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會應注重于學

  佛學會應注重于學

  太虛

  ──二十四年十二月在廣州佛學會講──

  各位都是佛學會的會員,對于佛學當然已有相當的修學。佛學雖差別無量,而其宗旨是一貫整個的,所謂“歸源無二路,方便有多門”。所以我現在要講的佛學,也許就是各位已聽過的。

  佛學會之學,就是依佛法修學的學。因爲學,然後才能産生出信心,故信心實爲學的第一結果。因爲學,所以什麼是佛,什麼是法,什麼是佛子,如何修行及其所成的種種功德,都可以明晰清楚的知道。但如何能明晰清楚的知道呢?這、就要隨時聽人演說佛法,或者自己研讀佛經,然後才能明白什麼是佛,什麼是法,什麼是佛子。知道佛是世出世間最尊無上的大聖人;法是佛所證所說的,依之修行便可離苦得樂,返妄歸真;佛子是秉承佛法而行的行者,也是現實人間的導師。對于叁寶有這樣的認識而後産生的信心,方是堅固而有力量的正信;這信仰所以成功,還是由于學佛的結果。所以學佛不但在行和證方面不容易學到,即學到如此真正的信心,亦是非常不容易。佛學會之成立,也就是適應此種需要。

  學佛學到有真正的信心不容易者,就因爲這信心是由了解佛法而發生的。因爲正解的不容易,所以正信亦難能了。然而正解正信是學佛的首要,譬如開門的鑰匙,沒有鑰匙就走不進佛法的大門。若沒有正解正信,根本就談不上學佛,所以正解正信是最重要的。有了正解正信,使可依之修習佛法的行門。

  佛法的行門甚多。廣言之,有叁十七道品,乃至在家二衆之五戒、十戒,出家二衆之二百幾十戒或叁百幾十戒,都是修行的行門。若收攝之,這許多的行門,都不出戒、定、慧叁學。淺顯的說,就是我們平常念佛,亦是修習戒、定、慧行:念佛的人,當然是“諸惡莫作,衆善奉行”的善人,這就是戒;念茲在茲,收散亂心,專注一境,就是定;由于定把心力集中,思維觀察到諸法的真理,認識諸法的真相,就是所發的智慧。由是可知平常說的行門有五戒、十善、六度、四攝,皆不出戒、定、慧叁學。

  因此,佛學會應注重于學。由學而正解,才生起信心,此信心即非糊糊塗塗的迷信,而是明明白白的正信。由此正信所起的行,當然也是正確的行;由正行行到相當的時候,就可以證到真理了。所以學佛始于信,終乎證,都離不開一個學字。平常所謂“生到老,學到老”,學佛亦是如此。從最初皈依佛法,信仰佛法學起,一直學到證悟成佛爲止,都要在這“學”字上用工夫。

  末了,希望各位修學佛法,由學入手!先學到正信正解,由正信解而求得正行和正果。

  十二、二十五。

  (大廠記)(見海刊十七卷叁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