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經濟理論說到僧寺經濟建設
太虛
──叁十五年十一月作──
經濟理論大概可分爲叁種:一、自由的放任經濟;二、集體的計劃經濟;叁、民主的計劃經濟。
自由主義的放任經濟,是英美等自有經濟學以來正宗經濟學所主張的。但已顯見其弱點:1、恐慌頻仍。2、失業衆多,3、資源浪費、4、分配失當。爲救免放任經濟的弊害,乃有集體主義的計劃經濟。
集體主義的計劃經濟,雖救免了放任經濟的弊害,但發生了如下的疵累:1、當局爲使計劃推行有效,集中一切政治經濟權力,致成獨裁,剝奪了人民政治自由、經濟獨立,及損失自由競爭經濟進步原動力,2、執行計劃,不得不對于社會擇業途徑、生産技術嚴密規定,因此妨害人民個性的發展及技術的進步。3、執行計劃當局,一因規定不容自發與更新,優秀份子不願效命;二因當局訓練馴務份子爲幹部;叁因當局要全體人民擁戴,采取包辦選舉。總此叁因,易養成庸碌分子的腐敗官僚政治,由是遂發生比較無弊的民主主義的計劃經濟。
民主主義的計劃經濟,是美英等國觀蘇、德、意獨裁的計劃經濟施行,對照下顯見向來所行放任經濟之弱點,不得不酌采計劃經濟之優點。同時又在民主政治下避免獨裁政治,乃漸發生民主主義的計劃經濟:1、與集體主義同樣的設立“中央計劃機構”,設計及執行經濟事宜,以期達到以最有效的利用國民經濟資源,求經濟的穩定發展;同時又不妨礙民主的政治。2、在人民消費有選擇的自由,有貨幣流通,有市場存在,及扶持私有企業的發展下,編訂計劃及運用技術。3、審核全國各私有企業的生産品種類與類量,配合計劃,不讓僅受物價的指導。4、審核一切私有企業的生産計劃及其程序,及所須生産數量,獲悉各階層人民消費量。5、根據以上各項,修訂各業發展計劃,並編製造各區域各社團局部的信用計劃等,以輔助總生産計劃。
此種的民主計劃經濟,無疑的將爲今後最適宜采行的經濟製度。以之而觀察到中國一部的僧寺經濟,無疑的也將以能適合此“民主的計劃經濟”與否,決定其能否建設現階段的僧寺經濟。
中國民主計劃經濟下的僧寺經濟建議:1、要由佛教會調查登記全國僧寺的不動産,與其他事業的收益品數;2、編訂生産及分配消費之總計劃;3、各省分會各縣支會各大寺得製出局部計劃,提供中國佛教會審核參考,並指導修正;4、招集僧寺遊資,辦一“佛教銀行”,爲全國僧寺經濟之金融樞機;5、各支會或各大寺、各省分會集辦林場,農場,及發揚教化的印刷工廠,與書局等工商業。
(見覺群周報第二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