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惑录一(耕云先生讲述)▪P3

  ..续本文上一页,同时亦会拥有喜悦,有了喜悦,人就不会消沉,不会冷漠。因为一个意志消沉、情感冷漠的人,不可能是天才,做任何事都不会成功,那是在浪费时间、虚掷生命。修行即是修正错误的认识和行为,所以你要赶快煞车,转变航向,以后要活在安祥中,而不是活在虚空里。

  

  如何能使安祥心不失?

  

  问:心态好时,整夜睡不著,恐怕影响次日的工作精神,但是隔日精神很好,并无倦意,在这种情形之下,应如何使它继续保持下去?

  

  答:刚刚体验安祥的法味时,就如一个小孩得到了一个他喜欢的玩具,他会高兴得睡不著觉。一个人初尝安祥法味,那种飘飘然,有点醉三昧酒微醺的感觉,他是会睡不著,因为一来是法喜充满,二来生命力增强了,精神力自然比平常旺盛。在睡不著的时候,你就要秒秒观心、离念、无念、无相、无住,用这种心态躺在床上,即使是整夜未睡,次日精神仍然会很好,照照镜子,容光焕发。安祥就是生命力的源头活水,它会使人健康、喜悦,你一定要习惯,习惯了以后,修行就上路了。

  

  真正皈依处

  

  问:可否请求皈依耕云老师?

  

  答:皈依,即是皈向与依靠的意思。

  

  苏东坡和佛印游西湖“上天竺”,见观音菩萨圣像手中拈一串念珠。东坡奇怪地问佛印:观音菩萨岂不是久远劫前已经成佛,现在还拿念珠作什么?佛印说:念佛。念那尊佛?他只念──南无大悲观自在菩萨。东坡怀疑地问:念自己作什么?佛印说:求人不如求己。

  

  我们学禅修心,要皈依自心真佛,如果各位想跟我作个朋友结个缘,我也不反对。在各位心目中,只要认为我是老师,我就是老师了。禅不讲求形式,过去认识的会友见面,有人问讯、有人鞠躬、有人顶礼,我觉得都是多余的。敬,发自内心,各位如果愿意跟我结缘,愿意做禅学会的会友,大家共同来砥砺、切磋,我非常的欢迎。

  

  学禅在认识你自己

  

  问:如何修行,才能见性成佛?

  

  答:这几年来,很多人问:禅是什么?我给禅下了很多定义和界说。禅是什么?禅是心的原态──原态即是没有受污染以前的本心原貌。禅是什么?禅是生命的共相。生命的共相是什么?如果你知道了,就认识你自己了,识得自己就到家了,不必参禅了。问题就这么简单。

  

  如果有人说:这不简单,我参禅参了许多年都没成功……那是因为你有障。什么障呢?业障──积业而成的障,业障遮盖住了你原有的本心,障蔽了你本心的光明(摩诃般若)。譬如瞎子看不到太阳,眼前只是一片黑暗,那是因为瞎子眼睛有障。

  

  我还曾说:禅是生佛平等、自他不二的所以然。为什么说众生与佛平等、自他是不二呢?你若入了禅,你就明白了。还有人问:禅是什么?我说禅就是你自己!禅如果不是你自己,与你无关,你何必参禅呢?

  

  禅的第一公案,就是惠明在六祖大师面前所领悟到的自己的本来面目,当你认识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以后,你就知道了宇宙实相,知道了一切存在的真实,也就完成了自我突破,自我突破则一切突破。所以,参禅是一劳永逸的事,因为真理没有两个,你问我如何修?我简单的回答:认识你自己。

  

  至于如何修才能成佛?首先你必须确认:真实的是原本的,原本的不是靠修成的,凡是修成的都会坏。无念灵知不从缘有;灵知本心不是父母生我才有,更不是肉体坏了就无,说有说无是断、常邪见,而生命是永恒的、是无限的,要想证得生命的永恒,你参话头也可以,保任安祥心态也可以,但是第一步,你必须先做一次彻底的反省,这是修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

  

  反省,是为了去障,患有白内障的人若不求医彻底根治,还是看不清东西。你要明心、见性,见什么性?见宇宙万事万物的共性,也即是生命的属性,生命的属性是什么?这非常明显、非常一般、非常普遍的生命共性,你若是看不见、不知道,显然你有障,这话不是假的,这么简单、这么清楚、这么明白,你怎么会不恍然大悟呢?不悟就是因为有障,所以请你去障。

  

  去障的方法,就是反省。把时光倒流──今日反省昨日,今年反省去年……把自己过去所做所为,见不得人的、不好意思的、说不出口的……巨细不遗的一一写出来,写得越详尽越好,写完了可以变成一本著作,如果把它排版印成书,送给你的亲朋好友,那真是功德无量,累世的罪业都可以消了。金刚经上不是说吗?“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儒也说:“圣人之过,如日月之蚀。”如果我们肯把自己的罪过发露,让它“见光死”,不必散发给许多的亲友,只要找一个你信得过的人,请他给你作见证,发露忏悔以后,誓不再犯,若能这样,则天大的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这是佛的慈悲法门,如果没有这个慈悲法门,我们都无法修行了。有了忏悔法门,我们才不会僵化,才有新希望、新生机,修行才会成功。

  

  有人说:老师啊!我曾经反省过了,但是没有效果。不是没效果而是你的心态不对,做得不由衷,你一定要极为诚恳、庄敬、认真,抱著九死一生──如果不这样做,我就没命了似的,用这种戒慎心情去做,就容易相应。如果你认为这太倒架子,太没面子……那是没效的。

  

  反省,要在空闲、没有任何挂碍的时候去做,而且不要急躁,心要细、要静。每次做反省之前要祷告,祷告是必要的,你家里供奉谁就向谁祷告,如果没有佛、菩萨像,向祖先祷告也可以,请祂慈悲、善导,慢慢地发掘出来自己遗忘了的错误。如果做得很诚,把六岁以前都能够反省出来的话,就可以进而反省出自己的出生,再向前反省,便是宿命通了。

  

  从下决心修行开始,要活在责任义务里“求心安”,“凡是不可告人之事断然不为,绝对不做”;“凡是不可为的事,断然不想”,这是禅学会最简明的戒律,只要能够真实地做到,心自然会安,人一定活得潇洒、自在、安祥。

  

  妄想心重易随境转

  

  问:安祥是最美好的心态,在修行方法上是否因人而异?对妄想心重、容易随境而转的凡夫,用什么方法来对治?

  

  答:台南禅学会成立时,我就给佛法下了个定义:佛法者,成佛的方法也。方法就是方便,佛法除了方便,没有什么叫究竟的,方法对了,修行就相应。禅,是直下承当的。这些年来,有些人纠缠不清,在无法可说之下,我说出一个“安祥”来。安祥是什么?安祥是三昧耶,三昧耶即是正受,正受即是真正的受用。很多人修行一辈子,都没有得到过正受,真正的受用就是安祥。正受除了真正的受用,还有正确的感受。我们活在五光十色的虚幻里,如果不认清虚幻而自我突破,便会心随境转,而失去正受──安祥。因此,禅的架构,一如鸟的两翼──一个是正受,一个是正见,有了正见和正受,就具足了禅的修持。

  

  最近,我写了一首杜漏歌,杜即杜绝,漏即漏洞,修行人如果把漏洞都杜(补)好了,修行也就成功了。

  

  我们在修行中有那些大的漏洞呢?

  

  一、邪思妄想:想是五阴之一,妄想多了便落入想阴,禅的心是光明的,想阴能把光明的本心障蔽,所以不要胡思乱想。

  

  二、著相认同:把一切虚幻之相看成真实的而执著它,说是天长地久……其实,天既不长,地也不久,到时候都会坏,因缘所生的东西,幻化无常,没有任何一个永远不变的自我,如果你认同、追求虚幻,最后所得到的一定是幻灭。

  

  佛法的基本精神是真独立,不与万法为侣,不与任何人、事、物同在,是唯我独尊的,不要人家叫你笑你就笑,人家叫你哭你就哭;真自由就是不受外在一切的干扰;真平等就是一切色、一切声皆平等,不管任何人赞美你、讽刺你、歌颂你、毁谤你……你都要不为所动,这样你才能保持安祥。

  

  三、说话太多:话说多了心会乱,心一乱就失去安祥了。

  

  四、生气发怒:因为怒火能烧功德林,好不容易修行累积了一点功德法财,一把怒火烧个精光,很不合算。

  

  五、躯壳起念:最可怕的就是躯壳起念。如果一切想念都离不开自己的肉体,完全为这部机器而活,甘做机器的奴隶,被机器所躯策,不能主宰、操纵这部机器,因此太多人与草木同朽,这一生是白活了。

  

  学禅不能像用菜篮子去打水,要想拥有安祥,你必须要杜漏、防漏。一个真正的禅者所显示的是亲和力和同化力。亲和力、同化力是现代语言,如果用过去的语言表达,就是“以心传心,心心不异”,你如果想认真修行,想达到一个理想的美好境界,那就是我刚开始所说的:你不可以不努力就想成功,不耕耘而想收获,不付出就想获得,你必须下一番功夫,“不经一番寒澈骨,争得梅花扑鼻香?”

  

  修行必须珍视安祥。因为安祥是法的现证,是法的现量,是入禅的基础,对禅来说,它(安祥)是必须的,也是足够的。

  

  妄念很多要追根究底

  

  问:我在打坐的时候,妄念很多,平时待人处事,荣辱得失处处挂怀,不知如何对治,才能使心安祥自在?

  

  答:像这样情形,有两个方法:

  

  第一、要确认那个才是真正的自我?你找到真实的自己以后,就获得了金刚心,有了金刚心,荣辱、是非、得失……对你都失去了干扰作用,勿须对治,自然没有挂怀。

  

  第二、有妄念,就追根究底,看这妄念是从那里来的?像抽丝、剥蕉似的,找它的源头,一层层地剥下去!剥到最后,答案就出来了,这是个一劳永逸的方法。不过,这得十天、八天或者更长一些时日,你要有耐心,绝不放弃,当你找到妄想的来源以后,你就能够当家作主了,从此,你要想就想,你不须要想,它不敢妄想。至于说一切得失、利害……那都是一种自我执著,妄想不存在时,得失、荣辱自然也都销声匿迹了。

   …

《解惑录一(耕云先生讲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