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叁期盛行的密咒佛教,現存于世界上的可以中國的西藏爲中心,由西藏而流傳于西康、蒙古、甘肅及尼泊爾等處,是爲藏文佛教,也可說爲西藏系佛教。第叁期的佛法流傳到西藏,這在曆史上是很明顯的,在中國唐朝的時候,西藏才有佛教輸入;而完成西藏的佛教,卻在我國宋朝。前面說過,印度佛教轉入第叁期後,那爛陀、超岩二寺都是盛弘密宗道場,故到西藏弘揚佛法的蓮花生,即由那爛陀寺去的,中興西藏佛教的阿底峽,就是從超岩寺去的。現在西藏的佛教,漢文系的大乘,西藏也有;但西藏的小乘佛法不及內地完備,小乘經論都不具全;而密乘的教典卻比較多一點。大乘的空有二宗雖都有流傳,不過在密宗盛行趨勢下,一般修學密宗者,皆以空勝解爲所依,故空宗較爲發達。在印度的第叁期佛教即屬如此,故當以今日西藏系爲代表。
總合的來說,佛世時的教法,是一味融通,無所謂分乘分宗的;所以一切法,以佛爲歸爲主,佛爲法本,法皆一味。及至佛滅度後,佛法在印度,分爲叁期,迄至今日流傳世界各國的,成爲巴利文、漢文、藏文。這就是教之佛本及叁期叁系的概說。
乙、理之實際及叁級叁宗
以佛法究竟真實言,所謂「實際理地,不立一法」。諸法實相,唯無分別智如如相應,無可建立,無可分說,離名絕相,超諸尋伺;由語言文字說真如法性等,都是假名安立的善巧施設,實際是無可言思唯證相應的。法華經中說:「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但爲欲悟他,故從教法上顯示,分爲叁級來說明。這叁級的分說,與菩提道次第論的叁士頗相似,不過我所說的名詞,與之不同罷了。這種名稱,是在民十五年我講佛學概論的時候說出。所謂叁級者:五乘共法,叁乘共法,大乘不共法(亦名大乘特法)。今作扼要的說明于下:
第一級五乘共法 最普遍的佛法要義,就是因緣所生法的原理,也即是因果法的原理。大凡佛法說明一切法,都要以這因緣生法的道理來闡述。因緣就是因,生法就是果,故因緣生法即是因果法。因果律于一切法中皆具有的,但其中特別注重業報因果;一切科學也依因果律,然不說業報因果,故與佛法所談的因果回異其趣。六趣流轉的凡夫,叁乘階級的賢聖,皆可由業果的原理說明。我們現在是受著人的業果,要保持這人的報身,要免受叁途的苦報,就得從這難得的寶貴人生,信解佛法的做人道理。所謂學佛先從做人起,學成了一個完善的好人,然後才談得上學佛,若人都不能做好,怎麼還能去學超凡入聖的佛陀?所以學佛法的人,敬佛法僧,信業果報,是最要緊的一著。不但流轉的六凡,出世的叁乘,皆建立在業果上;就是最高無上的佛陀,也不出因果的範圍,因爲要修大乘六度萬行的清淨殊勝因,才能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始從人乘,終至大乘佛位,名之曰「五乘」,而這因緣生法的原理亦即所謂因果法的原理,是五乘所共修的法。一個人,尤其是做了一個佛教徒的人,對因果業報,不能深信,則不能領受真正的佛法,也就不能了解佛法的正義,同時亦不能算爲佛教徒,故根本上不能入佛法之門!這五乘共法的第一級,其範圍極廣,把這級穩固了,然後再進趣上級,那就容易了。比方世間造塔,不論他造七層九層,而最下層一定造得寬廣和鞏固,因爲下層基礎做好,然後才能一層一層向上造,學佛也是這樣。
第二級叁乘共法 叁乘就是聲聞、緣覺、菩薩,這叁種出世的聖人,他們認識了世間純粹的是苦,知道了世間無一可愛樂,于是深深的厭離世間,積極的求出世的涅槃之樂。依著四念處、四正勤以至八正道的基本道路,而去實踐進修,不求人天果報,唯一目的、求證出世涅槃。教中所說的叁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就是叁乘共法的標准,使叁乘人了脫生死諸苦,證得涅槃寂靜。所謂共法者,以叁乘雖有差殊,而這叁法印是叁乘所共遵以斷煩惱了生死的。這叁乘共法,較前高了一級,以他們首先遠離了有漏流轉法,此則不共人天,爲希人天樂果者之所不能及。因爲人天有情,對于世間業果,尚有所希求的原故。
第叁級大乘特法 這是菩薩所特有的,不共于人天二乘的。此大乘佛法,以大悲菩提心,法空般若智,遍學一切法門,普渡一切衆生,嚴淨無量國土,求成無上佛果,爲其唯一的誓願、唯一的事業。
此上叁級的分別,是就整個的佛法普遍而說的,然大乘法廣,應份攝叁宗以除偏執,這在民十二年我作佛法總抉擇談已經說到。不過當時所說的名詞,稍有出入,今再作確定的說明于後:
一、法性空慧宗 通達一切法的真如實性,必須了知一切法的自性皆空,然這要有畢竟空慧,才能究竟通達諸法空性。通達法空的般若;是大乘法的基本條件。雖有些根性鈍劣的有情,講解法空而不趣修大乘菩薩行,仍入小乘涅槃的;然發菩提心要廣行菩薩道者,則必須通達法空,以法空般若爲宗。很多的大乘經論,就這一分真理上觀察特重,所以抽象的立此法性空慧宗,以攝一部份大乘佛法。
二、法相唯識宗 法相是說明種種諸法無量差別的相狀,這相的意義非常之廣,凡一切法的相,皆可名爲法相。如五法中的真如,可說是性,亦可說是相;叁性中的圓成實,可說是性、亦可說是相。然而給予諸法的差別相上一個正確的了解,適當的明白,則其所宗者即是唯識。以唯識講明一切法,有無量差別的一切功能種子,生起一切現行,因果相關,種現相續,明一切有爲諸法因果差別。即對于無生無滅的無爲法,所有真正認識切實了解、究竟親證,也是由識及由識轉成的智所了知。所謂「諸識所緣,唯識所現」。故凡了知的一切法相,皆是識現之法,識所現者;無爲法雖非識所變,但也由識所顯;若非淨分識的正智所顯現,則畢竟沒有真如的證明了。這也有許多大乘經論所專重,故立此宗以攝之。
叁、法界圓覺宗 法界的「界」字,是包括一切法之義,即以盡一切法爲界,而爲任何一法所不能超越。前所說的「法性」、「法相」,都包括其中。「圓覺」可以說就是佛十號中的正遍知或正遍覺,佛果位上的一切智智、一切種智、一切相智,皆與圓覺之名義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以佛果之正遍知,無一刹那不是圓滿周遍覺知一切諸法性相的。法界的一切法,要能圓滿覺知,唯圓覺智,故以圓覺爲宗。凡等覺菩薩以下,皆未能一刹那圓遍覺知諸法性相,以菩薩地上,以前刹那起根本智見諸法性,要後一刹那後得智生方得見諸法相而未能周盡。佛智則不如是,一刹那間就能夠周遍了知諸法性相。這在許多大乘經論中也都有所說明的。而天臺、賢首所判圓教,亦皆依佛智境界而闡說。如天臺圓教講一念圓具叁千性相,即是在佛的智境上明。依此發心修行的菩薩,即所謂圓頓法門,以佛智境界爲法門,而直趨無上菩提,禅、淨、密等也都屬此宗。
宗諸大乘經論的古來各宗派,皆各有所偏據,故我特明叁宗,因爲以這叁宗來看一切大乘佛法,沒有解不通,亦沒有不圓融。至于上述的叁級,初級的五乘共法,不論是人乘、天乘、乃至佛乘,誰也不能離了因果法而言。第二級的叁乘共法,也是不能離了初級去淩空施設;即大乘不共法,也不能離了前二級而獨立,所以說叁級是互相依靠的。人天果、二乘果都是趨佛乘過程中的一個階梯,非是究竟的目的地,究竟的目的地是至高無上的一乘佛果。丙、行之當機及叁依叁趣
「行」是側重當機者實踐上說的。佛在世時,當機說法,隨聞而解,隨解而行而證。所依所趣,在當機的各人有無量差別,不能拘說,故法貴當機,當機者妙,藥貴愈病,愈病者善。如平常不可食的穢毒,若是拿來做藥,適當病人的治療,那也是最好的藥了。所以不能定說怎般那般,更不可說這個法門某一類衆生可修,那個法門某一類衆生不可修。今判叁依叁趣,乃就叁個時代機宜的大概而言。佛法流傳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現在正是第叁千年間。依教中說:佛法有正法、像法、末法、叁個時期:正法住世的時間有一千年,像法亦然,而末法則有萬年。分述于左:
一、依聲聞行果趣發起大乘心的正法時期 如來出世的本懷,是欲說出自悟自證的實相法門,但因爲此土衆生的根機未熟,乃方便先說適合當時機宜的,先說聲聞乘法,令當機者起行證果。到法華會上才把這本懷說出來:「爲欲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出現于世」。前所說者,都是令入佛乘,法華經雲:「汝等所行是菩薩道」。從這點意義上說:由佛世時乃至正法的千年,是在依修證成的聲聞行果,而向于發起大乘心──即菩薩行果或佛的行果。聲聞行果,乃佛住世時,當機廣說。我們看佛經,可以見到很多比丘得證聖果的記載──或證須陀洹果、或證斯陀含果、或證阿那含果、或證阿羅漢果。即或有未能證得四沙門聖果者,從佛出家,至低限度,亦都能依比丘戒修行。到了佛滅度後,佛弟子們依著如來的正法──聲聞行果實踐實修,證得聲聞果者,在教史上亦曆曆可見。所以正法期間,是依聲聞行果而趣于發起大乘心的。已證聲聞果者,大乘心一發,即知早走上菩薩行的半途,不難成佛了。
二、依天乘行果趣獲得大乘果的像法時期 在印度進入第二千年的佛法,正是傳于西藏的密法。中國則是禅宗、淨土宗。禅宗出于第一期的末葉,附屬于第一期,故此像法時期足爲代表的是密宗、淨土宗,是依天乘行果的道理。如密宗在先修成天色身的幻身成化身佛,淨土宗如兜率淨土,即天國之一。西方等攝受凡夫淨土亦等于天國。依這天色身、天國土,直趣于所欲獲得的大乘佛果。這是密淨的特點,與前期有所不同。以初期能先證聲聞行果的根機,到這像法時候是很少有的了。因爲像法時期的衆生,理解力雖比較強,但持比丘戒者不可多得,故證聲聞行果頗不容易!是以先成天幻身,或上生天淨土,依密淨的天乘行果以期速達成佛的目的。所以像法期間,是依天乘行果而趣佛果──趣于大乘行果的。
叁、依人乘行果趣進修大乘行的末法時期 這是踏上了佛滅後第叁千年的時代了,到了這時候──末法的開始,依天乘行果修淨密勉強的雖還有人做到,然而就最近的趨勢上觀察,修天乘行果這一著也不適時代機宜了。因此、也就失了能趣大乘的功效。但前一二期的根機,並非完全沒有,不過畢竟是很少數的了。而且依聲聞行果是要被诟爲消極逃世的,依天乘行果是要被謗爲迷信神權的,不惟不是方便而反成爲障礙了。所以在今日的情形,所向的應在進趣大乘行。而所依的,既非初期的聲聞行果,亦非二期的天乘行果;而確定是在人乘行果,以實行我所說的人生佛教的原理。依著人乘正法,先修成完善的人格,保持人乘的業報,方是時代的所需,尤爲我國的情形所宜。由此向上增進,乃可進趣大乘行──即菩薩行大弘佛教。在業果上,使世界人類的人性不失,且成爲完善美滿的人間。有了完善的人生爲所依,進一步的使人們去修佛法所重的大乘菩薩行果。所以末法期間,是依人乘行果而進大乘行的。
今天所說的,從前都有講過,不過沒有綜合的講,這次是綜合的講一遍了。人生佛教,即由人乘進趣大乘的佛法,在我著的大乘與人間兩般文化、人生觀的科學、現實主義、自由史觀等各書中,曾有詳細的理論建立。現在最要緊的是:先了解佛法、正信佛法,由正信佛法而實行佛法。就普遍的機宜上,重在從完成人生以發達人生而走上菩薩行的大乘覺路。就從保持人的業果言,在今日亦須以佛法建立起人生道德,使人間可爲實行佛法的根據地。人人學佛,佛法才可風行世界,普遍全球。
我對佛法總系統的思想,略述如上。今天講了出來,是給大家一個總括的概念,你們應以這第叁期的系統思想,去觀察佛法、了解佛法,修行佛法,宣揚佛法。
(心月、演培記)(見海刊二十一卷第十期)
《我怎樣判攝一切佛法》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