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竹窗隨筆▪P2

  ..續本文上一頁有集養老書。日用服食。多炮炙生物。至于曰雀。曰雁。曰雉。曰鴛鴦。曰鹿。曰兔。曰駝。曰熊。曰猯。多豪貴少年所未及染指者。先德有言。饒君善將息。難與死魔爭。胡爲老不息心。反勤殺害。誤天下老人並其子弟俱陷地獄者。是書也。孔子曰。老者安之。定不教渠殺生爲安。孟子曰。七十食肉。亦定不教渠遍食衆生肉也。作俑者其思之。

  心得

  以耳聽受而得者。不如以目看讀而得者之廣也。以目看讀而得者。不如以心悟明而得者之極其廣也。以心爲君。以目爲臣。以耳爲佐使。可也。用目當心。斯下矣。用耳當目。又下之下矣。

  祀神不用牲

  杭俗歲暮祀神。大則刲羊蒸豚。次則用豬首雞魚之屬。予未出家時。持不殺戒。乃易以蔬果。家人雖叁尺童子無不愕然。以爲必不可。予燃香秉燭高聲白神雲。某甲奉戒不殺。殺生以祭。不惟某甲之過。亦非神之福。然此意某一人獨斷。其馀皆欲用牲。倘神不悅。凡有殃咎宜加予身。若濫無辜。非所謂聰明正直者。家人猶爲予危之。終歲合宅無恙。遂爲例。

  好樂

  人處世各有所好。亦各隨所好以度日而終老。但清濁不同耳。至濁者好財。其次好色。其次好飲。稍清。則或好古玩。或好琴棋。或好山水。或好吟詠。又進之。則好讀書。開卷有益。諸好之中。讀書爲勝矣。然此猶世間法。又進之。則好讀內典。又進之。則好淨其心。好至于淨其心。而世出世間之好最勝矣。漸入佳境如食蔗喻。

  世智當悟

  智有二。有世間智。有出世間智。世智又二。一者博學宏辭。長技遠略。但以多知多解而勝乎人者是也。二者明善惡 別邪正。行其所當行。而止其所當止者是也。僅得其初。是謂狂智。當墮叁塗。兼得其後。是謂正智。報在人天。何以故。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也。出世間智亦二。一者善能分別如來正法四谛六度等。依而奉行者是也。二者破無明惑。如實了了。見自本心者是也。僅得其初。是出世間智也。名爲漸入。兼得其後。是出世間上上智也。乃名頓超。何以故。但得本。不愁末。得末者。未必得本也。今有乍得世智初分。便謂大徹大悟者。何謬昧之甚。

  時不可蹉

  凡人初出家。心必猛利。當趁此時。一氣做工夫。使有成立。若悠悠揚揚。蹉過此時。日後或住院。或受徒。或信施繁廣。多爲所累。淪沒初志。修行人不可不知。

  念佛鬼敬

    海昌村民某。有老媪死。附家人言平生事。及陰府報應甚悉。家人環而聽之。某在衆中忽攝心念佛。媪謂曰。汝常如此。何患不成佛道。問何故。曰。汝心念阿彌陀佛故。問何以知之。曰。見汝身有光明故。村民不識一字。瞥爾顧念。尚使鬼敬。況久修者乎。是故念佛功德不可思議。

  鬼神

  或問。有鬼神欤。無鬼神欤。曰。有。鬼神可信奉欤。不可信奉欤。曰。亦可亦不可。何謂也。曰。夫子不雲乎敬鬼神而遠之。蓋一言盡其曲折矣。敬之雲者。有也。遠之雲者。信而不奉也。祀之以時。交之以禮。如是而已耳。過信而谄奉焉。冀其報吉凶。降福佑。獲靈通。則骎骎然入于邪矣。噫。有可敬而不可遠者。諸佛諸菩薩是也。胡弗思也。

  東坡(一)

  洪覺範謂東坡文章德行炳煥千古。又深入佛法。而不能忘情于長生之術。非唯無功。反坐此病卒。予謂東坡尚爾。況其余乎。今有口談無生。而心慕長生者。有始學無生。俄而改業長生者。蓋知之不真。見之不定耳。故道人不可刹那失正知見。

  東坡(二)

  元禅師與東坡書雲。時人忌子瞻作宰相耳。叁十年功名富貴。過眼成空。何不猛與一刀割斷。又雲。子瞻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爲何于自己性命便不知下落。以東坡之穎敏。而又有如是善友策發。何慮不日進。今之缙紳與衲子交者。宜講此誼。

  憎愛

    語雲。愛其人及其屋上之烏。言愛之極其至也。忽緣變而情遷。轉愛爲憎。憎而又憎。向之愛安在哉。轉憎爲愛。亦複如是。是故愛不必喜。憎不必怒。夢事空花。本非實故。

  靜之益(一)

    日間有事。或處分不定。睡去四五更起坐。是非可否忽自了然。日間錯處于此悉現。乃知爾來不得明見心性。皆由忙亂覆卻本體耳。古人雲。靜見真如性。又雲。性水澄清。心珠自現。豈虛語哉。

  靜之益(二)

    世間酽醯醇醴。藏之彌久而彌美者。皆由封锢牢密。不泄氣故。古人雲。二十年不開口說話。向後佛也奈何你不得。旨哉言乎。

  華嚴不如艮卦

  宋儒有言。讀一部華嚴經。不如看一艮卦。此說高明者自知其謬。庸劣者遂信不疑。開邪見門。塞圓乘路。言不可不慎也。假令說讀一部易經。不如看一艮卦。然且不可。況佛法耶。況佛法之華嚴耶。華嚴具無量門。諸大乘經。猶是華嚴無量門中之一門耳。華嚴。天王也。諸大乘經。侯封也。諸小乘經。侯封之附庸也。余可知矣。

  韓淮陰

  淮陰佐漢滅楚。既王矣。召漂母與之千金。召辱己少年。亦與之千金。夫報恩者人情之常也。不報怨而反酬以恩。可謂有大人之量 君子長者之風矣。而卒不獲以壽考終。千古而下。猶可扼腕。雖然。其故有二。一者仁有余而智不足。二者多殺人。不免于自殺。理固應然。無足怪者。

  誦經雜話

  總戎戚公。素持金剛經。其守越之叁江也。有亡卒致夢雲。明當遣妻詣公。乞爲誦經一卷。以資冥道。翌日。果有婦人悲泣求見。诘之。如夢中語。公諾之。晨起誦經。夜夢卒雲。荷公大恩。然僅得半卷。以于中雜不用二字。公思其故。乃內人使侍婢送茶餅。公遙見。揮手卻之。口雖不言。心謂不用。次早。閉戶誦經。是夜。夢卒謝雲。已獲超拔。此予親聞于叁江僧東林。東林誠笃有道行。不妄語者。噫。誦經僧可不慎欤。。

  平心薦亡

  杭郡多士坊。有東平廟。郡之窘人死。致夢其妻雲。諒汝無力修薦。縱多方修薦。不若東平廟廟主某公施一飯斛足矣。妻詣廟主求請。主雲。我至期有七員主行醮事。奈何。然我甯辭彼就汝。遂爲施食。妻夢夫雲。已超脫矣。 此公平日臥榻上供王靈官像。像前置一瓶。凡得經[貝*親]。目不視。即貯瓶中。隨取隨用。不欲較計厚薄也。一念平等。亡魂賴以津濟。噫。心平即有如是威德。況心空者乎。釋子當自勉矣。

  對境

  人對世間財色名利境界。以喻明之。有火聚于此。五物在傍。一如幹草。才觸即燃者也。其二如木。噓之則燃者也。其叁如鐵。不可得燃者也。然而猶可镕也。其四如水。不惟不燃。反能滅火者也。然而隔之釜甕。猶可沸也。其五如空。然後任其燔灼。體恒自如。亦不須滅。行將自滅也。初一凡夫。中屬修學。漸次最後。方名諸如來大聖人也。

  去障

  修行去障。亦有五等。喻如一人之身。五重纏裹。最外鐵甲。次以皮裘。次以布袍。次以羅衫。又次貼肉極以輕绡。次第解之。輕绡俱去。方是本體赤[骨*歷]自身也。行人外去粗障。去之又去。直至根本無明極微細障皆悉去盡。方是本體清淨法身也。

  以苦爲樂

  廁蟲之在廁也。自犬羊視之不勝其苦。而廁蟲不知苦。方以爲樂也。犬羊之在地也。自人視之不勝其苦。而犬羊不知苦。方以爲樂也。人之在世也。自天視之不勝其苦。而人不知苦。方以爲樂也。推而極之。天之苦樂亦猶是也。知此而求生淨土。萬牛莫挽矣。

  二客對弈

    二客方對弈。有哂于傍者曰。吾見二肉柱動搖耳。客曰。何謂也。曰。二君形存而神離。神在黑白子中久矣。相對峙者非肉柱而何。客默然。

  思惟修

  禅那者。此雲思惟修。故稱禅思比丘。是貴思也。經又言。有思惟心。終不能入如來大涅槃海。又言。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及。是病思也。所以者何。蓋思有二。一正思惟。一邪思惟。無思之思。是正思惟也。有思之思。是邪思惟也。又思有二。一從外而思內。背塵合覺者也。一從內而思外。背覺合塵者也。從內思外者。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無盡而真彌遠也。從外思內者。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盡而還源也。由思而入無思。即念佛者由念而入無念也。

  诤友

  予初出家時。臯亭茶湯寺老僧。以誕日延予齋。時大嶺有立禅。北人也。戆直無谄。顧予曰。彼延子爲佛法耶。人情耶。彼以人情重子耳。何往爲。予大慚。又友古溟者。謂予言。子以後不出世爲妙。予告以素所願。願終身居學地。而自鍛煉。溟笑曰。子卻有出世日在。未免也。今思如二友者不可複得。淒然傷感者久之。

  鼓樂

  秋榜出。新舉子有鼓樂而過上方之門者。二僧趨而往觇之。甲雲。善哉。不亦樂乎。乙雲。善哉。不亦悲乎。甲問故。乙曰。子徒知今日之鼓樂。而不知有後日之鼓樂也。甲不解。歎羨如故。

  道人重輕

  古所稱道人。以世所重者彼輕之。世所輕者彼重之故也。世所重者何。富貴也。世所輕者何。身心也。今與世同其重輕。是得爲道人乎哉。

  佛經不可不讀

  予少時見前賢辟佛。主先入之言。作矮人之視。罔覺也。偶于戒壇經肆。請數卷經讀之。始大驚曰。不讀如是書。幾虛度一生矣。今人乃有自少而壯 而老 而死不一過目者。可謂面寶山而不入者也。又一類。雖讀之。不過采其辭。致以資談柄。助筆勢。自少而壯 而老 而死不一究其理者。可謂入寶山而不取者也。又一類。雖討論。雖講演。亦不過訓字銷文。爭新競高。自少而壯。而老。而死不一真修而實踐者。可謂取其寶把玩之。賞鑒之。懷之。袖之而複棄之者也。雖然。一染識田。終成道種。是故佛經不可不讀。

  蕭妃

  武後效人彘殺王後等且死。誓願生生世世己爲貓。武爲鼠。生扼其喉而啖其肉。至今貓鼠中尚有二人受生。雖報複百千萬遍未已也。往時予作水陸齋。憫而薦之。只恐冤力深。薦力淺。未能遽釋耳。古來類此者頗衆。今人修善事。不辭多爲津濟可也。

  泰首座

  或謂。泰首座刻香坐脫。九峰不許。以不會石霜休去 歇去 寒灰枯木去等語也。而紙衣…

《竹窗隨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