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國佛教史概說 第十章 唐代的佛教(四)法相宗與密教 第六節 密教

  第六節 密教

  

  密教之傳來,早在東晉(西元叁一七─四一九年)前期,即有龜茲國的帛屍密多羅,譯出《大灌頂神咒經》,又有自東晉孝武帝太元六年(西元叁八一年)至太元二十年(西元叁九五年)的十五年間,西域的昙無蘭譯出《時氣病經》、《咒齒經》、《咒目經》、《咒小兒經》、《請雨咒經》、《止雨咒經》、《咒水經》等許多的密教經典。從這些經的名目,可知系爲治療齒痛、眼疾,以及求雨等的咒文,亦爲總持了諸尊及諸天之神德的咒文,因此而形成咒術的盛行,也就不難想象了。這種與道教的符咒相通,而被中國人所能理解的咒術,即所謂是雜密,尚不能算作純粹的密教。但其卻爲真言陀羅尼和密法之傳播于中國社會,並使密教的信仰,深深地滲透到了人們的心中,亦即是爲純粹密教的容受和成長,奠下了基礎。到了唐玄宗時代,由于善無畏(Śubhakara-siṃha)、金剛智(Vajrabodhi)、不空(Amoghavajra)之所謂「開元叁大士」的來到中國,使得密教的教理、儀軌、曼荼羅等,完成了組織化及體系化,但仍不能擺脫相當顯著的道教的色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