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即慧學

  佛學即慧學

  ──二十五年二月在中國佛學會上海分會講──

  一 佛學的發生二 由聞所成慧以生信叁 依思所成慧而成戒四 定心相應的修所成慧五 叁慧增上引發真無漏慧六 結成佛學即慧學

  一、佛學的發生

   自去年上海佛學分會成立後,即赴南方宏化,先後在廈門香港廣東汕頭等處講演,爲時二月有余,近始返滬,複得與各會員相見,曷勝歡悅!佛學會之爲會,顧名思義,自以研究佛學爲要務,茲將佛學意義略加說明。

   研究佛學,首先應認清佛之真義。佛陀,華譯覺者,此覺,非平常所稱覺悟可比,乃指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即無上正等正覺者,或圓滿究竟平等普遍大覺大悟大智者之謂也。佛得無上自覺而起覺他之慈念,徹觀一切人衆都有免不了的煩惱和痛苦,而發大慈大悲的宏願,普爲無量衆生一切人類思索解苦之法。使一切人衆徹底離苦得樂,共享清甯,非普通頭痛救頭腳痛救腳的枝末治標法;乃以無量世界一切事事物物爲對象,而徹底研究世界之所以成立,衆生之苦惱所由緣起,而得種種根本對治的方法。苦惱爲病,對治爲藥,追研病源,對症發藥,則苦痛根本可除而安樂究竟自得。

   佛之求覺,其動機本爲一切衆生離苦得樂,佛大覺大悟時,運其大悲雄力,將所覺諸法實相徹底明了,因能明了諸法實相,就將煩惱根本摧斷。同時,徹覺一切衆生同受煩惱之纏縛,非將自己已覺的諸法實相,普示未覺衆生,末由離苦得樂。因衆生根機參差不同,而種種契機的方便法門亦因之各異。然方便雖多門,而目的則一,即所謂殊途同歸是也。凡聞佛說法之人,都有機緣;佛涅槃後,有經典傳流世上,聞法之人,依法了解,由了解起修習,由此而成爲佛學。佛學的通常學程,不出乎戒定慧叁增醒學,開示教化一切人衆,依之去學習,即可以得到如佛所得的無上正覺。佛學即由已得無上正等覺者,對于未得正覺一切人衆所開示之學理也。依戒定慧叁增上學去學習,則凡夫可以超凡入聖,無始無明煩惱業障生死根本可以摧斷,而衆生可轉成爲佛,此上,爲戒定慧叁增上學之總說。

  二、由聞所成慧以成信

   戒定慧,系無上覺者所開示,依之學習即可成佛。由確切的意義歸束起來,其中最要緊的是慧學。佛學即慧學,其意義何在?因學佛之人,首先要有信心,信心之起,由乎聞所成慧,即由聞法所得之智慧。佛以自覺而覺他,用種種方便現身說法,使人由聞而覺,由覺而得慧;如我今日在此講演,諸位不論是已聞初聞,由聞而得知佛理之義如是,即謂之聞所成慧。此外有許多經典流行在世,經律論叁藏之外,又有雜藏,由研讀經典而明了法義,所得之慧亦是聞所成慧。由聞所成慧所得之結果,即爲信心。各位多系歸依叁寶者,或未歸依而已有相當之信仰心;由信心而歸依佛法僧叁寶,依叁寶而得堅固信心,到信心完全成立時,則身心有所歸依。這樣,由聞佛法而生了解,由了解而生智慧,由智慧決定而生起堅固信心,信佛法爲無上正覺之真理;此信心是從聞法的智慧──即聞所成慧而起。若一向未聞佛法,或未曾研究經典,完全不知佛理者,則無聞所成慧,也談不上真確信心。

   佛教入門,第一步要有信心。信心有淺深及圓滿與否之別,故聞所成慧亦有圓滿與否之分。此謂由聞法心中所發智慧到何種程度,則所起信心亦到何種程度。佛學是成佛的學,學佛先成之信心,要由聞所成慧而成立。要成立聞所成慧,故有組織佛學會之必要。蓋研究講習等皆能于聞法機緣中而成聞所成慧,由此可使已信仰了解者愈加認真圓滿,未知者可使了解起信,使信心由發生而增長。佛法信心的發生增長,都與聞法有關,學佛的人,信心爲一切思想行爲依歸的標准,無信心則自己的思想行爲往往泛濫無歸。所以,依所研佛學而成信心,由信心更求多聞,因多聞而信心益圓滿增進:由此可知佛法基本是慧學。

  叁、依思所成慧而成戒

   由聞所成慧而生信心,即可進到第二步思所成慧。平常以爲由聞法後靜心思索考究一下,更清晰明了所生之慧曰思所成慧,然這還不算。此“思”字與普通的“思”字不同,它指心力造作的行爲──是由心理觸覺、感受、感想而起的身語意叁業的造作,是“造作行爲曰思”之思。若無思的動作,如風吹草動,不能成或善或惡的動作,而業(動作)是非善惡的。行爲造作,體即是“思”。思所成慧,要由聞所成慧了解真理,去體驗到起心動身的身語意叁業行動上和生活上;時刻觀察,以聞所成慧所知真理,作思想行爲的善惡是非的標准,去改正思想行爲的謬習。在這種體驗實行中,身心上有了更深切的明澈的了知,方是思所成慧。思所成慧的慧,是知行合一的慧:在止惡一方面對治斷除,在行善一方面力行實踐。如王陽明先生的知行合一,知是真知,知到如何即行到如何,以實行而證明所成的慧,即由止惡行善所體驗而得的慧曰思所成慧。

   由思所成慧而成戒行,戒有應作與不應作之二。應作是善,當“作”;不應作是惡,當“止”。不應作而不作,曰持;不應作而作,曰犯。應作而作,亦曰持,應作而不作,亦曰犯。由聞所成慧而起信心,所信者是唯一真理;即以此爲是非善惡之標准,應作而作,不應作而不作,是爲戒行。戒由思所成慧而成。孔子謂顔淵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等,亦即佛戒之意。戒學有基本與一般之別。一般的如五戒十善是:不論在家出家皆以此爲思想行爲之標准而宜笃實行踐者。十善行即身:不殺,不盜,不淫;口: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绮語;意:不貪,不嗔,不癡──爲佛法普通規律。于十善行規律,應作當作,不應作當止。如不殘殺生靈是止;同時有仁慈博愛救護衆生心,推而廣之,以仁慈博愛心積極工作,救濟人類,力行善事是作;止所應止,作所應作,如此實行十善之法律,即爲成就思所成慧。持戒之基本要素,首即是慧:由聞法而發慧,因慧而起信,認清佛法爲一切行善止惡之判斷標准,自然非依佛法去作不可,由此而發生自動持戒的結果;不同通常戒律,隨便訂幾條規律去束縛人的行爲可比。

  四、定心相應的修所成慧

   第一步、由聞所成慧而起信;第二步、依思所成慧而成戒;第叁步、即修所成慧。已有前述基礎,聞起信心,思成戒行,由此進而持修練習,把心意修習到熟練純潔時即得禅定,定相應慧曰修所成慧。既有修所成慧,則凡夫向來無明速昧顛倒散漫的心意,漸得明徹而能靜定。由聞所成慧而生信心,心雖有依歸,而無始習氣如野馬無羁猶未歸服。由思所成慧力,使依規律行動,由久久熟習而安定生慧,即是由戒生定,因定發慧。由慧而明行止取舍,作所應作,止所不應作,則理得心安,心安則起心動念皆合乎佛理;如此,身心上乃有非常輕快安甯,此所得之結果即禅定。未定之時曰散心,心無歸宿,遷流動蕩不息故;今至于安定,則精神集中于一處,統一通達,安和平靜,即達于修所成慧之定慧矣。

   修慧心安而得定,定則六根清甯。所謂六根者,即眼、耳、鼻、舌、身、意;心起散漫分別曰散,心住安定統一曰定。由繼續安定而生非常清明的心力,乃起所謂六通的神通。六通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境通、漏盡通。由修慧成就,則所見所聞因定力堅強,不爲外界所轉易;心力集中統一而生不可思議之神通力,實由修慧而得也。先由聞所成慧而起信,繼由思所成慧而貫踐以成戒,再由修所成慧而持戒精進,以至于理得心安,心力集中統一,精神和平安定,一切行止,過異常人。故修所成慧所得的定,乃由乎前進順序自然而成的定,通常習定,多以靜坐專想而得者,如觀鼻息或念佛、誦經等,乃由乎強製心念,故與此大有不同。若依實際而論,則由修所成慧所得的定,乃定增上學的定也。由聞所成慧而成“信”解,非盲目迷信之謂。由信解而學佛法止作之“戒”,非祗立規條以強製束縛之,乃以慧解而定“行善止惡”之方針也。依思慧所得之“定”,亦非專想一法以得之。靜坐專想,不過以寄心一法作方便耳。雖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隨拈一法即一切法,專心念佛或參究話頭,都可得定。然由明了佛法谛理以生信持戒,而修習到集中心力統一精神所得的定,漸能引發無漏慧,乃爲佛法上的正定。若非由聞所成慧而起信,思所成慧以持戒,及修所成慧而得定,惟以強製工夫,由勉強製止所得之定,乃非真定。譬如以石壓草,雖可暫製,終必複起。

  五、叁慧增上引發真無漏慧

   佛法的定學,乃由修所成慧而成的定,心念所至,全與佛法真意相合,故由定的增上開發真智慧;此謂聞起信,由思持戒,由修得定,依此更進一步,所得之慧曰無漏慧,或無分別慧,即是聖智。無漏的意義,即如以杯盛水,杯破則漏,不破則不漏;漏的自體是煩惱,如心有貪瞋癡慢疑的煩惱等破壞分子,則爲有漏,上述聞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雖有時能製服無始以來無明煩惱,但還是有漏的慧;至于無漏慧,則能澈底斷除煩惱,根本解除苦痛。故無漏慧與無明煩惱兩不相容。由聞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順序漸進,以所得之定爲增上緣而發生加行之智慧,觀一切法無相無分別離能所分別相,心境一如,能所雙忘,定慧精進不已,無間無斷,則成加行無分別慧;從此將無始無明煩惱悉皆降服,可引起根本無分別慧即無相無分別慧,能證一切法空真如性。由加行無分別慧而起根本無分別慧,轉凡入聖,得成聖果。于根本無分別之無相無分別慧,親證真如,解除無明妄想而成後得無分別慧。由後得無分別慧,可以普遍觀察因緣所一即空即假即中諸法實相,無障無礙,自覺覺他,真俗圓融。依大乘教義,得根本分別慧時,成地上聖果菩薩;依根本與後得無分別慧繼續精進,至佛地圓滿,即究竟妙覺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六、結成佛學即慧學

   所謂佛學,是已成佛者開示未成佛者成佛之學術也。凡學佛之人,必先由聞所成慧而起信心,由起信心而學佛,故佛學之起點,由慧學入門;自聞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加行無分別慧,根本無分別慧,後得無分別慧,以至于究竟圓滿成就無上菩提,皆不能離一個慧字。一言以蔽之,佛學即慧學也。

   凡真正信佛教和學佛的人,由聞所成慧開始用功,則所得之信心爲真信心,即成爲皈依叁寶之人;則依佛法作思想行爲善惡之判斷,自能依思所成慧而持戒,修所成慧而得定,故修定當以信、戒作基礎。苟非依佛法的信戒而得定,則爲邪信、邪戒、邪定,即迷信。蓋佛學之爲學,以戒定慧叁學爲骨幹;戒定慧叁學,則以信心爲起始;而信心之起始,則肇端于聽聞佛法。欲佛學會之創建,使人聽經聞法,開解起信,殊屬重要;而以宣揚慧學爲其宗旨也。希望本會會員,聞佛學即慧學之理而生信心,以此爲目標而詳加研究,自聞聞他,自覺覺人,以自他俱利爲宗旨。今日乘本會新舊會員聯歡同聚之良機,特將此題詳加申述,希望大家予以特別的注意!

  (張圓慧)(見海刊十七卷五期)

  

  

《佛學即慧學》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佛學講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