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教團的膨脹
根據世祖至元二十八年(西元一二九一年)宣政院的記錄,有寺院四萬二千一百叁十八所,僧尼二十一萬叁千一百四十八人。然而,由于元朝崇佛,此後的數字,與年俱增,到元代的中期,僧尼竟達百萬,百萬之數,或許出之以誇張,但也由此可以察知,教團膨脹的景況。尤其是有力的寺院,因與帝室保持密切的關系,故也享有龐大數字的寺田。這些寺田,固有來自帝室的再叁施舍;也有寺院方面積極地將民田收買而來的;還有以權力爲背景,用不正當的手段,進行兼並而來的。這樣一來,爲了這些土地的耕作,就需要很多的奴婢和小作人。寺院所屬的佃戶,不同于一般的庶民,是對于國家,不盡課稅的義務,因此,也爲國家的財政,帶來了很大的問題。爲了防止這一弊風,雖亦常有敕令糾正,無奈由于寺院與王公百官的結托,敕令的效果也就相當輕微。
元朝帝室,優遇喇嘛教,已經到達溢出常軌的程度,例如下令:「凡民毆西僧(喇嘛)者,截其手,詈之者,斷其舌」,這是元武宗的傑作,可見他對喇嘛僧的狂信和保護,是何等之甚了。受慣了如此恩寵的喇嘛僧,極其專橫,往往侵占良民的土地,奪取民家的妻女。在元世祖晚年時代,被任命爲江南釋教總統的楊連真伽,盜掘前朝南宋的陵墓,殺了男人、奪取婦女,他所掠奪而得的財物,則有金千七百兩、銀六千八百兩、玉帶九、玉器百二十一、雜寶具百五十二、大珠五十兩、鈔十一萬六千二百錠、田二萬叁千畝。另外,受他庇護,漏輸公賦者,亦達二萬叁千戶。造成這樣的劣迹,也正由于結托了王公百官的緣故。在漢人的立場,對于促成喇嘛如此橫行不法的元朝政府,産生強烈的反感,可謂是理所當然的事。
在江南的漢人社會中,上面所舉的白蓮教及白雲宗之外,尚有名爲頭陀宗俚俗的佛教信仰,因被視爲邪教,遭受嚴禁,但卻不易根絕,他們又以秘密結社的形態出現。很多漢人,因苦于蒙古人的壓迫,加入了這種秘密結社;秘密結社形成教匪化之後,又爲地方的治安,造成了不少的動亂,其中勢力最大的一股,便是白蓮教徒。元末順帝之世,白蓮教的韓山童,在河南及江淮等地,煽動民衆,舉起反元的旗號,因此各地呼應,反對蒙古的集團蜂起;不久之後,即由出身于白蓮教的朱元璋,完成了滅蒙興漢的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