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跟衣服分離的實體,所以說你認爲髒了的這件衣服是髒的,這個概念是錯誤的,同時你認爲這件衣服被洗幹淨了這個概念也是錯的。如果你不知道這兩者都錯你就有智慧,然後你就住在當下。
但這並不表示從現在開始你就不洗衣服,你還是要去洗,但是洗的時候沒有希望和懼怕,因爲你知道衣服的本性就是衣服,而髒的塵土從來沒有屬于是衣服本身過,所以我們也從來沒有被染汙過,我只是告訴你怎樣去洗衣服。
現在再舉一個例子,這是唯識中經常用的一個例子,可以幫我們了解到究竟和相對的真理,也可以讓我們了解到輪回和涅槃,佛教徒最大的問題是每一個佛教徒都認爲自己很了解輪回,他們認爲只是涅槃那邊我不知道,爲了這個理由他跑到各個中心去聽各個開示,這就是你錯的地方。
因爲像我們連說我們是一個輪回的衆生也算不上,所以說根本不用談什麼涅槃,我們甚至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輪回。當然了可能你讀了一些經或是聽了一些開示,你會說輪回就是有生老病死的地方,這種就叫輪回。但是你所有的這種了解完全是從書上或教授聽到的,但通常我們也只是從書上讀它,我們從來不去真正地了解體會它。如果我們真正碰到一個情況,讓我們知道我們有這樣子,我們通常也都否認它。
如果我們實在連否認也不能否認呢,我們就努力去否認它認爲這件事情並不那麼壞。因爲涅槃就是輪回的終止,當沒有輪回的時候就是涅槃,所以只有你充分地了解到輪回的時候,你才有一點希望去知道涅槃,否則我們所說的涅槃就會變成一個故事,一個傳奇的故事,或者只是一首美的詩罷了。
難道你從來沒有奇怪過,當時佛成佛之後在印度第一次所做的教授——初轉*輪的時候,講的第一件事並沒有談到什麼叫涅槃,他只是說你要知道痛苦。我們是不是都知道我們有痛苦呢?不是理論上的,是實際,真正這種原發性地了解。我不認爲這樣。我們喜歡呆在輪回裏,只有很少數人是真正在追尋解脫的。很多人都學有關于解脫的東西,但是你去學關于解脫的東西,是不同于你去追尋解脫的。你爲什麼並不想追尋解脫呢,因爲你並不真的了解輪回,所以你並不想去追尋解脫呢,因爲你並不真的了解輪回,我們在理論上了解的解脫,變成了我們輪回的另外一個部分罷了。所以首先我們最好應該夠一個資格做一個輪回的衆生。輪回是一種害怕或一種懼怕,涅槃是一種希望,在戰士的訓練裏面,希望和懼怕都是不能要的。現在這個戰士到底想做些什麼呢?我們想要抓住當下。
佛教徒談到所謂無分別,當佛教徒希望去學習有關無分別,他們先創造出兩個東西,然後去學這兩個東西怎樣的沒有分別。這樣去學是絕對不可能,這就像你先畫一樣東西,然後把它擦掉再畫一樣東西,這樣做你怎麼樣也得不到答案,這樣講是不是你了解呢?希望你能了解。
現在必須要談一下金剛乘。就算在臺灣目前好像也有一些人開始覺得懷疑,爲什麼金剛乘老談到雙運、合一?爲什麼有佛父佛母兩個人抱在一起的佛像在?如果你去學這種智慧,你就會了解沒有分別,你能不能把這種無分別和我們前面講的蛇和蛇不見了這件事聯在一起呢?你沒有辦法這樣聯在一起,因爲根本就沒有蛇,也就沒有什麼叫做沒有蛇和有蛇,所以你怎樣說有蛇和沒有蛇這兩件事情是無分別的。所以說輪回和涅槃沒有辦法合一,因爲輪回是錯,涅槃也是錯的,兩個錯的東西放在一起根本不可能沒有分別。
金剛乘的大師知道,衆生無論你怎樣教他們總落在一個極端上,舉例來說男人和女人在一起,或者數學的1+1=2。我們舉個例子較容易理解,譬如說1+1=2,這只是我們的想象,實際上沒有一個叫做一個1在這邊,另一個1在那邊兩個加起來叫做2,這只是一個更微細的迷信罷了。因爲知道衆生有很多染汙的,所以金剛乘希望能夠用一些跟他的習慣很相近的方法,爲了讓你能知道這種偉大的合一。他們認爲如果你要有兩個東西的話永遠合一不起來,你知道根本沒有兩個,這個是最終的合一。兩件事情是沒有辦法合一的,所以我們的數字都沒有用。
有很多理由可以說爲什麼兩個不能合一,有很多很普通的理由:因爲我們每個人都有我們的貪,然後又有男人和女人,在這種情況下要製造出假的合一,然後就有什麼約會、交換戒指,結婚,這些努力都試圖把兩個人變成一個把它合一,但因爲他們是兩個,無論你怎樣去努力兩個還是兩個。因爲對于一個無知的衆生來說,並不知道合一真正的意思,當你認識到沒有什麼東西要去合一,沒有所謂輪回涅槃要合一,沒有所謂智慧方便要合一,這個就是最終的合一。
這種合一是哪裏都有的,如果你讓一切事情保持它自然的樣子,那每件事情都是合一的。但是你不會讓事情像它原來那個樣子,下面又是一個很粗重的例子:有兩個人,不管你們是結婚、成爲朋友或是變成上師、弟子這種關系,那種關系應該怎麼樣,就讓它延續下去沒有什麼捏造在裏面。但是你不這樣,你一直用不同的棍子去戳那個關系,你希望另外那個人比較嫉妒,當對方真的嫉妒的時候你又很高興,這有很多很多的接觸在裏面,所以關系就越來越難,越來越不舒服。我只是試著告訴你怎樣在當下好好地去結婚,所以你不應該認爲佛教沒有討論所有的問題。
假如你只是把佛教留在你的佛堂裏或某個寺廟裏,那麼佛教就完全被摧毀了,這樣的佛教恐怕幫不了你什麼忙。不論你到什麼地方,你都應該帶著這個佛教,不管你是到了寺廟或是到了商店都一樣:慈悲、覺、了解,非暴力,你不能把佛教放在另外一個什麼地方,當然這樣講恐怕是太有反叛性。不要用你的希望和懼怕去觸摸一切的東西,你就應保留它原來的樣子,然後一切事情都會協調地出現,就是這樣?能夠和諧地生活下去,這就是戰士的智慧,讓一切事情都是它自然的樣子,這個是戰士自然的智慧,一旦這個戰士要假裝一些什麼行動的話,他就在這一刻被敵人的陷阱逮住。現在這六個門都談完了。
這個戰士在這個無盡的戰場上東走西走,有時候會接近對岸,有時候會遠離對岸,他走的地方越多,碰到的敵人也越來越凶悍。然後越來越多的受害者都出現了,你所看到你所要拯救的人質,很多人都是瘋的或者很緊張的那種類型人。有的你想去幫他們的忙,他們認爲你想傷害他,或他們就愛上你,你自己可能也掉到這個陷阱裏去。有很多很多的困難,而且不只有一個人質,有那麼多那麼多的人質,每一個人質,都希望你特別好好地對待他,要特別的教授,要單獨跟你見面,他們互相之間都嫉妒對方。有很多很多的困難,所以有時你真的想休息一下,那樣子你可以休息。
有四張長椅子是特別爲這個目的設計的,不管你去任何地方都有這四張椅子,至于要不要用,這由你自己決定。這種所謂的休息也不是真的休息,它只是爲了要做更多的事,但是你可以把它當成是休息來感謝並欣賞它。這四種休息方法你可以一個一個來做,你也可以兩個一起做,叁個一起做,四個一起做都可以,你也可以用任何的次序來做它。這個所謂四張椅子並不是什麼很長很大的教授,只是很簡單的教授。
這四張椅子是:在你的身體上休息、感覺、意識和現象,這四張椅子是你可以休息的椅子。這四個實際上都沒有太多可以教的,你需要做的就是對你的身體是怎麼樣的要有充分的知覺,每一刻都是這樣,這是很好的方式來休息當下。舉例來說前面這一位你是否知覺到你在摸你的下巴,通常你是當別人跟你講了以後你才會知覺到這一點的,你有沒有知覺到你在打哈欠呢?或者你在抓你的腦袋,或者在笑,或者把手放在下巴像這樣子。你每一刻都要這樣注意,而不是當我跟你講之後你才去想到它、注意到它,你一有意識到想到它的時候就變成第二代以後的思想,這張椅子就破掉了。這好像你在坐車的時候,或者你拿起你的筆的時候,你把食物放在你的嘴裏的時候,你的屁股怎麼樣坐在這個椅子上,像這類的事,這很簡單。
感覺也是這樣,當你覺得什麼東西,你覺得很好或是很壞,每一刻你都是留在當下,不要試著東奔西走。意識就是你意識到什麼東西。現象實際上更容易,譬如說花,你的朋友、聲音這類的。每一刻你必須要很快,就是在椅子斷破掉之前你就要有反應。然後因爲你一直有這四張椅子,所以你到處走來走去,突然你就到了對岸,你向後看一下,沒有戰場,沒有敵人,也沒有人質,所以說根本就沒有那一岸。就是這樣,就這樣結束了。
還有少數幾個問題在這邊,我會按照西藏的習慣方式把這些問題留下來作爲一個很殊勝的回答:大家有什麼問題?
《輪回是戰場,菩薩是勇敢的戰士(2)》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