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蔣主席書
太 虛
──叁十叁年元月──
介公主席兼院長睿鑒:去春太虛呈行政院令主管官署督導各級佛教會健全組織,以現存僧寺財産──佛教教産──十分之二興辦慈善公益,引生一般國民對于佛教寺僧之好感;以十分之二興辦僧教育及各種振興佛教之生産事業等,俾中國佛徒追隨中國民族同時複興。由僧自辦慈善公益,則即可依辦理慈善公益而獲取生活;辦僧教育及僧生産等,則更可提高改進寺僧之地位。其爲改善僧寺振興佛教之意義,了然可知。當蒙行政院發交教育、內政、社會叁部審議,而有所修改,並由行政院秘書長以叁部改內容函答;當對內政部之議改內容,表示異議。再呈聲明,未獲函答。而本年內政部忽頒行八月叁十日修訂之“寺廟興辦慈善公益事業實施辦法”:既由縣市政府主組委員會征收興辦,又于各僧寺每年收益在五萬元以上者,即須征百分之五十。以今之物價論,則五萬元才爲敷五人最低生活費耳。複全由縣市政府主組委員會征收,不惟非寺僧自行興辦,且殆無過問參預之權。此其與太虛前呈行政院之文意,適成北轍南轅之舛馳:一系健全僧寺振興佛教,一系掠奪寺産毀滅佛教,誠有霄壤天淵之別者也。乃傳聞內政部主管司科,竟謂由參考太虛呈行政院文意而爲此,抑何刺謬之甚耶?因是、不得不迳陳公而有所懇求者:一、由主管官署督導各級佛教會健全組織,尤須由社會、內政二部督導中國佛教會在首都組織健全。二、由主管官署督導各級佛教會,整率所屬僧寺,節衣縮食,竭力興辦“僧教育、僧生産等佛教教務”,及“難童教養、抗屬工廠、醫院、學校、壯僧救護隊等慈善公益”。俾佛教寺僧能配合抗建之需要,成爲複興中華民族中健全發展之一部門。此二請求之于中國佛教,亦猶叁民主義之于中國民族,乃合自力更生以爭取平等自主之地位者也。若本年內政部所修訂辦法,則由縣市政府鄉鎮保甲爲刀俎而寺僧爲魚肉,可立致全國佛教于摧殘者也。而“整興僧寺發揚佛教以利益國家民族及世界人類爲太虛第一生命”,數十年來,太虛對于中國文化世界學術之貢獻非淺;而抗戰來在國民一分子之佛教徒立場上,提倡僧侶救護隊,訪問緬印,發展邊疆教育、及醫院、學校等,對于抗建之努力,亦不爲少;乃未蒙中樞之佛教主管司科及一分省縣中鄉保當局之諒察,時有摧奪僧寺、危亡佛教以斬絕太虛第一生命之舉動。則太虛無負于國人,而國人實有負于太虛也!太虛自審獲知于公之友誼既非泛泛,而敬佩對于國族之功勞偉大,隨時隨處在國內外宣揚盛德者,亦與日俱深!然佛教實爲中國國民道德及世界平和文化之要素,今全國佛教達于危亡關頭,亦即太虛生命臨于瀕絕之際,對國家民族、世界人類、個人友誼,均不能不向我中華民國唯一領袖爲此剀切之申述。前二項請求,如荷矜察,而令由主管官署貫澈施行,則太虛自當在佛教徒立場上,倍加努力以贊襄複興中國民族之盛業。不然,則決不能坐視寺僧摧剝,佛教危亡,而再腼顔茍活于斯世也。涕泣陳詞,不遑擇言,惟大仁大智者察裁焉!不勝屏營待命之至!肅頌尊綏。太虛稽首上言。叁十叁年元月二日。
(見佛化新聞叁叁年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