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國佛教史概說 第十五章 元朝的佛教 第二節 喇嘛教與八思巴

  第二節 喇嘛教與八思巴

  

  喇嘛教是起源于西藏的一個佛教教派,其和西藏原有棒教融合而成,故有一種獨特的密教色彩。最初進入蒙古的喇嘛僧,名叫那摩,在憲宗時代,他統領蒙古帝國境內的釋教,兼帶參與國家的樞機。但在元代最有名的喇嘛僧,乃是八思巴(西元一二叁九─一二八○年)。他是薩迦派的僧人,受到元世祖最大信任,尊之爲國師,由其統攝西藏和舊日西夏領土的一般行政,並且統攝蒙古帝國的全佛教界。同時,元世祖又命他以西藏文字作藍本,製作蒙古新字,製定所謂八思巴文字。這種文字的使用,可由刻于元末順帝的居庸關過街塔的陀羅尼等,得到消息。元世祖中統元年(西元一二六○年)升爲帝師,帝益信任,封爲DB法王。後歸西藏,當他的訃報傳到京師,世祖極爲哀悼,再賜「皇天之下萬人之上宣文輔治大聖至德普覺真智佑國如意DB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師」的師號。首先爲其建大窣堵波于京師,又于各地,營建帝師寺。由于八思巴的出現,使得喇嘛教與元朝的朝廷,發生了密接而不可分的關系。此後,喇嘛被朝廷仰爲帝師,皇帝又從帝師受戒,幾乎成了常例。世祖身邊,縱然有印簡等的漢族名僧,但他尊信的喇嘛僧,乃系不是通行于漢人社會的宗教,這就表現了蒙古政權的獨特性,當然,也有利用這一宗教信仰來統製西藏的意圖存在。唯其宗教的色彩,想必也是原因之一,蒙古人的固有信仰是薩滿教,對于喇嘛教所行華美的儀式和神秘的祈禱,在單純素樸的蒙古人看來,的確富有很大的魅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