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佛教信仰的普及
佛教信仰,給予契丹人的精神生活,影響至大。一方面,大大地減少了用很多家畜作犧供的祀天儀式,同時又在作爲契丹發祥地,並受契丹族所深深信仰的木葉山,供白衣觀音,將民族信仰和觀音信仰,結合爲一,實則是廣大了觀音信仰。
在民間,以彌陀、觀音、文殊等的信仰爲中心,結成各色的邑會。遼邑會的特征,例如房山雲居寺的千人邑會,是以會員千人爲限的邑會。對于巨額的造寺及造塔等費用的承擔,這種邑會,便負有很大的使命。在各地的佛寺盛行佛誕日等的年中行事,大衆群集到佛寺,契丹婦人的臉上,塗著黃色的粉末,被稱爲佛裝,在社會的各階層中,無不洋溢著佛教的色彩。但是,須予留意理解的,遼佛教的精華,是由支配在遼政權下的漢人僧侶所造成的。在遼,代表性的高僧全是漢人,當作國家事業經營的《契丹大藏經》也是漢文。總之,遼之佛教,在本質上,除了中國的佛教,並沒有另外的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