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五屆生活禅夏令營坐禅開示

  第五屆生活禅夏令營坐禅開示

  淨 慧

  (1997年7月25日)

  各位營員:

  從這次夏令營來看,各位營員打坐都很有基礎,雙跏趺都坐得蠻好。打坐的姿勢大體上都還可以。這次夏令營的天氣很熱,原來計劃有幾次打坐,但天氣太熱了,所以原來的計劃有所改變。

  生活禅,顧名思義就是希望在生活中能夠落實禅的精神。那麼禅究竟是一種什麼精神呢?實際上這是說不出來的,說出來了早不是那件事了。精神的東西是要從一個人的心態上、做人做事上去體現、去展示,所以實在是講不出來的,講出來了已經不是那回事情。比如說,我們要形容下雪天,我們盡管可以用很多的形容詞,說雪是如何的潔淨,如何的白,如何的寒冷。但不管怎麼說,我們除了有那個概念以外,並沒有那種實際的感受。這種實際的感受只有真正到雪地裏去滾一身雪,才能有那種感受。禅也是如此。所以古來的人說禅是不立文字、教外別傳,那也就是說,文字有它的局限性,言教有它的局限性。言教也好,文字也好,都只能夠在那裏描述,它不可能真正把那件事物具體地展現在你的面前,或者說使你有一個真正的感受。這幾天各位法師在講課的時候也說到這件事。但是語言文字也有它的作用,它始終是一種方便,引導我們進入那種境界,所以語言文字也是不可偏廢的。同時一定要認識到語言文字始終是一種方便。

  我們真正要體會禅,只有通過自己的實際修行。這個實際的修行應該分爲兩個部分:一部分就是所謂在動中修;一部分就是靜中來修。動中來修,可以說就是我們在活動中去運用,靜中修,就是說我們可以選擇一定的時間來打坐、來觀心。應該說,靜中修是基礎,只有在靜中修打下一個基礎了,你在動中去運用,在動中再來修,才有可能。這就是我們每一個學佛的人或者說每一個寺院要安排一些課程作爲專修就是這個道理。作爲居士每天早晚最少不能少于半個小時,有一小時那就更好。這是我講我們那些年輕人工作比較忙,學習比較忙。這種集中的修行就等于我們每一天要充一次電。把電充好了,在你平常的生活當中,就能夠很好地去發揮運用,這是講平常的靜中修。

  還有一種定期的專修活動,即指寺院裏打禅七、打淨七,各地的居士來參加,這是一種定期的修行。定期的目的就是使我們能夠在動中、在平常的生活當中修行有一個基礎,有足夠的力量能夠應付各種各樣的情況,能夠在各種各樣的情況之下來製服、克服自己的煩惱,使自己能夠保持一種安祥甯靜的心態,所以說修行一定要重視靜中修。如果說僅僅在靜中能夠把握,到了動中就不能把握了,那又不行,也是有所偏廢的,因爲我們的生活在動中的時候比較多。這就是在初步修行的時候,在初步進入佛法的時候要注意的兩個方面。

  當然,修行的時間久了,那也就無所謂動靜了,即動靜不二,那是後話。在我們開始進入佛法的時候,一定要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不能等于二,二也不能等于一。這就是說我們不能在口頭上耍嘴皮子,如果在口頭上耍皮子,實際上就耽誤了自己的前程。說的好聽,自己在生活當中做不得主,那麼你在重要的關鍵的時刻就會迷失;要在重要關鍵時刻不迷失,那就要靠我們平常不迷平失。只有在常點點滴滴當中來積累,我們在重要關鍵時刻才能夠突破無明煩惱的障礙。所以各位過程當中既要知道知性的一面,更應該注重實際的體驗。在實際的體驗當中,既要在動中來體驗,更要在靜中來體驗。靜中的體驗、靜中的專修是動中把握的基礎。

  修行是一件很艱苦的事,決不是那麼輕松的。修行很艱苦,做人呢,也很艱苦,做事業也是一樣的艱苦。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想要在學問上、在事業上、在做人上有所成就的話,就一定嚴格要求自己,一定要先從最艱苦的事情做起。比如說雙跏趺坐是很累的,但是大家可以放心,盤腿不管怎麼決疼,不會對身體有什麼影響,絕不會因此而練成了殘廢。練腿實際上是鍛煉自己的意志,鍛煉自己的毅力,鍛煉自己吃苦的精神、忍耐的精神。佛陀說我們這個世界是個堪忍的世界。在堪忍的世界裏,我們要忍受種種的痛苦。我們盤腿在開始的時候會不習慣,時間久了就好了。我們這裏有的人一來腿子也是這麼高,現在雙盤也能盤了,他的辦法就是用石頭來壓。把這一關過了,你才會感受到它的妙用,不管你有多累,只要腿一盤,眼睛閉上,一會兒什麼疲勞都消失了。你用打坐的方法來休息是高質量的休息。所以如果你打算要修行,想要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首先就應該從這一點做起。皇天不負苦心人,吃了這點苦換來的是一輩子的享受。所以過盤腿這一關十分重要。這一關不僅直接和修行有關系,和你以後的做人、做事都有關。年輕人往往意志力不夠,一疼就放下來了,這是不行了,一旦想要放腿你便下一次決心,這樣又可以多盤一、兩分鍾。在一次盤腿當中,你下五十次這樣的決心便會有很大的提高,這樣你很快就能把腿盤好,希望大家記住這一點。大家通過盤腿有了意志,將來在學習當中、在工作當中、在生活當中碰到困難,想打退堂鼓的時候就忍受,忍耐、忍耐、再忍耐,這就是成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