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監督寺廟條例
太 虛
──十八年十二月作──
前內政部所訂二十一條之寺廟管理條例。今已由立法院改訂爲十叁條之監督寺廟條例矣。寺廟管理條例,與監督寺廟條例之不同點,顯明的、祗是管理條例乃用官署及地方團體之力量來逐加破滅,而監督條例,則一聽寺廟僧道之自生自滅而已。所希望之一律平等的宗教法,固然是無,整理僧寺使佛教生長發榮,亦絲毫沒有。宗教法之不能産生,大概因蒙、藏等佛教,及甘、新等回教,關系民族,天主、基督等教,關系歐美人傳教,均不易施檢束之故。而對于僅關漢族佛教與道教之寺院僧道,既廢除用逐滅之舊條例,亦不能訂成整理之使佛教生長之條例,僅成一聽任寺僧自生自滅之條例,則其産生頗關于國民心理。試爲分析于下:
道觀道衆,在今日之中國內,殆已等于佛寺僧衆之附庸;故僅從國民對于佛寺僧衆之心理一分析之,便可。對于佛寺僧衆之國民心理,可先分兩幹:一、未受教育之無知識的國民心理:此類國民心理,混混沌沌,分不出信何宗教,但將佛道寺觀以及漢族俗習上所祀神廟,統視爲“仙佛神鬼”而崇奉之,使其心理上得著一種可以邀福免禍的安慰而即滿足。但狃于宋明來之習慣心理,故對于耶、回等教,則歧視之,猶不易得其信仰同情。二、曾受教育之有知識的國民心理;此類之國民心理,甚爲複雜,可析辨之如左:
僅讀儒書者──多數
叁教平視者──次多數
較尊佛教者──少數┐
├──極少數──信解佛教整理僧寺者。
略知佛教者──少數┘
專崇耶教者──次多數
┌受中等教育者全數
反對宗教者──多數┤
└受高等教育者一分
僅讀儒書者,先有韓歐文章,宋明理學橫梗在胸中,稱釋,道爲二氏,視寺觀及僧道爲化外之野人窩;但令寺觀、僧道不妨害政治及社會,盡可聽其自生自滅,此爲産生監督寺廟條例之基本因子。叁教平視者,其心理頗與大多數無知識的國民心理相接近,覺得聽寺觀僧道自生自滅,自較積極來破滅僧道者爲暫能保持舊狀,亦即無何不可。較尊佛教者,與略知佛教者,對于寺僧現狀,雖不滿意,但自無改良寺僧以發榮佛教之成見,且觀專崇耶教者、及反對宗教者之欲來破滅僧寺,亦覺得暫時能聽寺僧自生自滅爲穩妥。極少數信解佛教而欲由整理僧寺以發揚佛教者,則屈服于多數而意不得伸,尤怵于反對佛教而欲來破滅寺僧者之勢大,覺得能辦到聽任寺僧自生自滅,已爲不容易之事。專崇耶教者,雖意存排斥佛教,消滅僧寺,但一方見尊重佛教、保持僧寺者,亦有相當勢力,一方又恐由反對佛教、而助長反對宗教者之勢焰根本反對宗教,而連耶教等亦概加以排斥。由此、亦遂同意于監督寺僧而聽其自生自滅。視宗教爲迷信,由一概反對而欲消滅僧道排斥佛教者,本占知識界多數。以曾受中小教育者,對于佛教之真價無法認明,對于佛教在舊時表現之寺僧狀況覺得皆是迷信;而受高等教育之留學歐美者,唯知崇拜歐美,對于國中文化且概存排斥,何況對于佛教!然屈于前述各派合成之多數趨勢,既不能積極消滅僧道,而視此條例既未扶助僧道,且已能加以監督之限製,遂亦姑聽其自生自滅。
立法院的委員數十人,即足爲全中國知識界的縮團,由上述有知識的國民心理之推演,遂産生出聽寺僧自生自滅的監督條例。在如此的國民心理下,政府對于佛教只能産生出如此結果,佛教徒若不能自動的努力以整理僧寺而發揚佛教,則國民中無知識的與舊知識的日少一日,新知識的日增而漸加傾向爲破宗教迷信的反對佛教者;僧寺終究須趨于自滅,而亦甚非國民之福!代表佛教的全國寺僧,若能一致團結成系統之組織,爲適當之整理,昌明佛教之救世學理,振興佛教之濟人事業,則在此不妨害寺僧自求生路的監督條例之下,亦盡有發榮滋長的機會,且可造成爲國民的信仰中心,建立人類與國民的新道德標准,造福全國全世界,此實爲聽我漢族寺僧自滅自生之一關鍵。故特舉其自尋生路的荦荦大者,爲全漢寺僧告:
一、速爲各縣各省以至全國之佛教會的嚴密組織。
二、由各縣佛教會,速爲嚴密之寺産調查與僧徒調查,製成統計,以爲整理之所本。
叁、條例之監督,注重于由官署對于住持之革除與逐出及究辦。住持之職務,在于宣揚教義,修持戒律,及其他正當設施與興辦公益或慈善事業等。如此之住持,非明教理持戒行及有能辦公益教育及慈善等之才德不能。故任爲各寺院庵堂之住持,非由佛教會公訂分別等級之考取選任方法,精選適宜之住持人才不可。否則、寺僧將隨住持之革除與逐出究辦而消滅。
四、尤須注重者,則爲速辦各縣各省以至全國之佛學苑,編成系統之教育程度,造成寺院住持之僧,方能實行宣揚教義等。(見海刊十一卷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