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慈愛手冊~愛與智慧的心靈小品~ (海濤法師編選)▪P12

  ..續本文上一頁弟子又回到領袖那兒,告訴領袖這個經曆,並抱怨說:“你告訴我只要在每樣東西裏看見拉瑪,我就會很平安,但你看看我現在這樣子!”

  

  “哦!我的弟子啊!”領袖回答:“你的確在你自己和大象身上看到了上帝,但爲什麼—”他繼續說 :“你卻沒有從村民的呼喊中發現上帝在警告你呢?”

  

—印度故事

  

  ◎人類向來就是以遲鈍得連上帝不斷傳送來的訊號也不會讀而著名的。我們需要在耳邊敲鑼打鼓,才會加夢初醒,聽見警告,看見原來自己要在萬有整體中渾然忘我,才是唯一找到自己的途徑。

  

  

  

  皇後的智慧

  

  兩個兄弟一起出門:一個是窮人,一個是富人,他們各有一匹馬,比較窮的這位有一匹母馬,有錢的這位則有一匹被去勢的公馬。

  

  到了晚上,他們停下來休息,兩匹馬並列著。這只窮人的母馬生了一匹小馬,不巧的,這匹小馬卻滾到有錢人的馬車下面。

  

  第二天早上,富人叫醒他的弟弟,說:“快起來,弟弟,昨天晚上我的馬車生了一匹小馬。”

  

  農夫弟弟清醒後說 :“馬車怎麼會生出小馬?那是我的母馬生的。”

  

  有錢的哥哥回答:“如果是你的母馬生的,這匹小馬應該躺在它的身邊才對。”

  

  爲了解決這個爭論,他們去找仲裁者。有錢的哥哥塞一些錢給這位仲裁者,而沒錢的弟弟只能把事情的經過再陳述一遍。

  

  最後,這件事情傳到國王的耳裏。他召見這兩個兄弟,准備了四道謎題 :“世界上最強大、最敏捷的東西是什麼?最胖的東西是什麼?最軟的東西是什麼?還有,最可愛的東西是什麼?”他給他們叁天的時間思考,要他們在第四天回來說出答案。

  

  富人想了又想,想起了他的教母,于是去請教她。教母請他就坐,並且准備一桌佳肴和飲料招待他,然後開口問道:“我的教子啊!爲什麼你看起來如此苦惱呢?”

  

  “國王給了我四道謎題,只有叁天的時間要找出答案。”

  

  “告訴我是什麼謎題?”

  

  “好的,教母,第一個謎題是:世界上最強大、最敏捷的東西是什麼?”

  

  “那並不難。我的丈夫有一匹母馬,世界上沒有誰跑得比它快,只要鞭子一抽,它可以追趕上一只野兔。”

  

  “第二個謎題是:世界上最肥的東西是什麼?”

  

  “我們在兩年前養了一只肥豬,它胖得不能用自己的腳站起來。”

  

  “第叁個謎題是 :世界上最柔軟的東西是什麼?”

  

  “絨毛被—你絕對想不出任何東西此它還柔軟。這是衆所周知的事。”

  

  “第四個謎題是:世界上最可愛的東西是什麼?”

  

  “世界上最可愛的東西是我的孫子—伊維挪西卡。”

  

  “謝謝你,教母,你的回答讓我受益良多,在我有生之年都會感激你的。”

  

  至于這位比較窮的弟弟,他回到家,流下了痛苦的眼淚。這時,他七歲大的女兒,也是唯一的孩子,看見他便問:“爸爸,你爲了什麼事這麼哀傷?”

  

  “我除了流淚歎息外,還有什麼辦法呢?國王給了我四題謎題,而我根本想不出答案。”

  

  “告訴我是哪些謎題。”

  

  “聽著,我的乖女兒:世界上最強大、最敏捷的東西是什麼?最胖的東西和最軟的東西分別是什麼?還有,最可愛的東西是什麼?”

  

  “爸爸,您去晉見國王,並且告訴他世界上最強大、最敏捷的東西是風;最胖的東西是土地,因爲它孕育並且生長出每一種生物;最柔軟的東西是手,因爲任何人都可以靠在手上,也可以把手放在頭上;而世界上沒有比睡覺更討人喜愛了。”

  

  這對一富、一貧的兄弟來到國王面前,國王聽了他們的答案之後,開口問這個貧窮的弟弟:“這些答案是你自己想出來的嗎?還是別人告訴你的?”

  

  弟弟回答:“國王陸下,是我七歲大的女兒替我想出這些答案的。”

  

  “如果你的女兒這麼聰明,這裏有一條絲線,讓她在明天早上之前,替我用這條絲線編織出一條有花紋的毛巾。”

  

  農夫將這條絲線帶回家,悲傷的對女兒說道:“我們有麻煩了,國王命令你用這條絲線爲他編織一條毛巾。”

  

  “爸爸,不要擔心。”小女孩回答。她折斷一株金雀花的枝幹,拿給父親並對他說:“將這枝幹呈給國王,讓他請一位師傅用這枝幹製作一臺縫紉機,那麼我就用那臺縫紉機爲他織毛巾。”

  

  農夫照女兒的話做。國王聽了之後,又給農夫一百五十顆蛋,並且對他說:“將這些蛋帶回去給你的女兒,讓它們在明天早上前孵出一百五十只小雞來。”

  

  農夫回到家後,比第一次更加悲傷的對女兒說:“唉,女兒,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爸爸,別難過。”這位七歲的小女孩安慰父親。“請告訴國王 :爲了種植用來喂小雞的稻谷,請在一天之內耕種這片土地、播種、收割,並且打好谷;因爲我的小雞只吃別人種的米。”

  

  國王聽了之後說道:“既然你的女兒這麼聰明,叫她在明天上午以前來見我—不能用腳走路,也不能騎馬來;不能穿衣服,也不能赤裸身子;不能帶禮物,也不能不帶禮物來見我。”

  

  農夫心想:“現在,就算是我那聰穎過人的女兒,面對這樣的難題也束手無策,我們慘了。”

  

  小女孩仍安慰著父親,並且要他到獵人的家裏買一只活生生的野兔和鹌鹑。農夫照著她的話去做。

  

  第二天,這七歲的小女孩脫下衣裳,將網子穿在身上,手上抓著買來的鹌鹑,坐在野兔的身上邁向宮殿。

  

  國王看見她站在宮殿門口,小女孩向國王鞠了躬,說道:“國王陸下,這是送給您的一點小禮物。”說著便將鹌鹑遞給國王,當國王伸手准備接過禮物時,鹌鹑翅膀一振,馬上飛走了。

  

  “很好。”國王回答:“你果真照我的吩咐做了,告訴我,既然你的父親這麼窮,你們靠什麼維生呢?”

  

  “我的父親在岸邊抓魚,他從不曾在水中放過魚餌,而我都用我的裙子撈魚。”

  

  “你真笨!魚不是活在岸邊,而是在水裏。”

  

  “那你呢?你就很聰明嗎?誰曾經看過馬車會生出小馬?會生小馬的不是馬車而是母馬。”

  

  于是,國王判決這匹小馬屬于貧窮的農夫,並且將他的女兒帶進宮裏面。她長大後嫁給了王子,成爲一國的皇後。

  

—蘇俄故事

  

  ◎漂亮的臉孔是給別人看的,而有智慧的頭腦才是給自己利用的。

  

  ◎人的智慧並非來自研究偉大的學說,而是來自對平凡事物的觀察。

  

  ◎真正的富貴不是擁有很多,而是需要的很少,擁有財富不如擁有智慧。

  

  

  

  笑笑的挨罵

  

  曾經有一位希臘哲學家,教導他的門徒 :每當遇到有人辱罵自己時,都要付錢給那一位罵自己的人。

  

  門徒一直遵行這個告誡,直到叁年的考驗期滿,其師便對他說:“現在你可以到雅典去求智慧了。”

  

  當這個門徒來到雅典時,遇見一位智者坐在城門旁邊辱罵每一位往來的行人,包括這個門徒在內。

  

  這位門徒不禁失笑。

  

  “爲什麼當我罵你時,你還笑得出來呢?”智者問道。

  

  門徒回答:“因爲這叁年來,我要對每一個罵我的人付出代價,現在卻可以免費接受你的辱罵。”

  

  這時,智者回答:“進城吧!你得到了一切。”

  

—荒漠神父

  

  ◎忍辱,是擁有“希望”的唯一法門。

  

  ◎忍辱是最高的品德,這是忍耐他人所施予的苦和容忍他人的過錯。

  

  ◎世間的事,不是每一件都用道理可以講得通的,有時必須要用忍辱去解決。

  

  

  

  貪心與無心

  

  有一位和拉比居住在同一個村落裏的村民,知道拉比過得很窮苦。于是,他每天都在拉比的小袋子內奉獻二十毛,這樣一來,拉比和家人就有錢購買生活必需品了。

  

  從此,這個村民變得越來越有錢。

  

  當他越有錢,就會奉獻得越多,而他奉獻得越多,所擁有的財富也就越多。

  

  突然間,村民想起:拉比不是有一位很偉大的先師嗎?

  

  這時,在他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 :既然他對拉比的奉獻能得到如此可觀的回報,如果能同樣的奉獻給拉比的先師,一定可以變得比現在更富有。

  

  于是,這個村民不辭辛勞,來到馬自裏奇這個地方,並且千方百計的說服拉比的先師,一定要收下他豐厚的獻禮。

  

  孰料,從那時候起,他卻一天天失去財富,直到所有的錢都賠光爲止。

  

  他沮喪的去找拉比,告訴他事情的始末,並且向他請教 :“你不是說過你的先師比你更偉大嗎?爲何在奉獻之後反而變得窮困潦倒。”

  

  拉比回答:“好好的想一想,你奉獻給我和其他人時,是真心誠意、無所求的,所以上帝以相同的心賜給你財富。但是,當你開始尋求非份的尊貴和殊榮時,上帝也以同等的心來回報你。”

  

  ◎無私的奉獻,是人性最美的光輝。

  

  ◎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一切。

  

  ◎愛是感情的基礎、是奉獻的美德,奉獻我們的愛心與關懷,使社會更美好。

  

  ◎不論何時,只要你心懷自大、自滿、自私自利的想法去做任何事情的話,你都不會成功。不論何時,你只要變得無私,充滿愛心,也不自大自滿時,你會發現在自已的背後,有一股強大的力量,使你在人生正確的方向邁進時,永遠不會失敗。

  

  

  

  遇見單腳站立的人

  

  佛陀在遊曆的過程中,遇到一位印度教徒,他用單腳站立保持平衡當作是修行的法門。

  

  佛陀問他:“你爲什麼要這樣做?爲何要以單腳站立來修行呢?”

  

  這位印度教徒回答:“我藉由這樣的修行來償還以前所種下的業障,幫助我超脫所有的業力。”

  

  佛陀問:“至今你已償還了多少呢?”

  

  印度教徒回答:“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

《慈愛手冊~愛與智慧的心靈小品~ (海濤法師編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