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切有爲法可分叁門:一、唯識門,就是從唯識上說。唯識門中又分叁分,就是能知見分,所知相分,見相二分所依自證分、又名自體分。二、業報門,就是從衆生業報上說的,也可分叁分。就是正報——有情世間,依報——器世間,由依正二報所受用的事。叁、時間門,就是從時間上說的,也有叁分。就是現在、過去、未來。頌中的星、翳、燈、是喻唯識中的叁分的。能知見分,喻如星光:在天空中的星,在黑暗中,也稍有點光明,但日光出現的時候星光也就隱沒了。衆生的能知見分——有漏心心所,也同此例:在無明位中,有別別了知,就如黑夜星光似的;但無分別智現前時,這分別見也就被消滅了,就如日光覆蔽星光似的。所知相分——宇宙萬有,是依見分變起的,喻如翳:如病眼生翳、見空中花,實則空中並沒花,只是翳眼才見有花的。由有漏見分而現種種差別相,實則都是唯識變現、空無自體的,就如翳眼見花似的。所以不論科學智識、哲學智識,凡世間智識所見知的,都是由見分所取的相分,都如翳眼見花似的,是不正確的。在見相二分所依的自體分,喻如燈:如清油燈,要具有燈油、燈炷、及火,由燈油相續的燃燈炷,所以有燈光發現,于是有能照用及一切物爲所照;等到油盡炷盡而燈光滅,能照的作用、與所照的光相也就消滅了。見相二分所依自體分如燈的自體,煩惱如油,業報如燈炷,于是有識的自體光。由煩惱持續業報,于是有心心所的活動,由心心所活動變起相分,似乎是常住的;實則刹那生滅、不得久住,業報一盡,能知見分與所知相分也就消滅了。幻、露、泡叁種譬喻,是喻業報門的。觀器世間如幻:如看電影,見著種種山川草木、人物花鳥,看起很逼真,其實都是由無數的影片,相續不斷的演繹而成似真的情境;在我們錯覺的眼識,就看爲非常真實似的。器世間的宇宙萬有,也都是由有情真異熟識所幻現的,本刹那生滅而又相續不斷的,似乎經千古不變、是常住的,實則是我們的錯覺。觀有情世間如露:露的原素,本水蒸氣、無相可見:但遇冷成爲水就有形可見了;雖有相也不過是暫時的,日光出現時就被消滅了。一切諸法本盡虛空、遍法界,無定自體,但由有情業力所感而成五蘊諸法假合的有情;有情執取爲實有,執令不壞,但到業報一盡仍要壞滅的。由有有情世間,器世間而成爲六根六塵,根塵接觸能發生種種受用苦樂的事;觀受用事如水泡:如江河中的水,由激動力水中起泡,有情所受用事,也是由根、境、識叁和合而生的。夢、電、雲叁種,是喻時間門的。觀過去一切法,喻如夢境:如人醒時回憶夢中的境,但這已不是事實了,只是一種憶念;過去一切法也是不可得,只是憶念,就如夢似的。觀現在事,喻如空中的閃電:在閃電忽生忽滅、非常的快,現在一切法也是這樣,我們覺察是現在時,已成過去了。觀未來法體如雲:未來法所薰成的善惡習氣種子、含藏在阿賴耶識中,成熟時就生起現行;空中的雲,遇冷就下降成雨,現起雨的相了。佛告善現:于一切有爲法,應作以上的九喻觀。可見佛正是由修這九喻觀而得根本無分別智現前,能如實了知諸法實相;並且由根本智起後得智,如實了知這有爲相而宣說的。這正是從衆生位到佛位的光明大道,這才是佛的智德。並不是如衆生的分別慧,知此而不知彼;又不能如實知諸法,執一切法都是實有而起實執的。
至此,斷余疑完了。本經的正宗分,至此告了一個結束。
甲叁 流通分
時薄伽梵說是經已,尊者善現及諸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並諸世間天、人、阿素洛、健達縛等,聞薄伽梵所說經已,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本經的序分,是敘的常隨衆;但現在又說了這許多弟子,就是爲廣流通的。
苾刍、苾刍尼、是成年的男子同女人依佛製受了具足戒的。邬波索迦、邬波斯迦,譯爲正信男、正信女,是于佛法已起信心的,爲要使正信心確定成爲真正佛教徒,而依佛製受叁皈五戒的。世間天、是指的人間以上的天趣。人、是指的各種人。阿素洛、譯爲非天,這類有情有天的福報,但沒有天的德,最歡喜诤鬥。健達縛、譯爲尋香,就是以香爲食的有情。等、等取迦樓那,緊那羅、摩睺羅伽。善現尊者同佛四衆弟子,還有八部衆,聽佛說完了這部經都大歡喜,信受奉行。聞法應當歡喜才能領受,若生厭惡心就不能領受了,所以說歡喜信受。佛法不是爲求點知識,增加點辯才,要受人恭維而聽聞的。在佛法是說的宇宙人生的真理,究竟實相,所以信受以後,還當如實奉行。如只爲增加點知識而研究佛法,那就看錯了如來說法的宗旨了。本經所說的九喻觀,是從衆生到佛位都用得上的。聽了這部經以後,當時時作這九種觀,觀一切有爲法都是虛妄不實的,久習純熟,對于一切有爲法,就不取不著了;既不取不著,就不起我法二執,于是般若慧現前,就能證得二空所顯的真實。然後又如所證的教化衆生,這才是信受奉行;這才是明了佛說法的本義。(胡繼羅、繼木、繼歐合記)(華北居士林印行)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釋》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