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國佛教史概說 第十八章 民國以來的中國佛教 第六節 中國佛教的現況

  第六節 中國佛教的現況

  

  由圓瑛于民國二十一年(西元一九叁二年),以中國佛教會常務委員的身分,向國民政府內政部提出的中國佛教情形、佛事儀式、僧徒習慣合篇中所見,中國佛教在宗派方面,舉出了律宗、禅宗、賢首宗、天臺宗、慈恩宗、兜率宗、瑜伽宗之八宗;今以靜坐參禅的禅宗、宣揚佛法的講宗(賢首、天臺、慈恩、兜率)、嚴守戒律的律宗、稱名念佛的淨土宗、叁密相應的密宗,較爲盛行。當然,這五宗並非存有嚴格的教團區別,不用說,乃以依據《百丈清規》作爲日常行儀的,禅淨混合的佛教爲其主流。另有堪受注意的,乃是民國以後的密教,流行于知識分子之間。一般庶民的信仰,已從純正的佛教信仰面,表現在以水陸法會,及各種經忏爲主的法會,所謂有求必應的信念,乃是滲入儒佛道叁教融混而成的思想,期求現世利益的東西;阿彌陀佛也好,觀音菩薩也好,彌勒佛也好,早已和印度佛教的性格,有了顯著的差異;完全不從印度佛教的觀點來理解的例子,實在很多。以正月一日彌勒菩薩聖誕、正月六日定光佛誕生、二月十九日觀音菩薩聖誕、十一月十七日阿彌陀佛聖誕等爲媒介,使寺院和民衆結合起來。然此乃爲僅是由中國人所理解和容受的中國佛教。僧侶之中在教理義學方面之有卓越成就,必須特別介紹的人尚沒有;雖在一部分知識分子的居士中,追求佛教的正確理解,同時也有人度著如法如律的戒律生活,唯因大勢已去,不能有何作爲了。然在臺灣,以及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華僑社會中,尚在盛行著中國的佛教;特別是臺灣,影印日本的《大正藏》及《卍續藏經》,也編印《中華大藏經》;當中國佛教在中國大陸衰退之後的今天,成了唯一活路的臺灣,布教事業,也很活躍。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