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惑錄一(耕雲先生講述)▪P2

  ..續本文上一頁過後,整個頭腦空空的,無法思考,此情形是好是壞?懇求老師開示。

  

  答:老師過去也曾有過“本是一片閑田地,過去過來問主人”的經驗。由于你漫不經心,並沒有認真修行,所以時機到了,你不知捉住加以肯定,還在懷疑“是好?是壞?”這就是如同“葉公愛(畫)龍”──只愛假龍,一旦真龍出現,便嚇得休克了。

  

  心地若空,慧日自現。“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當心空時,煩惱不入,一切雜念妄想不生,只有一顆平等、清淨的心空空朗朗,這個時候,你若把握住、肯定它、解釋它,馬上就見性了。如果你更能保持它,小心翼翼地照顧它,不要丟掉它,久久純熟,便能大事了畢。如或不然,可惜當面錯過。

  

  如何自修才不會走錯方向?

  

  問:我已決心跟隨老師學法,並知明師的指導對修行十分重要,但沒有師父在身旁指導時,應如何修行,才不會走錯方向?

  

  答:要想學法,首先要作一次由衷的反省。把錯誤找出來與它絕緣,來淨化自己。學禅不許胡說八道,不許染上神秘色彩,心理上要有正確的認知。可以看看講詞,聽聽錄音帶,常看、常聽,便有不同的感受,慢慢會變化氣質。

  

  所有的聖人、凡人、好人、壞人、地痞、流氓、畜牲、餓鬼……其差距,不在外形,而在心態。

  

  發心正,誠敬信夠,對法沒有電阻,就能接受傳心,就能使你的日子過得不執著,自由自在。只要對法分得出正邪、真假,時時揚棄錯誤,沒事時唱唱自性歌、安祥之歌,可以增加心的抵抗力。看過“安祥之美”的人,都知道病從心生,從口入的病好對付,心病很難醫治。只要把自己的心調和得空朗,包容別人而不放縱自己,能戰勝自己的人才是徹底的勝利者。

  

  如何對治胡思亂想?

  

  問:看經、讀書容易打瞌睡,而且胡思亂想的妄想難以克製,請問老師如何對治?

  

  答:人從成長到現今,是活在錯誤中而不自知的,所以人有煩惱、有痛苦。修行(心)在去掉自己的煩惱和痛苦,要去掉自己那些苦惱,先要有正確的認知,然後下定決心痛改錯誤,這要看你有沒有心力,心的力量是保證一個人做事或修行成功的要素。心力是由勉強到自然,慢慢鍛煉出來的。勾踐臥薪嘗膽,陶侃每日運磚,都是克製習氣、慣性的例子。你如果有決心自我克製、修正,一起妄想就打自己兩個耳光,犯了錯就自打兩個耳光。老師在修行過程中就是這麼做的,沒有意志力就沒有心力,修行就是要堅持到底,堅持到底才能成功,如果是淺嘗辄止,知難而退,必定一事無成。

  

  如何才是真修行?

  

  問:壇經機緣品:“起修皆妄動,守住匪真精。”既然起修皆妄,守住亦不真,不修不守又落入無記,不知究竟如何才是真修行?

  

  答:修,是有爲法,有爲有成,有成就有壞,離不開成、住、壞、空四相。最上乘法,佛不是叫你去修,不是叫你去充實一些什麼,佛是教你去丟掉那些多余的東西,把那些原本不有的,毫不留情地向外抛去,丟到無可再丟時,即是本有的,原本的即是真實的。真理是原本如此的,原本的不是靠修而成的。佛不是修成的,是還得本心──恢複了自己原本的心態。起修,修什麼?起一念心去修行,即是有爲法,有爲法沒有不壞的。守住,守什麼?不須要守,守即是執著,有東西可守,便是有東西可執著,便是理、事二障。真正的修行,無可守,雖然如是,對剛剛開始修行的人,必須要保任、管帶;保持它、信任它,管住表層意識,帶住安祥,如牧牛圖上所說:初則桀骜不馴,慢慢調柔、順適,最後馴服得趕都趕不走,到此地步,安祥是你,你即安祥,就不須要守了,所以說“守住匪真精”。這都是見性以後的人說的,沒見性的人,聽起來自然會有些陌生,若能保任安祥保持一個月,再看這些話便會有親切感,感覺這些話,等于是自己說的一樣了。

  

  何以斷除煩惱,趣向真如亦是邪?

  

  問:斷除煩惱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唐張拙秀才悟道詩)。不知何解?

  

  答:這是大澈大悟者的證言,正見加正受等于安祥;一個安祥的人,已經沒有煩惱了還斷什麼煩惱?趣向真如亦是邪,安祥了的人,安祥就是真如,你就是真如了,還去找什麼真如?真如者,如真也。爲什麼說“如”,因爲它還沒有全等,佛在世是“有余涅槃”,把肉體丟掉,即證入“無余涅槃”。所以人修行成佛而稱爲“如來”;“如”其本“來”之意,還不能算是百分之百的精純,必須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隨緣赴感靡不周,而恒處此菩提座”。

  

  如何才是真無念

  

  問:壇經般若品:“悟無念法者萬法盡通,悟無念法者見諸佛境界,悟無念法者至佛地位。”請問:應如何修行,才能速臻以上境界?

  

  答:無念法是佛法的核心,是佛法的生命。什麼叫無念?有念即是無念。佛法是不二法門,所有的矛盾,都統一在法的實性當中。什麼叫無念?無念者,有念也。無念怎麼是有念呢?有念而不停留在念頭上,不執著在念頭上,有念而不是自我出發的念頭(所謂軀殼起念),這樣的念,有念即是無念,即念而離念。用原本的心態去觀照,念即無念。如果你未認知原本的心態,亦即是說你還未曾見到自性,那你每一念都在心的表層生根,每一念都汙染你的本心,每一念你都把它當成真實的,一切煩惱、不如意……便都因此而生。當你見到了自己的真心,能夠經常保任安祥時,你的念頭便像一片雲,若有若無,它不會對你構成幹擾,古人所謂:“青山常不動,白雲任往來”,這叫做真無念,這就是諸佛境界,佛不是無念,佛是即念離念,有無都統一在一個定慧圓明的安祥心態上,只有安祥可以統一有念、無念,如果一個人完全沒有念,不是死了,便是和木頭石頭無別。所以有念、無念不是兩個,凡落二叁,便是相對,就背離了不二法門。

  

  若問如何修?如何相應?凡是偉大的事業,都須要長久的時間才能完成,成佛須要叁大阿僧祇劫,生生不退轉要十萬年,經上都有記載;但是佛有一個最慈悲的法門──見性成佛,勿須那麼長久,一生可以成辦,根性好的,當下即了。所以,你只要見性,最快了。什麼叫見性?水性濕,火性熱,生命共同的屬性是什麼?你若能肯決了它,就是見性,見性即是肯決原本的、不朽的、永恒的自我;也是自他不二、生佛平等的自我。你能肯決它,它就是你的法身。你能把全感情、全理智、全人格融入此一正見,你便能秒秒安祥,時時無念,這是唯一無二、最快速的成佛方法。

  

  怎樣增加心力?

  

  問:安祥出現漏洞是否無記?修行過程總是七上八下、進進退退,是否心力不夠?如何于動中修行得力?

  

  答:安祥有漏並非無記心,無記心是無因無果,無善無惡,沒有知覺,睡著了,叫無記。無記只是對修行無益,卻不會構成修行的漏洞,漏洞是生理上的現象,如軀殼起念……等。

  

  修行過程,七上八下是因心力不夠。心力不夠的人,力不從心,欲振乏力,別說修行不會圓滿,做任何事,都不會成功,凡是成功的人都是锲而不舍的。如果你像王冕、愛迪生一樣把工作當享受,工作會帶給你快樂、健康、智慧、榮譽,而且會從工作中湧現出創新的能力;如果你對工作帶著一種厭煩無奈、壓力,以莫可奈何的心情去做,工作對你便是一種懲罰,會剝奪你的健康、喜悅、智慧、和生命的光彩,使人生趨于黯淡。如何才會喜歡你的工作?首先你必須承認你應該活在責任、義務中,藉付出滿足需要,這樣每天忙于工作,卻忙得心安。如果一個人有優厚的收入,而天天在家睡覺,那是在創造人生的負值。若果大家都只想獲得而不肯付出,人會餓死,地球也會提前毀滅。所以,人要從工作中找出磁力(對工作的喜愛),磁力越強大,吸引力越大,做事一定會成功。比如畫家畢卡索對美術有磁力,如果叫他去搞電腦,他可能交白卷。所以,自己是不是法器,根器好不好,這看你對法──禅,是否有磁力,是否是生活中唯一的興趣?如果你覺得時時刻刻都少不了它,不能放棄它,誰也不能從你手中奪走它,若有這種興趣,這種情感,你對禅自然就會産生心力。

  

  一般人修行,只想獲得,不肯付出;只想收獲,不肯耕耘;只想成功,不想努力。這種錯誤觀念,不論從事任何事業或工作,都是一種罪惡。佛法有修“般舟叁昧”的人,他不坐不臥,一直不停的走動,求什麼?求心安,如果各位心態是安祥的,當你走過一條熱鬧的大街,好像沒有看到一個人似的,而你也沒有碰到汽車,也沒有掉進水溝,這便是“動中得力”的體驗,只要你保任安祥心態,不管做什麼都是得力的,不僅得力,而且省力。古人說:“得力處即是省力處。”

  

  保任之外可否打坐?

  

  問:到達彼岸有六波羅蜜,除了行深般若以外,禅定、打坐是否需要?

  

  答:如能夠先推有安祥以後,再去坐禅,那等于給火箭加裝一具加速器,會更快,更有幫助。如果沒有安祥而去打坐,對于鍛煉心力,增加健康,不無小補,不過,要有人指導,因爲打坐久了,會有些境界出現;有些是心理的,有些是生理的,如果心態安祥了,就不會出毛病,因爲安祥等于正見加正受,有了正見,看得清楚,有了正受,如如不動之故。

  

  “思想虛空”不正確

  

  問:開始讀誦金剛經、六祖壇經以後,心猿意馬、心神不甯的情形漸漸減少,但因爲自己常勉勵自己“思想虛空”,竟迷糊到忘記該做的事,甚至不想參與任何事情,請問老師其故安在?

  

  答:佛法不是虛空,你弄錯了。如果沒有現實的人生,也就沒有了佛法,佛法是在人的心之深處生根的,而不是虛空。你修行所須要的是安祥,而不是虛空,你要保持安祥、保持喜悅,因爲安祥是幸福的泉源,喜悅是生命的陽光。你經常保持安祥…

《解惑錄一(耕雲先生講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