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國佛教史概說 第四章 南北朝的佛教 教團的發展與儒道二教 第八節 道教之成立

  第八節 道教之成立

  

  北魏的佛教亦盛,教團之發展頗爲驚人,號稱有叁萬寺院,叁百萬僧尼,特別是太祖道武帝(西元叁八六─四一九年),躬自信奉,加以保護,太宗明元帝(西元四二○─四二叁年)也是同樣,世祖太武帝(西元四二四─四五一年),也很尊重由關中至當時國都平城(山西省大同)的昙始,後因傾向道教而展開廢佛政策。

  

  道教,是起于漢末及叁國時代的張角、張修、張魯等所主倡的太平道及五鬥米道,乃是誦《老子道德經》而利用符咒祈禱治病的民俗信仰,以此和同時代的左慈、葛玄等人倡導的神仙、養生、丹藥之方術,合流而成爲組織化,産生天師、布行都講、祭酒、都督、主簿、奸令、鬼使等的職製,獲得了廣大的信徒,再加入老莊哲學的意味而成爲道教。西晉時代,祭酒王浮,與河內的沙門帛遠(法祖),展開佛道之論爭,《老子化胡經》的著作,便是一個例證。這部《老子化胡經》,現已散佚,僅能見到其中少部分的內容,說什麼老子赴印度成爲釋迦,或成爲釋迦之師等說。佛教方面,也因此作了《天地經》、《清淨法行經》、《須彌四域經》、《空寂所問經》等,將中國的孔子稱爲儒童菩薩,老子呼爲摩诃迦葉。

  

  由于外來佛教的普及,和道教的勃興,引起了佛道二教優劣的論爭,爲了彼此均以自己的信仰優于對方,故有經典之擬作,用以支持其主張,爲使中國人易以理解外來的佛教,便將印度佛教的本意變化爲中國型態的經典,也有好多。類此由中國人著作的,便被稱爲「僞疑經典」,此亦爲盛行格義佛教時期的特色。

  

  再講東晉時代,有葛洪撰著《抱樸子》、《神仙傳》等道書。廬山道士陸修靜,奉宋明帝命,爲建康的崇虛館主,以《上清真經》爲始,增補道教經典,整理諸派道書,以洞真、洞玄、洞神之叁洞分類,作成《玄睹觀經目》。又有梁道士陶弘景,隱居于茅山,作有《真話》七篇,將老子變爲神格化,同時模仿佛典,僞作了很多的道經,遂成爲上清派的創祖。其次,便是北魏寇謙之,使道教飛躍的發展成爲國教。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