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人生佛教開題

  人生佛教開題

  太虛大師

  ——叁十叁年秋在世苑漢藏教理院講

  一、人生佛教之意趣 佛法是佛所證的一切法實相,及衆生可以由之證到諸法實相的方法。同時在佛親證的方面爲證法,就佛對衆生說的方面爲教法,前者是契理的,後者亦兼契機的,道是佛法大概的性質。

  佛以所證的法應機宣說,佛在世時佛爲法本,一切依佛說;佛滅度後,佛弟子結集佛法而流傳于世,始有佛教。初爲迦葉阿難等綜合整理爲阿含經,古譯爲“法歸”,即一切佛法的彙歸。

  後經幾百年流分爲各種部派,至五六百年間部派相爭,不能見佛法的真相,于是龍樹菩薩起而破斥,抉擇各派,以般若義造大智度論、中論等,爲第二次之綜合整理。自後學人又以不得其中真義而起紛爭,至八九百年無著菩薩又以瑜伽論等爲第叁次這綜合整理。此爲印度佛法流傳這情形。然此後大小乘這紛爭,仍日盛不已,因再無綜合這研究及全面這整理者,故漸由紛爭而至滅亡。

  至佛法流傳之地,則錫蘭有佛音之綜合整理,中國有天臺智者、賢首法藏等到之綜合整理,西藏則有著菩提道次第論之宗喀巴爲之綜合整理,此皆一方根據佛法真理,一方適應時代機宜,以綜合整理而能昌行一方域者也。時至今日,則須依于全般佛陀真理而適應全世界人類時機更抉擇以前各時域佛法中之精要,綜合而整理之,故有“人生佛教”之集說。學佛法的人,讀盡千經萬論,若不深解人生佛教,也等到于“買椟還珠”!

  二、何謂人生 “人生”一詞,消極方面爲針對向來佛法之流弊,人生亦可說“生人”。 向來之佛法,可分爲“死的佛教”與“鬼的佛教“。向來學佛法的,以爲只要死的時候死得好,同時也要死了之後好,這並非佛法的真義,不過是流布上的一種演變罷了。還有說:佛法重在離開人世的精神;但死後不滅的精神,具體的說即爲靈魂,更具體的說,則爲神鬼。

  由此,有些信佛者竟希望死後做個享福的鬼,如上海某居士說“學佛法要先明鬼”,幫即爲鬼本位論。然吾人以爲若要死得好,只要生得好;若要作好鬼,只要作好人,所以與其重“死鬼”,不如重“人生”。何以言之?因爲人和鬼,都是衆生,至于死,特爲生之變化耳。我們現在是衆生中之人,即應依人生去作,去了解此生,作好此人,而了死了鬼亦自在其中,此所以對向來死鬼的佛教而講人生的佛教也。此似與孔子所謂“未知生焉知死,未知人焉知鬼”之義相混,然此猶是消極的方面,還有積極因素方面的意義,就不限于儒家所講的了。

  因爲我們要把人生擴大起來,人只是衆生之一類,在人言人,即以代表衆生,因爲現在居于人類,幫今切近一點來講人,亦即是講一切衆生。而一切衆生,有惑業流轉的六道凡夫,有了脫生死證得涅般的二乘聖人,也有覺悟向上而不退轉的菩薩,還有福智圓滿的佛陀;故人即衆生——輪回六道的爲苦縛衆生,二乘爲超苦衆生,菩薩爲覺悟衆生,佛爲究竟衆生。所以這裏所說的人,迥不同儒家狹義之人。生者,所謂生之緣起,生之變易,生之轉化等,皆包括于佛法之“生”義中。

  講到生之緣起,即緣起而有生,是即生而無生之因緣本空義,更有無生而生之妙生義,則斷非儒家之生義所能及也。由此說來,所謂死,實即生之一部分;我們要能了生,才能了死。相反的,若只了死非唯不能了生而且也不能了死。所以,基于上述之消極意義,既可革除向來佛教之弊習,改善現實人生;而由擴大之積極意義,尤能由人生以通達一切衆生法界,緣生無生、無生妙生之真變色鏡此爲據理發揮應機宣揚之人生佛教真義,學佛法者先應對此有正確認識。

  叁、人生佛教之目的及其效果 就依佛法發心預期說,即爲目的;就修行成功說,即爲效果。此其效果,可略分爲四:

  一、人生改善:一般佛經皆說到此義,即人民五戒之行,輪王十善之化。改善人間,即是目的;人生改善成功即是效果。

  二、後世增勝:依業果流轉而修行者,每希望後世增勝,即希望將來比現在之人作得好。過去有句話:“山中無衲子,朝中無宰相”,此爲基于後世增勝爲目的之修道觀,信佛人多是如此。唯此並不限于人間,乃可由人寺進而至于欲色無色等天。

  叁、生死解脫:此因看後世增勝仍不免于叁界輪回,若不修到生死徹底之解脫,終必流轉;依于此目的所獲得之效果,即羅漢。

  四、法界圓明:此爲大乘特有者,二乘聖者雖了生死,然有所知障,不知一切法實相;縱略知法空亦不究竟,故于一切法不能圓滿通達而仍有障礙。

  此即二乘未得法界圓明之缺點,亦即菩薩成佛之特點也。法界,即一切法;圓明,即離了所知障所成之智。此智即一切種智,或無上菩提,或妙覺佛果。複次、法界者,即是法華所謂“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圓明者,亦即所謂“佛之知見”。如是大乘以通達法界爲目的而圓滿明證後,即爲大乘特有之效果。

  這四種,大概言之,通常五乘中之人乘,即此中第一人生改善;天乘即通第二後世增勝;至于二乘,則綜合前二加上生死解脫之第叁種;大乘又可綜合前叁而加上第四法界圓明。不過中國向來所重,大概爲偏重于此中第二及第叁,即淺近的求後世勝進,高尚的求生死解脫。向來佛法緣此以爲目的,則更于修道之方便法門,綜合之而有如淨土宗密宗等,此爲向來流傳之佛法也。

  然今之所講人生佛教,爲對治向來偏重于如上二者,故特重于人生改善而直接法界圓明。換言之,今人生佛教,側重 于人生之改善,特出者即能依之發菩提心而趣于大乘之佛果。即于此上,消極的則對治佛法向來之流弊;積極的則依衆生之改善而發菩提心,行菩提道。此中自亦含攝後世勝進與生死解脫,故第二第叁,亦即融攝其中。故人生佛教雲者,即綜合全部佛法而適應時面之佛教也。

  (弘悲記)(見海刊二六卷第一期)

  

✿ 继续阅读 ▪ 人生的佛教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