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問題的根本解決
太虛
現今中國的學者,于文化思潮上,發生了一個新舊問題,紛紛爭辯不已!然考其所由爭辯之故,因以先有了兩方面不同的知見:一方面、則以凡較新者必較好,較舊者必較壞,故吾人唯當選擇孰爲較新者而取之,孰爲較舊者而棄之耳。又一方面則以凡較舊者必較妥善,較新者必較危險,故吾人唯當依恃較舊者而趨之,閉拒較新者而避之耳。于是複有第叁者産生,謂:舊者既美惡雜糅,未嘗皆壞,新者亦良窳間錯,不能全好,故吾人當兼取新舊文化思潮爲材料,加以析別擇取的工作,乃能改造不危險而好的耳。然此叁者,皆有膠著于某某事件爲新的毛病。因之複生出一重爭辯:或爭歐戰後從西洋傳來的文化思潮爲新,而辯中國自己所有者一切皆舊;或爭中國先民所遺傳者既經現在的人所應用,則舊還是新,而辯西洋的文化思潮,亦皆從積古遺傳所發生,況展轉行到中國,則新亦成舊。依是又生出一重爭辯:則謂西洋傳來的思潮,在西洋雖雲已舊,然現今初流行到我中國則爲新;顧反對一方面,則又謂中國自有的文化,在中國雖雲已舊,若傳布到西洋各國則亦即爲新。甚或如新湖南、新潮等雜志,指斥新中國雜志爲假冒新招牌,抑若新之一字乃爲某個某個事件專用品似的,以之戲論層出,糾繞無極。
夫某個某個事件,乃具體的實物,而新之與舊則是抽象的假位,可偏附于一般具體的實物發現,而一一具體的實物,不能拘束彼抽象的假位,使專屬某個某個事件。且抽象的假位,唯由意識爲之分別安布,于同一事物,亦可在彼爲新在此爲舊,對較新的那一方面則爲舊,對較舊的這一方面則又爲新;而新之與舊,對于好不好、妥善不妥善,初無一定關系的,故在事不必爭辯。且新舊不專屬于一個一個的事件,而唯是各人意識于對境上分別安布的假位,故在理無可爭辯。然此不過是吾對于爭辯新舊的世論,觀察如此,未是吾于新舊問題的根本解決。
吾于新舊問題的根本解決,分敘如下:
一、實無新舊 吾人嘗謂某人某物爲虛假僞妄者,亦以某物在此時雖暫如此,在彼時彼時則又如彼如彼,遷變而無一定;在此處雖特如此,在彼處彼處則又如彼如彼,差異而非一致;因此、謂某人某物爲虛假僞妄耳。凡虛假僞妄的,必是不可靠、靠不住,換言之、即是無價值的。不是虛假僞妄的,是有價值的,則謂之真實。由此可知凡真實的,必是沒有時世的遷變而恒常的,必是沒有空界的差異而普遍的。而新之與舊,皆是在時世的遷變上、及空界的差異上,前後彼此相對待而有的,唯是虛假僞妄的。故“普遍恒常的真實”中,是從來沒有新舊的;故新舊原是不成問題的,原是沒有辯論價值的。
二、幻有新舊 夫新之與舊,誠不過吾心識上時世遷變、空界差異所分布的虛妄假相。然而此不但新舊是如此的,即吾人、吾心,亦是絕對沒有的。但此能否認吾心是絕對沒有的,依然是吾心不是他物。更進一步言之,即忍可那真實的,亦依然是吾心不是他物。故吾心雖然不離虛假僞妄的相,然真實亦不能離卻吾心,故吾心又即是真實。而心外執取的對境上所計著的新舊,雖然與對境一般是虛妄的,是絕對沒有的,但吾心中分明顯現的新舊,即是吾心法相,卻隨吾心一般是不離于真實的。是故于所執離識的境而空,境本是空;于所現唯心的法而空,法實不空;此空而不空者,謂之幻有。所謂幻有者,不是絕無真實,但是于真實曾經用心之幻力轉現爲如此如此而已。佛華嚴雲:“心如工畫師,善畫諸世間”;又雲:“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然既爲幻有,則亦無可堅執;一堅執即同對境是虛妄故,是絕對沒有故。
叁、有新無舊 夫心者,無空界的存在,十方推求,莫得其形。今證知有心者,以有現在續續轉起的一念耳。現前這一念的心,前滅後生,才生即滅,一刹那頃不暫停留。既以唯心幻有故而有新舊一切諸法,則充滿大宇長宙間之一切有法──有法猶雲存在之物──,皆不出吾現前的一念,從吾現前這一念心能知的見分與所知的相分推之,本末相依,業果相續,因緣相資,主伴相系,雖至于世界無邊、衆生無盡可也。然而十世古今不離當念,恒沙刹土總即吾心。夫新莫新于吾心當前的一念,而過去無始際來一切有法,無不依吾現前這一念心而有;然則尚有何法之不簇嶄全新者!乃攻之爲舊,保之爲舊,豈非顛倒迷謬之尤欤?
四、依新立舊 在依持的能推的心,雖祗這現前的一念,但轉現的所推的古今刹土,卻有種種時代的分位、與種種方國的分位,區別安布。現在引未來的新,過去遺現在的舊,新舊曆然,不昧不爽。所以索過去于過去,過去未嘗無,索過去于現在,現在未嘗有,索現在于現在,現在未嘗無,索現在于過去,過去未嘗有。雖然、于此若猶未昧卻現前一念的自在覺心,則垂垂不盡的舊物,何莫非新新不住的余蔭哉!
五、有舊無新 然一般有情之類,從來沒有悟入那依持的能推的自在覺心,故只認得那轉現的所推的客塵境界。且如那仲尼對顔回說的:吾與汝交一臂已非其故。又如那希臘額拉吉來圖說的:譬如濯足長流,推足便成逝水。要之、既將現前這一念心的全體埋伏在無明無知中,則凡有所知,才知是有,早已成爲過去層層疊疊遞傳來的舊影了。未來既是未有的別名,然則凡所有者不得不謂之唯是現在已過去的舊,絕無現在起將來的新;那避新、趨新的,不皆是完全撲了個空麼?
六、析舊成新 我們埋伏在無明當中的人。只能用後一念的心取前一念的心爲境。可憐那所取的境,早是鴻飛冥冥,僅留著一痕一痕的舊痕而已。但是在我們沒有澈底覺悟過的人,其知識界中既除郤一閃一閃所遺留的舊痕以外,更沒有旁的,則不知不覺便貪戀分別,將那捉得的舊痕,比較著一閃一閃的先後,析爲若幹若幹的時代,指著這一時代的遺痕謂之曰新,于是更指他那若幹若幹的時代謂之曰舊。新之又新,則新者亦成爲舊;舊之又舊,則舊者亦成爲新。但新來新去,總不過是些一痕一痕的舊痕!
七、戀舊怯新 跟著人心一種樂平和的性,遂對于已經捕住養服的所有事件,總抱持緊緊的要他永遠不遷流了去。一面恰虛虛地怕那沒有有過的沖出來,把這已經捕住養服的沖走了,使他失郤依靠,且有不能捕住養服那新沖出來的恐怖。爲此、對于那未經捕住養服的新,便想堵塞他使他永遠不會沖蕩過來;把他已經捕住養服的舊,乃千重百匝的以爲固守之計。殊不知他那已經捕住養服的,本是一閃一閃的謝影,那一閃一閃謝影的來,恰如長江波浪,如何能固守得牢!又如何能堵塞得住呢!
八、貪新惡舊 跟著人心一種樂知能的性,遂對于近才生化施行的所有事件,總希望滾滾不斷的湧過來,一面氣憤憤地討厭那已經爛熟陳腐了的不速速讓開,翻一層一層的遮著那近才生化施行的不快快過來,使不能早些得到他個明白,能夠將他應付利用。爲此、對于那已生化施行過的舊,便想排除他使他煙消雲滅,不稍留遮障;卻把那近才生化施行的新,乃四方八面的以爲迎受之計。殊不知他那近才生化施行的新,亦是一閃一閃落謝的影子,那一閃一閃的謝影,才落到知識的門阈內,早已是沒用的陳迹了!何況那過去的早已過去得和陳迹都沒有了的,乃死死的對著他愛之爲新,憎之爲舊,營營逐逐,膠膠擾擾,不幾似剝翳眼所見的空華,以求空華的華果麼!
九、新舊真空 從那好知能的性深深透進一層,不但傾向那才生化來的事件,圍繞敬畏著他團團的轉,一味的歡迎他、崇拜他、懇親他、結識他,要他明白的表示出來,曉得他是什麼,須能怎樣的應付他,便算了事。簡直須不問他是舊的、新的,和盤澈厎的將他翻轉過來,一絲也不放松的當下要追究出實在來。但是、可憐他本來祗是個石女的兒,那裏會有什麼實在可以追究出來呢!所以、一擊百雜碎,便光光蕩蕩竟毫無一些影蹤了,到那時、便真真實實的還報你一聲:空!空!空!
十、新舊妙法 澈底看透了這些新新舊舊的真實是空,且不見有什麼可以喚作自己的,何況那所有的種種事件呢?一個累累墜地的世界身心重擔子,從來擔著他沒有放下過的,今一旦脫然的豁掉了,何等輕爽!何等快活!是之謂真實安善樂。到此、方滿足了那個樂和平的心性,自笑從前緊緊抱守怕他滅了失去依靠的非計。且這些新的、舊的,不是看透了才變做空的,乃原來是空的,乃畢竟是空的;所以、不唯那新的、舊的原來是空的,畢竟是空的,且空亦原來就即那新的、舊的,畢竟不離那新的、舊的。所以、空無始終故,新亦無始無終,舊亦無始無終;空無中邊故,新亦無中無邊,舊亦無中無邊。一舊一切舊,覓一毛頭許不是舊的不可得。一新一切新,覓一毛頭許不是新的不可得。不知則已,知則無不全知;不用則已,用則無不全用。何等絕待!何等圓融!是之謂真實智用樂。到此、方滿足了那個樂知能的性,自笑從前向寒潭撈月的非計。
或曰:你寫了一大篇,竟不曾確確切切的解決那新舊問題,但打些脫空的葛藤耳。答他道:如是如是!然而確切卻又最確切不過了。何故呢?不見道:新舊即空,空即新舊麼!不見道:一新一切新,一舊一切舊麼!不見道:光光蕩蕩,竟無一些影蹤了麼!“萬古碧潭空界月,再叁撈捷始應知”!(見海刊一卷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