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各人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

  各人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

  太虛

  ──卅二年十月在漢藏教理院講──

  今天是民國叁十二年的國慶日,慶祝中華民國的誕生。這種慶祝會的舉行,是普通規定每年必須舉行的。但今年的國慶紀念日,除了這一點的慶祝而外,還有特別值得慶祝的兩點:

  第一、是中華民國之所以誕生,及誕生以前和誕生以後的幾十年間,中間經過種種的痛苦,是因爲有了國際不平等條約的束縛。直到今年元旦,百年來之不平等條約的束縛才解除。但這種解除只是名義的,而實際上我們抗戰的勝利,還待恢複淪陷區並完成建國之大業。然而這種勝利已確立了,且已日近一日。所以重九與陶居士作詩,有“預慶黃龍茶當酒”句。宋時嶽武穆說的痛飲黃龍,也就是指的東叁省;這失去已有十二年之久的東叁省,將隨著抗戰勝利的到來而歸複。這是今天特別值得慶祝的一點。

  第二、是蔣主席就任國府主席。中國近十幾年來,無論軍事、政治等,能有一個中心的力量,對外抗戰,乃至使戰事穩定,取得國際的同情等等,都是蔣主席努力奮鬥的結果──所以國民革命軍自北伐到現在,中華民國已有光明的前途。現在就任國府主席,不但是他個人實至名歸的榮譽值得慶祝,也是全中國的獨立自由乃至全人類的永久和平上值得慶祝的事。

  不過在這種種值得慶祝的意義上,中華民國的光明前途雖已確立,但依蔣主席所著的中國之命運裏說:中華民國的束縛雖已解除,抗戰勝利雖亦有希望,但要迅速達到完全勝利及建設成一個真正自由平等的現代國家,使中華民族在世界成立獨立自由的民族;其成功的原因已不在外,而是在全國人民自強奮發與團結努力之上。他說:責任尤其重大而更應加倍努力的,是中國國民黨與叁民主義青年團全體黨員與團員。能在這已有基礎上更加努力,不但中華民國可以複興,且可以促成世界大同。相反的,如果黨員和團員乃至于全國人民不將現實認識清楚,把理想確定起來,仍如以往散漫,懈怠,無組織,無團結,中國不但不能複興,並且會造成永遠不能翻身的滅亡。所以中國之命運的決定,是在每個國民的身上。這是我們今天慶祝時,人人所要警惕的。

  中國之命運決定于全體國民的自身,而我們佛教又何嘗不是如此?平常一般人說:國人輕視佛教僧徒,侵提寺産。但中華民國對宗教的信仰是自由的,無論是現在的法律或將來的憲法,都有明文規定。並沒有對佛教有什麼特別的摧殘和壓迫,一切宗教都可以自由發展。然一般寺僧爲什麼會遭人輕視和提産呢?這只怪自己無學無德,能力不夠,散漫而無團結,混亂而無組織,于佛教無發揚,對國民無貢獻,不足以興起社會人士的崇敬,以致有此種種的現象發生。譬如一縣或一鄉,如有一個人或一個團體能夠領導僧衆及信徒,或能作一些對社會人民有利的公益事業,那一地的佛教不但不受摧殘,而且可以興盛起來。就拿本院來講吧,在北碚附近的區域以內,一些僧寺的産業,十年前差不多提光了,而自本院成立以來,不但沒有提,且得到擁護贊仰,甚至有些小廟産業要送歸本院。所以佛教徒之被人輕視,寺産之被人提去,只是自己本身的墮落、散漫、腐敗造成的;政府並無任何障礙佛教發展的法令。故今後佛教興亡盛衰,其命運也只決定于全體僧衆及信佛的在家弟子。全體佛徒在這種重大責任之下,如果不能有全國一致的組織,努力上進,前途是很可慮的。所以全體佛教徒要奮發振作,共同努力才是!

  說到這裏,又想起一般老年的僧衆和信徒,雖不能適應時代而作振興佛教的工作,但他們已漸漸地要到過去的時候了,一切舊習慣難于改變,我們無須責備他們,也不必希望他們。由此佛教的責任又全在壯年和青年的身上。然在這廣泛的壯年和青年的範圍之內,也有大部分是未受教育不知不識的,因此這責任尤其在二叁十年來受過僧教育陶冶的,具有現代知識的壯年青年的僧衆和在家徒衆。然事實上,就二十余年來各處受過僧教育的壯年和青年觀察起來,前途雖稍有希望,但還是不能有力量的有何表現出來。就我個人親身的經驗來說,我辦了二十幾年僧教育,雖然也有一部分學生各有一些特長,從各方面去努力推動佛教的新興事業;但詳細觀察起來,能夠完全負起複興責任的全才,和有組織有力量的集團,還很難見到。

  而正在修學的青年,更是其中的重要分子。可是事實上,現在一般在學的青年,每多不如過去的學生,無論在思想上、以及精神、行爲、志學種種的表現,都有降低的傾向,這是最深堪憂的!所以現今在本院就學的各生,要深深的反省,振作精神,加強充實自己的志願興趣和毅力!在求學期間,要守住自己的崗位,要安分的在自己的範圍之內,努力精進。在這裏,我提出兩個標准:一、在求學時期,做學生的要時時警策自己,適應環境,利用環境,充實自己。怎樣警策自己而適應環境?譬如本院的環境,是一個高等的佛教專門學院,而且是一個有規律的佛教團體生活,周圍有優美的山林,比你們未到這裏來所處的環境要高一等。你們既來自各各不同的環境中,到了這個環境之內,就應將舊染革除,惡習汰淨,時時警策,提高自己,以適應此時此地的環境,使身心發生悅樂。凡是院中所規定一切,都應遵循以進修。

  這裏既有如此勝美的環境,那末,就應好好的利用它來充實自己。如所講授的學程,規定修養的功課,乃至閱報室、圖書館設備的書籍等等,都應取之用來充實自己。我主辦的教育,就一般說來,是最爲開放的,如本院在規定上本是佛教的專門教育,然有種種的機會得名人或專家時來演講,又疊曾介紹你們參加夏令營等。其目的在使你們見聞寬廣,四通八達,應變無礙。但要緊的仍是自己在本院修學本位爲中心。可是有些幼稚無知的,見聞到些後,回來就覺得本院原有的一切都不滿意了;要來什麼添設風琴哪,籃球哪……這好像一班留洋學生,回到中國,便覺得自己的國家一切都不好。譬如在法國留學的,就想將中國改成法國那樣的國家,甚至恨自己不能變成紅毛綠眼的外國人。這種現象,就是中國近年來亂無底止的大原因之一。你們參加過夏令營或其他社會行動,只應取其能適宜于現在專受之本位教育以爲資益。

  此間既爲高等的佛教專門學院,對于普通一班中小學的設備當然無須要了。如果說要鍛練身體,課外可自動練習,且本院已有規定的早操。如再不夠,在山上便可爬山,並不一定要泅水;如北極人可毳雪滑冰,並不一定要學南洋人洗海水澡。他若努力勞作,亦是很好的運動。日本高野山大學的學僧,每天規定朝拜弘法大師塔一次,往來二十余裏。這一方面運動身體,另一方面又能與信仰的精神生活符合。你們如果仿行,課外在佛殿禮佛,坐禅一二小時,或每天去朝拜太虛臺一趟,豈不是更好的運動麼!

  講到音樂,佛教的團體生活,原來是與禮樂配合的,所以宋儒稱贊說:“叁代禮樂,盡在僧寺中矣”。但你們不能享受,才要反慕粗俗的。又如佛曲、梵呗,以及晨鍾、暮鼓、磬韻、魚聲等,都是很高妙的歌唱和音樂。如本年楊仲瑚、李思齊兩君在此過夏,不但耽悅這裏的山林幽美,而且還留戀這裏早晚的鍾鼓和歌呗,感動的不忍返去。所以如有音樂之好的,能夠利用這種佛樂的環境,加深練習,自然也可以充實自己。否則,世間的東西多得很,那裏可以在專科內配得齊!一科內配齊了,反要成爲雜貨攤!一個人東學西習,那便是馬浪蕩,還能有什麼專門深造!住在這裏,就當適應這裏的環境,進而利用此環境以充實自己,要使身心得些禅悅法喜,才算于佛法寶山中不曾空回。

  二、在學各生,將來便須出去做事,現在也順便提出一個標准:那就是要透視現實,確定理想,根據理想去改造現實。這現實兩字寬泛得很,如依佛法講:全法界一切衆生是現實,使皆成佛是理想;或全人類是現實,使均得自由幸福爲理想;中國佛教是現實,使之複興爲理想;乃至教書辦事務等,無不包涵于現實之內,所以這個現實是可大可小的。總之無論大事小事,要想把它辦好,必定要把它透視清楚,進而確定理想(包括方法和目標);再根據理想促其實現。如本院,在民國十九年時,劉甫澄督辦要派漢僧入藏留學,我當即建議不如設學院召收康藏與內地之青年學習,依當時事實即確定了此理想,故有十多年來本院之實現。現在正在做事的壯年與就學的青年,第一要對中國佛教的現實認識清楚;第二是認識清楚以後,確定其理想,進而促其理想之實現。你們不久即將畢業,或者去辦佛教會,或辦僧教育,或辦慈善公益,或接管寺院等,一定要遵循這個標准,方可有成功的希望。

  目前要振興佛教,苦的就是缺乏人材;因此、佛教的前途發展,雖教外無何障礙,但于教內仍無辦法。現在佛教是自由的,因爲是自由,所以是自生自滅的。正在受佛教教育的僧青年,不但要知求學標准,還要知做事標准,以便將來事事能幹。如此則佛教方可以興,否則即衰。故佛教之命運,可作如此之判斷。今在本院求學的學生,能夠親近辦僧教育二叁十年的老僧,還來訓誡你們,教導你們,千裏萬裏外,八年十年後的人,不知如何的歆慕你們;如果你們還不好好修學,真是愚蠢極了!所以你們必應生起希有難遭之想,努力精進,佛教的光明前途才有希望!複興的理想才可以實現!或在五年十年後,中國佛教也在中華民國國慶日,可以特加一重值得慶祝的意義。

  (光宗記)(見海刊二十四卷第十二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