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時事新報所謂經咒救國
太 虛
──二十一年作──
經咒救國?
世界新聞社雲:中央委員戴傳賢、李濟琛,及在野名流朱慶瀾、孫洪伊諸氏,爲國家多難,災患洊臻,發啓在北平雍和宮修建密教金光明道場,以祈息災弭亂,轉移劫運,現正在籌款進行中。茲錄其募捐啓如左:雍和宮者,中國唯一之密宗道場也。夫佛教有顯密之二部:顯爲諸乘經律論,密爲諸部陀羅尼。中國信佛教者逾叁萬萬人,皆屬于顯宗之一部;其密宗之一部,奉行祗及蒙于藏,中土人士罕有學密之機,間或懷疑,興起異論。謬別之爲喇嘛教,視猶一種神密端異,何數典而忘其祖也!考唐開元初年,印度密宗大師,善無畏首入中國,金剛智暨其弟子不空相繼偕來,皇帝禮爲國師,一時設館譯經,開壇傳法,爲密宗極盛時代。日本弘法大師,留學于不空大弟子惠果之門,受兩部灌頂及百余部之密軌而歸,立教開宗,名師輩出,發揚光大,綿延千余載,以至于今。一有內憂外患,日本皇室建設道場,修仁王護國諸法,以祈息災弭亂,曆代相承,奉爲大典,其國運昌隆,有由來矣。返觀我國,則惠果以後無傳人,一經唐武宗之毀佛而密教摧,再經明太祖之禁開壇而密教絕。滿清奉黃教爲國教,入主中國,藉宗教之力統一蒙藏,而雍和宮實爲皇室道場。終清之世,年撥內帑钜萬,供養喇嘛,莊嚴法事。康熙帝奉佛尤笃,在位之日,有叁十九載,連書大有年,爲前史所未有!惜真言教理,僅由喇嘛傳布,與各地叢林隔絕,顯密二途,遂若鴻溝之分界。清亡,而雍和宮道場乃得普及于平民,密宗有複興之勢,此希有難遭之機會也!夫衆生定業,不易消除,惟修密者,無不可轉之業,無不可滅之罪。大隨求陀羅尼經雲:“由隨求威德,定業不要報”。又曰:“一切罪障定受業報,悉皆消滅”。民國叁年,雍和宮白普仁尊者,于定中觀察本國有叁十年大亂,以爲非修密法,無以消弭,于是集資先後建立金光明道場,大悲道場,雖衆生業重,內爭不息,而地方未至糜爛,人民尚得安居,則定業之報已從輕滅。白尊者示寂後,變亂日益加劇,水災洊至,日寇侵淩。同人等怵于國難當前,生靈塗炭,擬竟白尊者之遺志,發起金光明道場,以祈轉移劫運,造福國家。且佛教爲統一蒙藏之關鍵,而雍和宮則爲其目標。最近班禅報告,謂外蒙布列特布部前歸俄領,今以種族宗教之故,亟思內附,請政府設法處置。夫蒙藏之不能同化于歐人者,信仰使然也。是故國民政府宜繼承勝朝策略,于本國唯一密法道場,不惟保護之且莊嚴之,以堅蒙藏歸附之心。往歲日僧吉井芳純于所刊曼陀羅小冊中,稱欲調查蒙藏密教,與東密互相發明,以期正統密教之複興于中國。日人之見,即使無憑借宗教力以達其混一之志,然我自棄其責,強鄰將越俎而代庖之矣!是雍和宮道場,不特爲消一時之災,並足以樹百年之大計。應請政府撥款提倡;各界人士救國救民具有同心,敬祈踴躍捐助,俾法會得以觀成,民國前途,實利賴之。謹啓。
按此爲轉錄時事新報所載之一字不渝者,以“經咒救國”爲題而下加疑問符號,此誠不能不疑,而尤不能不開釋者也。
中華堯、舜、禹、湯、文、武、以來之曆朝主國者,皆隆重于敬天祀神之禮儀廟貌;而漢以來則兼崇道教天神及佛教之密壇神咒:元、明、清叁朝于佛之密咒尤極崇重;而海東西各國遇國家大事,或耶、或回、或梵等等,亦無不向其所崇奉之超人神界,以申祈禱而致感通:夫此其果盡出于愚迷之情也哉!其果僅爲誣惑編氓之權術也哉!蓋爲吾人見聞所不及之界,誠尚有種種優于人或劣于人之有情類在。器世間有共依關系,而與人類潛意識下之精神,交遍涉入,能握其相通之樞紐,......例祭供符咒之術......可生靈感之奇迹。但其靈神感通力,純雜高下不一,能覺悟超出而攝成系統爲用者,則爲佛之密咒,其他則不免偏霸之弊!故捐啓中謂日本因此國運昌隆,以及康熙奉之尤笃,連享大有之年,洵實事而非誕言。然世界以無量因緣成,而國家社會之隆汙興替,亦非少因少緣之所致,如執此而謂其余一切武備文事農工商醫皆可廢,誠足等于孝經禦寇而偾國!若能並營兼顧,以此爲人與非人通致祥和欣慰民感之一術,其功用最少當可不下于製一機艦,設一劇場也。然佛之正法,則端在明一切事物皆衆緣成而唯識現,當自心改造善行,修致良果,互爲增上以莊嚴國世;如偏重于密咒,斯又非佛密之本真矣。
將佛教分爲顯密,乃出于密咒盛行後之傳說,非整個佛教真有此分部也。蓋猶漢地禅宗盛行後,大別爲宗下、教下之二耳。“夫佛教有顯密之二部,顯爲諸經律論,密爲諸部陀羅尼。中國信佛教共逾叁萬萬人,皆屬于顯宗之一部,其密宗之一部,奉行祗及于蒙藏,中土人士罕有學密之機,間或懷疑興起異論,謬別之爲喇嘛教,視猶一種神密異端,何數典而忘祖也”。作此說者,爲稍知東密──日人稱東大寺密曰東密,以別臺密;今華人概稱日本之密宗曰東密,已屬錯誤──藏密者之言,而未深知藏地、漢地佛教之全景,及由印度而世界之佛教真史也。
西藏爲密宗盛行之地,此誠爲無疑之事實;然漢人概指蒙藏佛教爲喇嘛教,以其寺製僧儀之異,非以其爲密宗之故也。西藏之喇嘛,有紅、黃、白叁部:白部專重戒行教觀,黃部兼重戒律教理而宗歸密咒,紅部乃專重咒術。此外有非佛教之黑衣部,間與紅黃部咒術相角,故謂西藏之喇嘛皆屬密宗亦誤。而漢地在唐武宗後,密宗之傳統中斷,元、明、清僅行藏密于朝廷間,不普及于國民,亦爲事實。然明代別僧寺爲禅、講、律、淨、教、之五種,其中教寺即密宗僧寺。特密宗唐季以後,流爲市井歌呗,不爲人重耳。但宋、元、明、清來,爲禅、講、律、淨、各宗引爲助行,固愈趣愈盛而未衰也。放焰口、施食及水陸儀軌等,爲各宗皆習行,人所共知;他若禅林之早晚課誦及各祈禱,律宗之沙彌五十叁咒,淨土之往生咒,天臺之大悲忏,華嚴之顯密圓通等,何莫非密咒之兼行欤!故言漢土佛教有顯而無密,亦有誤也。蓋漢與蒙藏佛教之別,乃因寺製、僧儀、民性、土風、語言、文化、種種關系而有異,非第以顯密而異也。
大毗盧遮那成佛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經等,亦經也。夫律非第止持之戒條,而兼攝一切範型叁業之作法,故密宗諸部儀軌,亦作持之律耳。至于龍樹、空海、發思巴、宗喀巴、諸論師之爲論,更不待語,則除諸乘經律論外,何處更有密宗?陀羅尼此譯總持,約分四類:法陀羅尼,能诠教法之一文一名一句,總持一切文名句也。義陀羅尼,所诠義理之一自性一差別,總持一切自性差別也。忍陀羅尼──忍、即勝解,或定慧──,勝慧相應叁摩地中各各叁摩地,總持一切叁摩地也。咒陀羅尼,乃爲密宗諸密咒。大抵以報通、定通、聖通、爲依,禱辭、誓辭、願辭、爲體,而渴求、誠感、通應、爲用。咒爲陀羅尼一種,而諸經律論亦即爲法義陀羅尼;是則除諸陀羅尼,亦更無經律論;故顯爲諸乘經律論,密爲諸部陀羅尼,言亦欠當!而自西藏、日本密宗盛行後,將諸密咒儀軌,甚或以及其經論,在叁藏外別編成一藏,猶中國之禅宗語錄另成一文體,于是有顯部、密部甚至顯教、密教之分,亦猶中國在禅宗獨盛下,曾別爲宗乘、教乘。若能不爲宗見之所囿,經歸經,論歸論,儀軌歸律,其無可屬者歸雜藏,將大藏重編訂之,乃能會佛教之通耳!
佛教于印度,在釋尊寂後未逮二千年而滅,其于印度大抵經五百年而一變:初五百年爲小彰大隱、大附小行之時代,其所傳者,今可于錫蘭及錫蘭系之緬甸、暹羅等見之。次五百年──佛寂六七百年起──爲大興小伏、小附大行之時代,其所傳者,今可于中華及中華系之朝鮮、日本等見之。次五百年──佛寂千一二百年起──爲密盛顯衰、顯附密行之時代,其所傳者,今可于西藏及西藏系之蒙古、尼泊爾等見之;唐開元後以至宋初之由印度來華傳譯者,亦可見之。密咒盛行後,印度佛教即入被混並于婆羅門以至被滅于回教之時代,是爲印度叁期佛教與亞洲叁系佛教之關系。曆此叁期叁系,而密咒在佛教中演成四個階段:初期蓋純以釋尊應化之人間及在人間建立之出世叁乘聖法爲主,故密咒之地位極低,僅視爲召役非人之小術耳。今緬、暹僧亦間行咒蛇、咒鳄魚諸術,即可證也。第二期則以菩薩應化人天諸趣,而在人天諸趣中建立之大乘佛法爲主──例法華、華嚴、大集、寶積諸部──,故密咒之地位漸高,已居于護法神、護法菩薩之地位矣;大孔雀經等皆可見之。第叁期則密咒已發展到奪居佛教之主位,故成龍智、善無畏、蓮華生、金剛智、一行、不空、惠果、空海等,以法身佛爲本位之密宗。蓋密宗到此乃成宗或成部也。然在印度、西藏密部獨行後,更有第四期發展階段,蓋諸密咒原以應化非人的天龍八部之佛教爲主,而八部中尤以藥叉──夜叉衆即執金剛衆,見一行大日經疏──部爲主,依此密咒部之特要部而發展,佛亦成爲夜叉部之佛,最高之佛皆爲執金剛部之夜叉身矣。此第四級密部及先修上師法,爲今藏密之特點。宋天息災等雖有譯來中國者,以其時中國已爲禅宗盛行之地,不獲傳行;而日本所傳唐代之密,則由印度其時猶未發展到此第四階段,故亦無此也。印度之修長壽、修五通者,大抵皆修藥叉法。而中國道教之丹鼎符箓諸術,亦夜叉法之流耳。知密咒乃八部衆或夜叉衆爲本位之佛教,則知其僅可爲人間佛教之助行也。
密宗發展之極,可收服攝編各地原有之神,鹹歸密部;印度以無力盡收編婆羅門及通俗諸神而衰滅,西藏以能征服頗母教諸神盡攝編之,故獨發展。中國未能收服諸道教神及編攝諸通俗神,故密宗不昌;東密亦未能盡收編其國神,故其神道足抗行仍盛。然將舊神通俗神收編極成統一,則易流于俗情而昧失真谛!故同時非將建在人間之叁乘聖法與建在人天之大乘佛菩薩法,高豎起來不可!西藏若非改革成黃密,則紅密殆將俗化無存矣。故西藏以密宗爲較完,而猶以建設在五乘共教、叁乘共教、大乘不共教上之黃密爲最善。蓋密宗諸咒大抵爲大悲下攝有情之方便,設非以大智上求菩提爲真本,失智悲而縱貪嗔,種種利生方便,將被盜爲害世工具,諸佛子可不慎哉!可不慎哉!
密宗爲大悲下隨之發展,而禅宗爲大智上淩之發展,其發展亦有四個階段:其第一階段,在印度僅隱附于一代一代傳持法藏之師耳,若存若亡,達摩菩提來華後,始嶄然露頭角。然從達摩至弘忍、神秀,猶托楞伽、金剛爲大乘禅耳,是爲第二階段。南宗慧能則猶密宗之龍智,由之始建禅宗獨立之國基,而神會、道一、希遷、百丈、繼之,即心即佛,正居佛位,猶蓮華生、善無畏、金剛智、一行、不空、惠果、空海、之建密宗也,是爲第叁階段。再進而爲五家宗派,以棒喝機鋒參勘爲事,乃離經律論別成一格,超佛越祖,各逞奇特,是第四階段。宋明理學效之,至明末狂禅滿街,識者扶之以教觀律淨,已頹然末流矣!惜宋初未有能爲五乘共教、叁乘共教、大乘不共教、以至禅宗之系統建立者,致歉然有遜黃密。至今後、則律、禅、淨、密、皆將融攝爲行法,而爲教理行果之世界佛教開建乎!
(見海刊十叁卷九期)
《論時事新報所謂經咒救國》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