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與新思想
太虛
──二十年春在上海南洋中學講──
第一 知識
人類知識,萬別千差,舉其大要,可分叁類:曰研知外物,曰改善身心,曰妙契真常。
研知外物:今日科學知識,號稱物質文明,不顧身心,專研外物,得其因果定律,變化原則,改造利用,以滿足人類之欲望爲目的者也。自身之欲望無底止,科學之演進無已時。第此類知識,偏于唯物,而于身心改善,全不計及,攘取掠奪,唯利是圖。溯自十字軍之役,歐人攘取東方知識──如羅盤針*等──而進爲西方文明,實啓近代實用知識物質文明之端;由是科學思想遞演遞進,以至今日,風靡一世,可稱全盛時代。一般心理,幾謂欲求知識必于科學,科學而外,靡複有他。殊不知科學乃知識之一種,善用之足以利用厚生,不善用之反以助成惡業。方今舉世擾擾,競爭貪惑,未始非不願改善身心,誤用科學,階之厲也。
改善身心:吾國之老、莊、孔、孟──儒、道二教,以及西洋之蘇格臘底、柏拉圖等,鹹主改善身心以適合自然環境,使天真之樂流暢乎身心,則人人各適其所適矣。其爲教也,以節欲爲主──物欲亂人,如老子五色令人目迷,五味令人口爽,以及孔子格物致知等。格物者,格去物欲也──,修養爲功。古語有之:十年修學,十年養氣,即本此旨。故與前類知識,適相迳庭,一則反己,一則務外,一主節欲,一主滿欲,精粗深淺,有天壤之判矣!
妙契真常:煩惱充塞乎天地,生死無逃乎古今!佛陀憫之,爲說諸法本來如是之真相,以顯緣生性空,因果不紊,使聞者生解,因解起行,遠離顛倒,妙契真常,方爲究竟。真常、即法空所顯真實常如之法性;通達此法空之真性,則知萬法如幻;既知萬法如幻,則何取何著!由是煩惱銷落,諸苦不生,證得寂滅解脫,所謂以清淨因,獲清淨果。故曰:因果不紊。此爲第叁種之澈底知識,願諸有志,深長思之!在歐戰前百年間,一致高唱物質文明,認科學爲唯一知識。歐戰而後,形勢既變,見理亦異,始恍然于科學之外,更有孔老之學,佛陀之說。一則改善身心,一則妙契真常,視科學之一味外求以爲末矣!西人遂轉注意于東方文化,而從事研究。然僅僅窺見佛學之一斑,而歐洲各國最新之思想家已認爲澈底之知識,而佛教之普遍世界,其爲期當不遠矣!
第二 哲學──新實在論
近今哲學界,以英國羅素爲代表之新實在論爲最進步,試與佛學略一比較。宇宙萬有,真相難明,或主唯物,或主唯心。主唯物者,堅執宇宙萬有由元子、電子所成。主唯心者,謂森羅萬象,惟心所變,如夢如幻,龂龂相角,已匪一朝。惟羅素主張心物相對而有,系由論理構造而出之概念,不能認爲本元;世間之最根本、最簡僻而是實有者,只有一刹那。一刹那所發現之事情,以眼、耳等識可以直接經驗得到,故其斷定“事情”爲根本元素。例如一鍾,其形式、顔色、聲音、硬性等,眼可見,耳可聞,觸可及,此等事情,故是實有;但尋常所稱一個鍾之個體的物,從哲理判之,完全不能成立。因鍾之爲鍾,除形式、顔色等外,更無鍾物之存在。即就形式言,乃從各觀點所觀不同形相之總和,亦非整個。故平時稱之爲鍾者,乃人類之習見,實則只可爲代表“一組事情之假名”耳。個體既破,不特整個之鍾無,整個之人亦無;物然、心亦然。故知宇宙間,惟有刹那變現之事情存在耳。然事情不僅屬心的現象,以照相鏡亦能照見故──羅素以照相鏡爲能見,此亦謬見,讀者注意──;不定屬心,不定屬物,故新實在論,亦名中立一元論。
綜上所述,羅素空于個性,而不空于事情;大乘佛教,並事情而空之,故不相類。只小乘佛教二十部中之一切有部,空人而不空法,與羅素之說爲近耳。其說爲哲學界最新之思想,而接近佛法之真理,已非前世紀一般唯物論者所可及矣。
第叁 科學──相對論及能子論
在近世科學界,有絕大之貢獻者,厥唯愛因斯丹之相對論,以精深之算理,闡自然界之真相,非數語所能詳盡。該括言之:“宇宙間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觀于山也,近觀近色,遠觀遠色,山色近遠,故是相對。煮于水也,久煮熱高,暫煮熱低,熱度、時間,故是相對。但相對論要點,在明物理事件之時間、空間等性質,概由于觀察者之觀點而異,故異于舊時物理之理論定律。總之、宇宙間一切事物,無有絕對,不過對彼現此,對此現彼,彼變則此變,此生故彼生,絕無一件事物可爲絕對之標准者。此類學說,與佛教叁性中之依他起性,頗相近似。依他起性者,依他而有,即一切法待因及緣而生,都無自性之謂;都無自性,顯無絕對,依他而有,顯有相對。物理事件,系乎觀察者之觀點,亦合唯心之理;然時、空之見不破,于究竟真理,猶未免一間之隔耳。相對論外,更有最新之能子論者,將舊時物理學及化學以物質爲基本之見解,完全推翻。元子、電子之說,盡可消滅而轉變爲能力。物質既可變爲能力,則能力應可成于物質,宇宙萬有皆爲能力之所變現,猶如水爲氫氧之所現,故曰能子。此能子論與佛學中之一切種,義頗相符;一切種即第八識中含藏能生宇宙萬有之一切功能力用,雖佛學由實證而知,能子論由推測而得,未可相提並論,然亦足以見新思想與佛學漸趨接近矣。
第四 素食──外人之素食見解
人生之大問題,曰衣、食、住、行,單論食之一項。吾人自累世來,缺乏合理思想,習成肉食;迨知識漸進,習亦漸改,故素食戒殺,爲進化程序中當有之事。吾前曾往德國,于著名之城市,亦遇見素食館叁四處。某大學附近有規模宏大之素食館,就食者多該大學之學生。在紐約、巴黎等處,素食之風,亦頗盛行。歐美一致提倡,確是大好現象。考其原由,不外四端:一、博愛精神:人與禽獸,均是動物,好生惡死,知痛覺癢,曾無有異。況物類愚癡,應加保護,令減痛苦。西人素主保護動物,現更由保護動物而進爲素食主義,足征博愛精神,爲人類進化之表現也。二、衛生觀念:動物被殺,必發嗔恨,一種毒素隨之而生,頃刻間遍滿全體,食其肉者即受其害;此從試驗證明,不可不信。又生活原素,都含藏在植物中,一入動物體內,即時變壞,食肉養生,近世認爲謬見。再據西人考驗,人生細胞變換,與食品有直接關系,久食牛肉者,變爲牛性而好鬥,前次歐戰之劇烈,亦爲食牛肉之結果雲。叁、經濟主義:西人以精密之統計法計算,以若幹方畝土地畜牧,所獲食料可養活十人者,即以此同一之地,種植谷蔬,所獲食料,足以養活十五人。故人盡素食,不特令人之經濟可節省,國家之經濟亦因之而充足矣。四、佛教所闡:佛教在二千年前,已勸人戒殺茹素,如楞伽經等所說尤切。佛教來中國已久,故素食戒殺之風,吾國爲盛。但佛教所闡,不盡爲人、畜平等,並顯因果輪回。如楞嚴經雲:“人死爲羊,羊死爲人”;生死相續輪轉無已。故今日之相吞相殺者,安知非前生之父母眷屬?祗隔世成異,不複相認耳!更有進者,佛教度生,重在感化,凡遇含識,應生慈悲,勿令驚擾。古代高僧,每能馴服猛虎,並非虛構。鳳凰來儀,百獸率舞,非古聖賢之仁慈感化,安能臻此!實則禽獸食人,亦由心力感召,此有加害之心,故彼有殘殺之意。心力不可思議,信然!
舊時見解,以素食爲佛教之迷信,現代思想,謂素食爲人生之真理,以素食爲比較合乎理性也。以人類同爲動物,自當互相愛護。至人類之所以嗜肉,西人從生物原理推之,良以人類由野獸遞變進化而成,舊時習性,未忘致然耳。語雖深刻,然亦足以表肉食之爲不人道矣。總之、思想愈進步,佛法亦愈昌明,此必然之勢也。今日諸君久聽弗倦,誠爲難得!願于佛法能深信勿疑,則發揚光闡,吾國前途幸甚!世界前途幸甚!(李傳書、葉玉甫合記)(見海刊十二卷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