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过后,整个头脑空空的,无法思考,此情形是好是坏?恳求老师开示。
答:老师过去也曾有过“本是一片闲田地,过去过来问主人”的经验。由于你漫不经心,并没有认真修行,所以时机到了,你不知捉住加以肯定,还在怀疑“是好?是坏?”这就是如同“叶公爱(画)龙”──只爱假龙,一旦真龙出现,便吓得休克了。
心地若空,慧日自现。“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当心空时,烦恼不入,一切杂念妄想不生,只有一颗平等、清净的心空空朗朗,这个时候,你若把握住、肯定它、解释它,马上就见性了。如果你更能保持它,小心翼翼地照顾它,不要丢掉它,久久纯熟,便能大事了毕。如或不然,可惜当面错过。
如何自修才不会走错方向?
问:我已决心跟随老师学法,并知明师的指导对修行十分重要,但没有师父在身旁指导时,应如何修行,才不会走错方向?
答:要想学法,首先要作一次由衷的反省。把错误找出来与它绝缘,来净化自己。学禅不许胡说八道,不许染上神秘色彩,心理上要有正确的认知。可以看看讲词,听听录音带,常看、常听,便有不同的感受,慢慢会变化气质。
所有的圣人、凡人、好人、坏人、地痞、流氓、畜牲、饿鬼……其差距,不在外形,而在心态。
发心正,诚敬信够,对法没有电阻,就能接受传心,就能使你的日子过得不执著,自由自在。只要对法分得出正邪、真假,时时扬弃错误,没事时唱唱自性歌、安祥之歌,可以增加心的抵抗力。看过“安祥之美”的人,都知道病从心生,从口入的病好对付,心病很难医治。只要把自己的心调和得空朗,包容别人而不放纵自己,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彻底的胜利者。
如何对治胡思乱想?
问:看经、读书容易打瞌睡,而且胡思乱想的妄想难以克制,请问老师如何对治?
答:人从成长到现今,是活在错误中而不自知的,所以人有烦恼、有痛苦。修行(心)在去掉自己的烦恼和痛苦,要去掉自己那些苦恼,先要有正确的认知,然后下定决心痛改错误,这要看你有没有心力,心的力量是保证一个人做事或修行成功的要素。心力是由勉强到自然,慢慢锻炼出来的。勾践卧薪尝胆,陶侃每日运砖,都是克制习气、惯性的例子。你如果有决心自我克制、修正,一起妄想就打自己两个耳光,犯了错就自打两个耳光。老师在修行过程中就是这么做的,没有意志力就没有心力,修行就是要坚持到底,坚持到底才能成功,如果是浅尝辄止,知难而退,必定一事无成。
如何才是真修行?
问:坛经机缘品:“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既然起修皆妄,守住亦不真,不修不守又落入无记,不知究竟如何才是真修行?
答:修,是有为法,有为有成,有成就有坏,离不开成、住、坏、空四相。最上乘法,佛不是叫你去修,不是叫你去充实一些什么,佛是教你去丢掉那些多余的东西,把那些原本不有的,毫不留情地向外抛去,丢到无可再丢时,即是本有的,原本的即是真实的。真理是原本如此的,原本的不是靠修而成的。佛不是修成的,是还得本心──恢复了自己原本的心态。起修,修什么?起一念心去修行,即是有为法,有为法没有不坏的。守住,守什么?不须要守,守即是执著,有东西可守,便是有东西可执著,便是理、事二障。真正的修行,无可守,虽然如是,对刚刚开始修行的人,必须要保任、管带;保持它、信任它,管住表层意识,带住安祥,如牧牛图上所说:初则桀骜不驯,慢慢调柔、顺适,最后驯服得赶都赶不走,到此地步,安祥是你,你即安祥,就不须要守了,所以说“守住匪真精”。这都是见性以后的人说的,没见性的人,听起来自然会有些陌生,若能保任安祥保持一个月,再看这些话便会有亲切感,感觉这些话,等于是自己说的一样了。
何以断除烦恼,趣向真如亦是邪?
问: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唐张拙秀才悟道诗)。不知何解?
答:这是大澈大悟者的证言,正见加正受等于安祥;一个安祥的人,已经没有烦恼了还断什么烦恼?趣向真如亦是邪,安祥了的人,安祥就是真如,你就是真如了,还去找什么真如?真如者,如真也。为什么说“如”,因为它还没有全等,佛在世是“有余涅槃”,把肉体丢掉,即证入“无余涅槃”。所以人修行成佛而称为“如来”;“如”其本“来”之意,还不能算是百分之百的精纯,必须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
如何才是真无念
问:坛经般若品:“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请问:应如何修行,才能速臻以上境界?
答:无念法是佛法的核心,是佛法的生命。什么叫无念?有念即是无念。佛法是不二法门,所有的矛盾,都统一在法的实性当中。什么叫无念?无念者,有念也。无念怎么是有念呢?有念而不停留在念头上,不执著在念头上,有念而不是自我出发的念头(所谓躯壳起念),这样的念,有念即是无念,即念而离念。用原本的心态去观照,念即无念。如果你未认知原本的心态,亦即是说你还未曾见到自性,那你每一念都在心的表层生根,每一念都污染你的本心,每一念你都把它当成真实的,一切烦恼、不如意……便都因此而生。当你见到了自己的真心,能够经常保任安祥时,你的念头便像一片云,若有若无,它不会对你构成干扰,古人所谓:“青山常不动,白云任往来”,这叫做真无念,这就是诸佛境界,佛不是无念,佛是即念离念,有无都统一在一个定慧圆明的安祥心态上,只有安祥可以统一有念、无念,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念,不是死了,便是和木头石头无别。所以有念、无念不是两个,凡落二三,便是相对,就背离了不二法门。
若问如何修?如何相应?凡是伟大的事业,都须要长久的时间才能完成,成佛须要三大阿僧祇劫,生生不退转要十万年,经上都有记载;但是佛有一个最慈悲的法门──见性成佛,勿须那么长久,一生可以成办,根性好的,当下即了。所以,你只要见性,最快了。什么叫见性?水性湿,火性热,生命共同的属性是什么?你若能肯决了它,就是见性,见性即是肯决原本的、不朽的、永恒的自我;也是自他不二、生佛平等的自我。你能肯决它,它就是你的法身。你能把全感情、全理智、全人格融入此一正见,你便能秒秒安祥,时时无念,这是唯一无二、最快速的成佛方法。
怎样增加心力?
问:安祥出现漏洞是否无记?修行过程总是七上八下、进进退退,是否心力不够?如何于动中修行得力?
答:安祥有漏并非无记心,无记心是无因无果,无善无恶,没有知觉,睡著了,叫无记。无记只是对修行无益,却不会构成修行的漏洞,漏洞是生理上的现象,如躯壳起念……等。
修行过程,七上八下是因心力不够。心力不够的人,力不从心,欲振乏力,别说修行不会圆满,做任何事,都不会成功,凡是成功的人都是锲而不舍的。如果你像王冕、爱迪生一样把工作当享受,工作会带给你快乐、健康、智慧、荣誉,而且会从工作中涌现出创新的能力;如果你对工作带著一种厌烦无奈、压力,以莫可奈何的心情去做,工作对你便是一种惩罚,会剥夺你的健康、喜悦、智慧、和生命的光彩,使人生趋于黯淡。如何才会喜欢你的工作?首先你必须承认你应该活在责任、义务中,藉付出满足需要,这样每天忙于工作,却忙得心安。如果一个人有优厚的收入,而天天在家睡觉,那是在创造人生的负值。若果大家都只想获得而不肯付出,人会饿死,地球也会提前毁灭。所以,人要从工作中找出磁力(对工作的喜爱),磁力越强大,吸引力越大,做事一定会成功。比如画家毕卡索对美术有磁力,如果叫他去搞电脑,他可能交白卷。所以,自己是不是法器,根器好不好,这看你对法──禅,是否有磁力,是否是生活中唯一的兴趣?如果你觉得时时刻刻都少不了它,不能放弃它,谁也不能从你手中夺走它,若有这种兴趣,这种情感,你对禅自然就会产生心力。
一般人修行,只想获得,不肯付出;只想收获,不肯耕耘;只想成功,不想努力。这种错误观念,不论从事任何事业或工作,都是一种罪恶。佛法有修“般舟三昧”的人,他不坐不卧,一直不停的走动,求什么?求心安,如果各位心态是安祥的,当你走过一条热闹的大街,好像没有看到一个人似的,而你也没有碰到汽车,也没有掉进水沟,这便是“动中得力”的体验,只要你保任安祥心态,不管做什么都是得力的,不仅得力,而且省力。古人说:“得力处即是省力处。”
保任之外可否打坐?
问:到达彼岸有六波罗蜜,除了行深般若以外,禅定、打坐是否需要?
答:如能够先推有安祥以后,再去坐禅,那等于给火箭加装一具加速器,会更快,更有帮助。如果没有安祥而去打坐,对于锻炼心力,增加健康,不无小补,不过,要有人指导,因为打坐久了,会有些境界出现;有些是心理的,有些是生理的,如果心态安祥了,就不会出毛病,因为安祥等于正见加正受,有了正见,看得清楚,有了正受,如如不动之故。
“思想虚空”不正确
问:开始读诵金刚经、六祖坛经以后,心猿意马、心神不宁的情形渐渐减少,但因为自己常勉励自己“思想虚空”,竟迷糊到忘记该做的事,甚至不想参与任何事情,请问老师其故安在?
答:佛法不是虚空,你弄错了。如果没有现实的人生,也就没有了佛法,佛法是在人的心之深处生根的,而不是虚空。你修行所须要的是安祥,而不是虚空,你要保持安祥、保持喜悦,因为安祥是幸福的泉源,喜悦是生命的阳光。你经常保持安祥…
《解惑录一(耕云先生讲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