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梵網經與千缽經抉隱

  梵網經與千缽經抉隱

  太虛

  梵網經是佛教中一部奇特的經或一部奇特的大乘律,雖中國千數百年來已久爲七衆共受的菩薩戒本,公認爲鸠摩羅什所譯,持誦講解,毫無疑義。但時至今日,仍不免有以此經非出鸠摩羅什譯,而入之疑僞類的。然據冠此經首的僧肇序:

  故弘始叁年,淳風東扇,于是诏天竺法師鸠摩羅什在長安草堂寺及義學沙門叁千余僧,手執梵文,口翻解釋五十余部;唯梵網經一百二十卷六十一品,其中菩薩心地品第一,專明菩薩行地,是時道融、道影叁百人等,即受菩薩戒,人各誦此品以爲心首。

  並有因此經文句不雅馴,什門弟欲加整理,什以此經乃佛在四禅天說,須存直說而拒修飾的傳述;則羅什不惟翻譯此經,而且當時已爲道融等受行,流通于世。然所謂一百二十卷六十一品中,所余一百十八卷五十八品的梵網經,既終未見傳譯。且陳、隋以前各講經判教師,似乎亦概未提及此經,則並此序亦難信出于僧肇之手。光、宣間閱大藏經,至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後簡稱千缽經──之第七卷半到第九卷,所說十發趣等四十心位,文字加詳而義旨全同梵網心地品上卷。嘗偶想及千缽經,則所謂一百二十卷的梵網經,或千缽經亦爲梵網六十二品中之若幹品,而梵網經乃由盛唐後,傳密宗的人摘譯出的密宗戒經,故曰光明金剛寶戒。然一考之天臺智者、賢首法藏、已皆有疏,則又不合。意者其陳、隋間譯大宗地玄文本論之真谛叁藏輩,于其時密宗已萌芽的經典中摘譯而出,亦未可知。其文既有千缽經可證,必有梵文根據,而疑僞之間可祛。

  但經文的幽眇飄忽,往往不可句讀析理,而奧衍重沓,亦多回異余經。例既說:

  各各從此蓮華藏世界而沒,沒已入體性虛空華叁昧,還本源世界閻浮提菩提樹下,從體性虛空華光叁昧出,出已方坐金剛千光王座,及妙光堂說十世界法門海。複從座起至帝釋宮說十住;複從座起至焰天中說十行;複從座起至第四天中說十回向;複從座起至化樂天說十禅定;複從座起至他化天說十地;複至一禅中說十金剛;複至二禅中說十忍;複至叁禅中說十願;複至四禅中摩醯首羅天王宮說我本源蓮華藏世界盧舍那佛所說心地法門品。其余千百億釋迦亦複如是,無二無別,如賢劫品中說。

  乃接著又說:

  爾時釋迦牟尼佛從初現蓮華藏世界東方來入天宮中說魔受化經已,下生南閻浮提迦毗羅國,母名摩耶,父字白淨,吾名悉達;七歲出家,叁十成道,號吾爲釋迦牟尼佛,于寂滅道場坐金剛華光王座,乃至摩醯首羅天王宮,其中次第十住處所說,時佛觀諸大梵天王網羅幢,因爲說無量世界猶如網孔,一一世界,各各不同,別異無量,佛教門亦複如是。

  所言似複沓而又參錯歧出:其中所雲妙光堂,應即華嚴的普光明殿會;其說十住、十行、十回向之忉利、夜摩、兜率會,亦同華嚴;而十地會說處不同,另如化樂說十禅定,初禅說十金剛,二禅說十忍,叁禅說十願等,然大致皆可爲說華嚴之敘述。而最奇者,則爲敘“從初現蓮華藏世界東方來入天宮中說魔受化經已,下生南閻浮提”一文。蓋上卷之言釋迦從摩醯首羅天王宮擎接此世界大衆還至蓮華臺藏世界,及下卷前段敘各從蓮華藏世界沒,還本源世界閻浮提菩提樹下,蓋皆爲釋迦在菩提樹下成正覺時事,乃此則爲從蓮華藏世界而初下生淨飯王宮事,中間且夾有“東方來入摩醯首羅天王宮說魔受化經”一事,則此說魔受化經,乃爲未降生、未出家、未成佛前之所說,與華嚴、梵網爲成佛時所說不同。或謂說魔受化經即說大日、金剛頂等諸密部經,若可證信,以同在摩醯首羅宮說,一也。所現身爲未出家成佛相,二也。魔雖受化即佛而能化所化未舍魔相,叁也。雖然,使魔受化而成佛,固爲諸密部經經旨,若固執其未舍之魔相而不受化,且反欲已出家成佛之佛更未受化成魔,似太滑稽!梵網經與千缽經既同部類,則其爲密宗經典可知。由此其下卷之十重四十八輕,應亦爲密宗戒本。乃自唐朝轉傳日本之密宗,別有所謂叁昧耶佛戒,而不認“佛子受此戒,即入諸佛位,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之梵網戒爲佛戒。在西藏亦受持彌勒瑜伽戒本,不識不信梵網;而梵網反行于中國非密宗的諸宗,亦爲一反常的事。有問:瑜伽戒本與梵網戒本異同?或答:瑜伽乃慈氏禀釋尊曲爲地前或劫前初發意菩薩施設,富伸縮性而抉擇詳悉,乃大心凡夫受持實踐行履的;梵網乃大化千釋迦小化千百億釋迦,禀承二地所見,坐千世界蓮華他受用身毗盧遮那佛所傳授,富果決性而意旨堅強;初發心菩薩可受爲果德加被加持的增上緣力。依此答,尤足見梵網乃叁密加持的密戒,二地見千世界,且又爲公認的持戒波羅密地,故坐千華臺的盧舍那──即毗盧遮那,例如梵網上卷既同千缽第七卷,而梵網譯盧舍那,千缽即譯毗盧遮那。雖千缽亦有以毗盧爲身法,舍那爲報身之文,據真確的教理以言,毗盧遮那或盧舍佛,乃同指釋迦的他受用身──爲二地菩薩所見他受用身佛,確切不惑。梵網既爲果德加持的佛戒,吾輩初發心菩薩,但應信受而仰承佛德加被護持,不可憑自凡智揣測!

  密宗的經,所說大都甚奇誕,益後出的益怪特!如去年在北平、班禅所傳的時輪金剛法,雖亦說源出釋尊,然與釋尊當時在印度之說法無關,乃由另一神秘的香拔拉國中相承而來,故亦非日密傳說之南天鐵塔系所能範圍。且西藏謂各經咒各有從釋尊以來傳承之上師,則南天鐵塔或亦不過大日經之龍智、善無畏系一流的傳統,甚或竟同禅宗靈山拈花、多子塔傳法之取重當世信仰的一種傳說,並無何正確的經典根據。而千缽經爲金剛智受于南天竺獅子國本師寶覺阿阇黎的經,于開元禦道場內與慧超譯後,即將此經梵本及五天竺阿阇黎書,並總分付與梵僧目叉難陀婆伽,令送還獅子國寶覺阿阇黎,後于大曆九年,于大興善寺,由慧超重與不空咨啓決擇後,再錄寫出,故署不空所譯──見此經慧超序──,其爲出于獅子國所傳之又一系密宗經典可知。慧超序文中,依此經而說:

  爾時如來說示經教,法本五門,演有九品。雲何法本立爲五門?一者、無生門,二者、無動門,叁者、平等門,四者、淨土門,五者、解脫門。雲何經教說有九品?一者、一切如來金剛秘密聖教品,二者、諸佛出現證修金剛菩提殊勝品,叁者、十方大菩薩出助證寤聖力品,四者、一切賢聖入法見道顯教修持品,五者、秘密歸止觀照法性抉擇心地品,六者、一切菩薩修學如來叁摩地聖性潛通加被品,七者、不思議法界聖道如來真如法藏自在聖智品,八者、叁賢菩薩入法位次第修行回向菩提品,九者、十聖菩薩入地等妙二位修學進入聖道成佛菩薩解脫品。

  于五門九品的配合,又說:

  就此五門之中,從第一門雲何次第得入無生門?一者、入阿字觀本寂無生義,毗盧遮那說根本清淨無生門,就此門中演有叁品:一者、先說一切如來金剛秘密根本聖教品,二者、複演諸佛出現證修金剛菩提殊勝品。

  然其序文次說經頌,即戛然而止。然依經文而觀五門、九品,初無生門序說演有叁品,依經文則爲二品,第叁十方大菩薩出助證寤聖力品,應屬次無動門攝。此初門二品,初品可攝大日經等,次品可攝金剛頂經等。二、無動門之第叁、第四品,第叁品可攝所余一切密部經典,第四品則可攝阿含、般若、方等、法華、涅槃諸經。例如于第五卷有文雲:

  是時釋迦牟尼如來即于當世之時,說叁時之教,是故第一時中說有教聲聞律儀,初有小乘度五俱輪,及一切衆生四聖成就四果人等。第二時中如來說空教,破執有相有情衆生遍計所執,度聲聞弟子四部衆等,及一切地前叁賢之人修行菩提者,令歸空無相不執不著中乘行故,是故名爲皈依空教。第叁時中,如來演說不空不有秘密法教,破執有執空大乘小乘之中迷惑法教,破執有者勿令著有,破菩薩執無勿令著空。所以者何?菩薩修證,今歸大乘瑜伽大教,叁密叁十支金剛叁摩地真如法藏性海法界聖賢者,無爲無相,不有不無,名爲不空秘密解脫菩薩故。是故如來顯說大士曼殊室利菩薩瑜伽大教法性叁密聖智叁摩地聖性觀者,廣度有情一切菩薩摩诃薩,聲聞、緣覺四部等衆及諸天、龍、鬼神、夜叉衆、善男子、善女人等,悉令回向大乘,修入瑜伽大教叁菩提叁摩地聖性觀,令得速達本源真如自性本空涅槃無上正等菩提故。

  此說叁時教,大同深密經說;亦有以第叁時爲普爲一切乘教意。叁、平等門之第五第六品,第五品以不可說不著一切,恰同教外別傳禅宗的不立文字。第六品正說身語意叁密各叁十支秘密觀門,應即爲此經特點之所在。四、淨土門之第七、第八品,第七品略說入四十二位修證叁賢、十聖地、等覺、妙覺、佛地,接歸蓮華藏界由毗盧遮那略說十發趣、十長養、十金剛、十聖地、等覺、妙覺名義;第八品重詳十發趣、十長養、十金剛之叁賢叁十心,通攝說十方淨土諸經。五、解脫門即第九品,詳說十聖地,略談等覺、妙覺而以皈依叁寶、破外道終。此經後叁品可攝華嚴,而翻邪皈正,清淨禁戒,尤契梵網,以同是現千華臺毗盧遮那佛身說故。據全經文義,頗有可判攝如來一切經教意,慧超序文亦隱示之。

  此經開場即敘“釋迦牟尼共毗盧遮那共在蓮華藏界,有大聖曼殊室利菩薩現金剛身,身上千臂千手千缽,缽中顯現出千釋迦,千釋迦複現出千百億化釋迦”。此中千釋迦千百億釋迦,乃大小化身佛。曼殊表因中根本智,示由因中根本智引生果上成所作事智,現大小應化身佛。又說毗盧遮那、阿閦、寶生、觀自在王、不空成就五佛,皆由曼殊爲師導修行成佛,亦顯佛果清淨法界──即法界體性智──四智菩提之五法,皆依因中根本智而獲成顯。要之、此經乃曼殊室利爲中心的曼荼羅法,結歸翻邪歸正的叁皈,成就正信,清淨禁戒,亦爲其特色。

  今可再將千缽經第七卷上半起,與梵網經心地品上下卷,略作比對的觀察:梵網上:是時釋迦身放慧光所照從此天王宮乃至蓮華臺世界──玄通華地主菩薩……所問心地法品。

  千缽七:爾時、釋迦牟尼如來在天王宮于百寶摩尼殿上,如來坐百寶蓮華寶座上,結跏趺坐,入諸佛性體思虛空叁昧,從叁昧起,放千百億金剛實際實性叁昧虛空光光照千百億世界,……複蓮華臺藏世界海,……大智通菩薩……

  一切諸佛秘密叁十支觀門叁摩地金剛菩提向果。

  梵網上:諸佛當知堅信忍中十發趣心向果:一舍心,二戒心,……從是十發趣入堅法忍中十長養心向果,……法身智身滿足。

  千缽七:爾時、標顯初從十信修行次位。雲何修入十發趣心?一者舍心,……從堅信忍中修入十發趣心,入堅法忍中行十長養心,……無爲無相,大滿清淨常住法身故。

  梵網上:爾時、蓮華臺藏世界盧舍那佛,赫赫大光明座上,千華上佛,千百億佛,一切世界佛,是座中有一菩薩、名華光王大智明菩薩,……一切智門。

  千缽七:毗盧遮那如來于此金剛性海叁昧叁摩地法藏,化現千百億釋迦,千百億諸大菩薩摩诃薩。爾時、于此菩薩衆會之中,有一菩薩名曰大智通菩薩,……如何學習證此法門?成就菩提故。

  梵網上:爾時、盧舍那佛言:千佛谛聽!汝先言:雲何義者,發趣中若佛子一切舍,……不受六道果必不退佛種性中生,生入佛家,不離正信。

  千缽七:爾時、毗盧遮那如來告千佛言:千佛當知!一切菩薩大智通菩薩等,……再當重顯標舉修證,先入十信觀門,從初起首次第修入:一者、舍心,若菩薩于一切舍心,……永不受生死輪回六道諸果,畢竟不退無上菩提,佛種聖性;于菩提法中,生生世世生住佛家,入佛性地,得同如來菩提正信正見聖智叁摩地故。

  梵網上:盧舍那佛言:千佛谛聽!汝先問長養十心者:若佛子長養慈心,……一切相滅,得金剛叁昧法門,入一切行,入虛空平等地。

  千缽八:是時毗盧遮那如來……告知一切諸佛一切菩薩:……汝先問長養十心者,……一者、慈心,菩薩依如來慈,……一切有爲諸相盡皆消滅,證入金剛叁密菩提叁昧門,一切行門,一切法門,一切陀羅門,菩薩一時成就,亦證得一切如來平等虛空聖性,華嚴海藏金剛秘密叁摩地故。

  梵網上:盧舍那佛言:千佛谛聽!汝先問地者有何義?若佛子菩提薩埵入平等慧體性地。……非下地凡夫心識所知,唯佛佛無量身口心意可盡其源。如光音天品中說,十無畏與佛道同。

  千缽九:是時毗盧遮那在一切諸佛,……谛聽!谛聽!……雲何修入十聖地?一者、體性平等地。……非一下地諸菩薩摩诃薩所不能知解,及一切諸天心識亦不能知!唯佛世尊殊勝聖性身口意所知,一切法可盡根源,不可說不可說法門中,如來說諸佛金剛叁昧,無量叁昧,光音天華品中說,十無盡無畏聖性與佛道同。

  梵網下:爾時、千華上佛千百億釋迦,……各各從此蓮華藏世界而沒,沒已入體性虛空華光叁昧,還本源世界閻浮提菩提樹下。

  千缽十:爾時、釋迦牟尼如來,從摩醯首羅天王宮下至南閻浮提。

  梵網之說戒乃曰:“孝順父母師僧叁寶,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爲戒,亦名製止”。而千缽廣勸皈崇叁寶,力破外道六師,使世人翻邪歸正,乃曰:“是時四部弟子,善男子、善女人等,至誠發心,歸依如來,修持十善,受于諸秘密正教,清淨禁戒,不生諸趣,不入外道邪見之家,生生世世得值諸佛,聞說正法”。則梵網詳說戒而千缽詳說皈,雖互有詳略而大旨從同。

  (見海刊十五卷四期)

  

《梵網經與千缽經抉隱》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