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 《金刻大藏經》
當時在民間所經營的佛教大事業,應推《金刻大藏經》的雕刻。這是在山西的一位俗姓崔氏,法名法珍的女尼,發願之下,向以山西南部地區的庶民爲主,募集資金,所成就的法寶。曾于金世宗大定十八年(西元一一七八年),將其新雕的《印本大藏經》一部,獻于朝廷。這部藏經,雖以北宋版《大藏經》爲底本,但也含有在《宋藏》和其他諸版之中,所見的珍本佛典。但此偉大的佛教文化事業,在民國二十叁年(西元一九叁四年),于山西省趙城縣廣勝寺,發現了這部《大藏經》時爲止,始終未被史家所知。因而在民國二十四年(西元一九叁五年),即將《金刻大藏經》中的古佚史傳、經錄、章疏等影印出版,命名爲《宋藏遺珍》,計一百二十冊。
尚有,正在遼金對立的抗爭之際,在中國的西北部,由西藏一個支族的黨項人,建立西夏國。該地很早以來,即盛行佛教,建立寺塔之風亦盛,但其爲了養成西夏國自己的文化,故依據漢字,製作西夏的文字,也將很多佛典作了西夏語文的翻譯,它的遺物存有不少,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出現于居庸關過街塔內壁的《六體尊勝陀羅尼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