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元朝的佛教各宗派
喇嘛教雖盛于元代,舊有的佛教,也在漢人的社會中流行,其中最盛的,莫如禅宗。因有臨濟宗的禅僧,印簡、子聰(劉秉忠)、至溫等人,在元帝身側,參與政治,同時也在興隆佛教的工作上盡了力;屬于曹洞宗下的行秀,活躍于金末元初,他的門下,以耶律楚材爲首,望重于元代佛教界的人物很多。
除了以上的幾位,尚有致力于佛教史的念常,著了《佛祖曆代通載》;覺岸著有《釋氏稽古略》。祥邁則于至元年間(西元一二六四─一二九四年),佛道二教爭執之時,寫了《辨僞錄》,論破道教之僞妄。德輝,重修《百丈清規》,此書極受禅門重視,到現代仍在流通。
禅宗以外的諸宗,雖少異彩,但是也有天臺宗玉崗蒙潤,著了《四教儀集注》;華嚴宗的文才,出了《惠燈集》;法相宗出有英辨及志德;律宗出有法聞。淨土教流行于一般社會,盛行念佛結社,故有禅宗的明本,著《懷淨土詩》,維則出《淨土或問》等書;由于有不少的僧人,寄心于淨土教,所以天臺宗的普度等人,著有《蓮宗寶鑒》,努力于淨土教的振興。總而言之,元代的佛教,諸宗融合的傾向很顯著,此可從他們兼修兼學的風氣中看得出來。
此外,則有白蓮教和白雲宗,都是宋代以後的産物,在江南地方,具有很大的勢力。白蓮教因有邪教化的關系,屢遭政府禁止;白雲也因其宗徒的行爲不軌,以及其教主沈明仁的違法,故被禁絕。不過,在世祖時代,由于江南地方白雲宗徒的努力,而有思溪版《大藏經》的開刻,故到至元二十七年(西元一二九○年)《大藏經》完成,被稱爲《杭州余杭縣白雲宗南山大普甯寺大藏經》,乃是值得注目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