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國佛教史概說 第八章 唐代的佛教(二)末法佛教與戒律 第一節 正像末法的叁時思想

  第八章 唐代的佛教(二)

  

  ──末法佛教與戒律

  

  第一節 正像末法的叁時思想

  

  在印度的佛教界,對于正法滅盡的憂慮,是出現在熏迦王朝(西元前一八七─七五年)以後,那是由于來自西方的異民族侵入,國內混亂,並對佛教時加迫害之故。是佛教徒看到了當時的現實景象而發出的悲切聲。到漸漸迎向成文記錄時代的經典中爲止,便以正法與像法,或以正法與末法的詞語,敘述關于年代的今昔形態的對比。隨著經典譯出,引起了中國有心者的注目,從對比的思想,予時間的配例,成了正法、像法、末法叁時的思想。這是産生于北魏破佛至北周破佛事件的發生之際,是由于第六世紀華北地方的時代風潮而起。

  

  對于正像末叁時的年時配當,也有異說,自六朝迄隋唐的佛教界,通行正法時五百年,像法時一千年,末法時一萬年之說,日本接受之後,在其鐮倉時代,卻用正法千年之說,因此,關于末法時的到來,兩國之間相差了五百年。行于六朝佛教界的佛滅年代,是周穆王五十叁年壬申歲(西元前九四九年)法上之說。依據此說的時間,正法與像法終了,便進入末法時;佛滅一千五百年,在南朝是梁元帝承聖元年,在北朝是北齊文宣帝天保叁年(西元五五二年)。在這西元第六世紀中葉,正是距離北魏太武帝第一回法難後的一個世紀,佛教之複興,也與帝都由平城遷至洛陽而日漸達于極度地繁榮,但在教界之內外,卻出現弊風。當時新傳譯的經典中,所說澆季末法的世相,被見于現實環境,因而有人生起末法已來到的痛感。最早是北齊的慧思,在他〈立誓願文〉中,述及此事。不久,又有北周武帝起而造成了第二回法難,在華北全境,施展了廢佛毀釋的獨斷政策,如實證明佛說的末法時到來,以致形成這種悲痛的時代思潮。這是風靡于隋代迄至唐初期間佛教界的東西。

  

  看清現實,批判從來的弊風,並爲適應末法時代及其大衆,提倡新的佛教,便是末法佛教的運動。這有縱行于華北地方,經太行山脈而及于東西之地,不久之後,出入于帝都長安的叁階教和淨土教。關于相州法藏寺的信行禅師之叁階教,已如前述。

  

  在此,我們要介紹出于太行山脈之西,山西太原盆地,並州石壁山玄中寺道綽禅師淨土教之發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