,就沒有入佛教的門,所以噶當巴的格西們老是講:“坐在法座上講法的人當中,還有沒入佛門的。”有沒有皈依的心?內心深處對叁寶有沒有信任心?不管是大活佛、大格西、大法師,真正的佛教根本,最起碼的知識,就是皈依的心。只有在內心深處已經皈依了叁寶,那才算是一個真正的佛弟子。不管是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小乘佛教,都是一致的。

  不是說去寺廟裏看看,磕個頭,點個香,就算是皈依了,或者舉行一個皈依儀式,就已經皈依了。當然,皈依儀式也要進行的,但是,最重要的,我們要訓練出對叁寶真正的恭敬心、信任心!一個人今天舉行皈依的儀式,一下子就能生起對叁寶合量的皈依心,那是不可能的。多多少少有一點皈依的心,但從根本上來講,對叁寶真正的心,是慢慢修,才能修成的,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很多人喜歡修大法,大圓滿、大手印,但是真正的第一步,佛教入門的第一步——皈依的心——到底如何?如果對叁寶的信任心是叁心二意,今天看來是信,明天看來不太信,所修的法呢,就是密法,無上的法,無上瑜伽的法。連佛教入門的知識還沒有掌握,能修得了大法嗎?同樣在漢傳佛教裏面的淨土宗、禅宗,只要是佛教徒,第一步就是皈依。皈依不是今天修一段,明天修一段,就可以了。從學佛的那一天起,一直到成佛之前,都不能離開。不能說你是大活佛,就可以不修皈依。一天也不能離開這個心!修行再高,也不能離開基礎。很多人不在基礎上下功夫,只是追求最高的法門,這樣得到的結果是不會圓滿的,很容易碰到歪門邪道。有了紮實的基礎,再往上學就學得快了。不管學淨土,學密宗,學小乘,一切基礎都是皈依。

  希望居士們,包括我自己作爲一個普通的比丘,在皈依上必須要下功夫。我們每天早上起來第一個法就是要修皈依法。要不斷地鍛煉,才能生起真正的皈依心。真正生起了皈依的心,功德是無量的。我們這一輩子要是把皈依心真正修成的話,那是很了不起的!

  怎樣才能生起皈依的心呢?要認識到六道輪回的一切痛苦。學佛的目的就是要解決生死問題。不是只圖這一世、眼前的消災延壽,僅僅爲這一點,不算是純粹的佛法。學佛的目的,是要一方面解決來世的問題,第二方面就是要解決六道輪回的一切痛苦,然後爲達到佛的境界來學佛。而不是說做樣子來讓人看看,以圖擴大名聲。

  要生起真正的皈依心,首先必須認識到六道輪回的一切痛苦。比如人間的痛苦——生老病死,是任何人也避免不了的,都要經過的,這四大痛苦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六道輪回的一切痛苦就更廣,假如我們要離開這個肉體,來世必然會投生到六道輪回中(來世是不能不承認的),投生到什麼地方?投生到善趣、惡趣?有沒有投生到善趣的把握?這是很難說的!假如墮落在惡趣怎麼辦?餐廳裏動物被殘酷殺害,痛苦哇……假如我們變成這樣的動物,那又怎麼辦?很多人說,地獄、餓鬼是看不到的,做爲佛教徒,不能有這樣的懷疑心,有了這樣的懷疑心,對整個佛法都要生起懷疑的,那麼我們的學佛還有什麼用處?除了這個肌體以外,就是心識,心識是存在的,它是相續不滅的,如果這個不滅的心識來世要投生到畜生、地獄中,那可就痛苦了!

  還要認識到人間的痛苦。很多人認爲人間很快樂,看不出自己的痛苦。的確,人間也有短暫的快樂,但那不是永恒的,而是不究竟的。一刹那間,就要變成痛苦。所以,這些快樂從本質上說,其實也是痛苦。退一步講,就算是人間有這麼一點快樂,人又能活多少年呢?要在生死中面對生死,那就必須按照佛法的道理修行自己,才能超脫六道輪回。所以認識六道輪回的痛苦,是生起皈依心的最殊勝的因緣。

  結束痛苦的方法是什麼?就是要修行!苦是有因的,是由因果關系而來的。要想避免痛苦,就必須要修行自己的心。痛苦是由于煩惱,煩惱的根本是無明,就是無智慧,也就是說我們對生死的認識是錯誤的。佛陀把生死的真正規律,以及離開六道輪回痛苦的方法講出來,這就是佛法。無論佛陀講與不講,生死的規律,就是這樣存在的。

  我們錯誤的認爲人間是快樂的。貪于人間的快樂。實際上快樂是短暫的,是無常的,是不究竟的。所以要尋找永恒的快樂,離苦得樂就是要永恒的快樂,不變的快樂。要達到佛的境界,必須要依靠佛法僧的幫助,才能結束六道輪回的一切痛苦,不依靠叁寶是不行的!這樣我們依靠叁寶。

  要生起皈依的心,必須具足兩種條件,一是認識六道輪回的痛苦;二是只有依靠叁寶才能結束一切痛苦。光在口裏念念,是不行的。佛法上怎麼說,就按照這個道理來做,菩提道是靠我們一步步走過來的,只有這樣,才能消除自己的一切業障。

  無始以來我們所積累的業障是很深的。慢慢觀察自己的心,就會知道,從無始以來所學的就是煩惱,不用專門觀想,它是自然俱生就存在于心的。而真實地生起善良的心,就必須要修行,要觀想,才能生起一點點善心,很難生起的!所以要不斷地修皈依。有了真正皈依的心,才能修其他的法,那時修任何法門都修得快。所以說,學佛的第一步,就是皈依叁寶。

  皈依叁寶,就是依靠叁寶超脫輪回的一切痛苦,達到苦海的彼岸,不僅爲自己,而且要爲一切衆生,這樣我們的思想就轉變爲大乘的思想,利益衆生。漢地的佛教、藏地的佛教,都是大乘佛教,不光佛教是大乘的,修行者也必須要達到大乘的程度。法是大乘的,修行者只有小乘的思想,法就不成爲大乘。

  我們修行,不僅僅是爲了自己,而且是爲了一切有情的解脫。那麼我們的法,就成爲大乘的法。比如做功課,做法事、佛事,功德大小,主要靠自心。僅僅爲了求名發財,消災延壽,那功德就是這麼一點,就是世間的法,所得的果也只是世間當中短暫的一些安樂。你做的佛事規模再大,也不成爲大乘的法,功德是不圓滿的。反過來,哪怕你僅供一盞小小的燈,或僅供一根香,而發心是爲了一切衆生的解脫,那麼這個法就成爲大乘的法,功德是很圓滿的。不管是講法的,聽法的,都是如此。比如今天聽法,我聽法是爲了什麼?是爲了救度一切衆生,消除自己的業障,自他一切衆生的業障。這樣聽法,就成爲大乘的法。

  在修行上的功德差別主要是靠我們的心理狀態,無論什麼佛事,在家裏作點功課或集體法會,都要有正確的思想,這樣就會有功德,有成就。而不是說我們的成就展現在照片上,很多人喜歡說照片上出現什麼花紋啊、光圈之類的,佛菩薩的加持力顯示在照片上有什麼用?佛菩薩的加持力要在心裏得到!加持力到底得到沒有?那就看我們的慈悲心有所增長沒有?煩惱有所下降、減輕沒有?有沒有佛菩薩的加持力,有沒有修法的成就,就是要觀察我們的心情,而不是去觀察照片上的什麼光線之類的。

  八萬四千法門都是由慈悲心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必需要修慈悲心,任何衆生都平等的心,在修法的道路上,佛和衆生完全是平等的。《入菩薩行論》裏面講:在修行的過程中,依靠衆生、依靠佛,完全是同等的。不依靠衆生,就不會成佛。任何衆生都要用恭敬的心來對待。我們很願意找別人的毛病,不觀察自己的心,總是別人不對,這不對、那不對,那個法師不對,這個居士不對,總是說別人,而不是觀察自己的心。這樣下去我們的法能修成嗎?

  我今天講的題目,可以說是修淨相,修淨相就是修清淨的心。

  修學真正的佛法,不管是漢傳、藏傳、小乘,都要一視同仁地對待。對于佛陀的教法,只恭敬一部分,不恭敬全面,對佛法有了分別心,這算是一個真正的佛弟子嗎?所以修法最好是對治自己,最殊勝的方法就是要對治、觀察自己的心。找別人的毛病,看來是別人有缺點、別人有錯誤,其實這都是我們自己認爲的,我們觀察得不一定正確,別人也許有很大的功德,在他的功德方面應該要考慮,不能說只考慮別人的缺點,不考慮別人的功德。學佛就是要對一切衆生都要有慈悲的心。比如我們居士林,有修淨土的,有修顯宗的,也有修密宗的,但都是相同的佛弟子,只是法門不同而已。總體來講,都是一個目標,就是要離苦得樂,要達到佛的境界,救度一切衆生。如果互相排斥、互相誹謗,結果都是誹謗佛法!謗法的罪過,在佛典裏面說是最嚴重的。佛法要興旺起來,必需靠我們佛弟子,有了如理修法的佛弟子,才有佛法的興旺。沒有這樣的修行者,哪有佛教呢?我們要弘揚佛教,…

《在北京佛教居士林的開示(聯波仁波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