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叁節 黑衣宰相道衍
明太祖洪武十五年(西元一叁八二年),對于太祖的內助,積功甚高的馬後死了,諸王爲了爲馬後追善,延請高僧誦經,其中從于燕王棣(成祖永樂帝)者,便是道衍(西元一叁叁五─一四一八年),本究天臺與禅,最後歸心于淨土。逐走惠帝而使燕王即位的所謂靖難之變,乃爲明代政治史上的重大事件,而此事件的實際導演,即是道衍,故以第一功臣而被重用,受賜姚廣孝之俗名,高官升至太子少師。但他此後的生涯,仍不蓄發,法服依舊,終其一生,均系度著如法的僧侶生活,除了駁斥宋儒的排佛論而撰的《道余錄》,尚有《諸上善人詠》、《逃虛子詩集》、《獨庵外集》等著述。他也參加了《永樂大典》及《太祖實錄》等的編輯工作,故其乃是明初佛教界一位傑出的高僧。成祖之所以禦製《神僧傳》九卷、《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名稱歌曲》五十一卷、《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神僧名經》四十卷等,可能也是受了道衍的影響。另外頒布了《仁孝皇後勸善書》、《大明仁孝皇後夢感佛說第一希有大功德經》,也是在靖難之變以後,爲了收攬民心的一種方策,同時也反映了明代帝室對于佛教信仰的實際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