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宗教觀▪P2

  ..續本文上一頁國離儒教無政治教化者,迥然不同也。中國今後能以孫文主義取代以前之儒教否,固尚難知。而歐洲之近代,實爲一種反抗結合之分散趨向:思想則分散爲各種之哲學、科學,權力則分散爲各種之政權、民權,實業則分散爲各種之專門職工,無不愈分而愈精深擴大,此近代之文明進步,雖謂皆從反宗教、即反結合的分散精神而來可也。然近代歐、美、亞各強盛之民族,若英、法、德、美、日等,固遂無爲其結合精神之宗教而能成其富強耶?曰:有。爲彼結合精神之宗教者,則爲國家主義,玄化一神爲泛神,持以國家一名詞爲其偶像,用議會爲教會機關,此即爲近代之新宗教。然最近、則又似移其結合精神于唯物的無産階級主義,即現之于俄國。反抗之者有一神之國家主義,則爲意大利之慕沙裏尼教。至中國之孫文教,則合一神及泛神之國家主義與唯物之集産主義于一爐者,然以之頗乏結合精神,故猶未能大顯此新宗教之功用。然近代之進步,實從反結合之分散趨勢而來,泛神的國家主義,比較能于結合之中容許此分散精神,然已多有不相容之處。蓋分散精神,實以個人自由爲源泉。泛神的國家主義之宗教,已多犧牲個人之自由,況一神的國家主義與唯物的集産主義之結合,尤絕對犧牲個人之自由者!故一神的國家主義與唯物的集産主義,實爲近代文明進步之反動。起而打破之者,將在“反結合”之無政府個人主義。其能容納分散之近代趨勢而又有結合成全世界人類社會生活之功用者,似將在生物進化的克魯泡特金主義。而最後有希望者,或將在佛法之衆生進化的法界無障礙主義。故克魯泡特金主義及釋迦牟尼主義,可爲已生未行之將來宗教。至已生現行之泛神的國家主義,及唯物的集産主義宗教,殆將不能久存,若一神的國家主義宗教,猶不過垂死的暫時回光返照而已。至于將別開出一以民族自決、民族平等之唯生的民族親睦主義新宗教,以代替國際爭鬥之國家主義、與階級爭鬥之集産主義否,其朕兆猶難逆睹。斯可觀過現未宗教死滅生行之大概矣。

  循是以觀中國之宗教史,盤古開天地之傳說,即爲共婚部落公同祖先神之崇拜,即以人祖爲生天、生地、生人、生萬物之本,此爲中國民族之特殊思想。後是者當考之易,易以八卦象天地萬物,複以天地萬物演成六十四卦之人事。卦之象始于伏羲。據傳說:伏羲至神農時,八卦以艮爲首,艮者、山也。黃帝後以至夏、商二代,皆以坤爲首,坤者、地也。崇山爲農業之初立期,崇地爲農業之發達期,其時即崇拜許多山川嶽渎及土地之神,至今猶有遺留者。然父系之家族亦即成于伏羲以來,故相傳即有姓氏之系統,家族之祖先及有功德于民者之人鬼崇拜,亦繁出于是。至周代,則農業基礎上之工商學皆已興盛,蔚然成立爲文化民族,故孔丘謂“周監乎二代,郁郁乎文哉”!乃懸觀大地萬物及一切人事而仰系乎天,爲上帝之崇拜,王者自稱天子,不啻耶稣之自稱神子,摩罕默德之自稱天使。故中國至周,實爲宗教上之一大革命,而八卦亦以幹爲首也。然周文父子溫良寬和,不若耶、回激烈,故並不鏟除古代遺留之各種崇拜,但人類社會之階級系統,將一切天神、地祇、人鬼亦組織成階級之系統:天子祀天帝及其祖宗,公、侯、伯、子、男、卿、大夫、士之有封地者,祀其封地地祇及其宗祖,庶民各祀其家堂神、竈神及其祖先。此種禮俗,至前清尚然,儒教並未能將其革除之也。在周代盛時,所謂王道,即稱天而治;道之大原出于天之道,此道即主義,亦即宗教,刑、政,教、財權一切皆統一于是。降至春秋戰國,周失其統,即此宗教失其結合之功用,始于諸侯之各立,猶近代歐洲在羅馬神聖皇帝及教皇之勢力外,各建其獨立國也。繼之以刑、政、教、財各立,各世家各張其學術,或各稱先王之道以競鳴于諸侯王間,冀以易天下之大勢,則猶歐洲在宗教革命後,變成各種哲學、科學與諸自由新教會也。儒教出于教育家,法家出于兵刑家,亦當時競鳴之諸家之一。孔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刪訂六經,斟酌叁代;其門弟子與繼傳之孟、荀等,又能張大其事業,遂卓然爲一已生未行之新宗教。其雖稱堯、舜、文、武之道,實則已易崇天崇地而崇重人事,故曰:志在春秋,而行在孝經。行在孝經,則取之堯舜之家族倫理主義也。志在春秋,則取之文武之民族文化主義也。然亦以寬柔有容之態度,在不妨礙倫理、文化之範圍內,與天神、地祗崇拜並行不悖。且後代王者雖用儒教,而亦未嘗不承襲周、秦王帝之儀以自仿效。兼以神仙之道教,又將從盤古以至周秦之一切崇仰,別爲一種天神、地祗及人仙之組織,與古代遺留在民間之崇拜聯絡保存。由此漢武以來,雖爲儒教現行之時代,而仍留一尊下有組織之多神教崇拜也。然儒教在當時不爲王者用,卻由用兵刑法家之秦以奏混一之功。秦廢封建爲郡縣,使人民直接于國家,在國家法律下一例平等,得于法律範圍內自由競爭,實同近代完成之法治國家,而對于周代之王道爲澈底之革除者也。此其革命之強烈與權力之專斷,不亞列甯教在俄國之革命。卒因張良等貴族之反對,儒者等智識階級、與陳涉、吳廣、項羽、劉邦等平民,不勝壓迫之苦,乘隙反變,遂陷于崩亂。曆多年之戰爭,統一爲調和于周、秦主義之漢朝。初雜用名、法、黃老,逮文化複興,乃在儒生及孔丘刪訂之籍,于是罷黜百家,定一尊于儒教,而儒教起爲現行之宗教矣。其一部之玄言渺思、奇技異能者,退山澤原野,采集民間思想中所遺留之曆代崇仰,網羅百家,附會黃老,另行組成在野之道教。以長生、禦女等術媚帝王,以治病、救災等事感人民,時起與在朝之儒教抗。加以四周蠻族之侵入,儒教努力爲民族文化之同化,此即爲中國漢朝以來社會生活與宗教之關系。而佛教之傳入,道教、儒教皆曾受極大之影響,民風俗習上亦發生許多之新變化。然始終僅由少數人立于旁觀之一隅,自修自持,不曾直接參預中國之治亂。宗教爲某時某地之人類結合成社會生活之中心主義,一切思想信仰力量無不由統一于是而生長發達。其現行之盛時,往往統軍、政、教、財等權而一之,至少亦必爲政法教化之所宗歸。若耶教于歐洲之中古,及儒教于中國之中古、近古,方足爲現行宗教。近人不察,徒以在歐洲已行已死之近代耶教,以當宗教之稱,一聞宗教之名,即想像爲已死之耶教,即起而反對之!殊不知共産主義之反對宗教,乃反對已死之耶教,欲以共産主義之新宗教起而代之,猶往者耶稣之反對猶太教,期以耶稣教代之耳。曰阿拉,曰無産階級,僅不同其崇拜之偶像名詞而已!青年學子之執名昧實,抑何不智之甚!殊不知宗教者乃人類社會之一種向心力而已。吾于此更思及摩罕默德之回教,教主身爲帝王而統一軍、政、教、財之權力,此爲回教主之常態,除中國周代之王道及俄國近時之列甯主義,無與相似者。回教爲宗教,豈能謂王道與列甯主義非宗教耶?回教與北亞西亞及非洲諸蠻族,亦自有其文明之價值。然爲南亞、東亞及歐洲各文化民族之反文明勢力,亦大有可言者。當中國之隋、唐時,佛教早及于阿富汗、波斯,而其時耶教之一派,亦有傳至中國者。使非排斥一切征服異教之回教,崛興橫隔于其間,則佛法或早流于歐土,而耶教或亦早遍于亞洲矣。佛、耶若早互布于歐、亞,則今日歐、亞人類,或將另成一種形勢。又使非回教之土耳其阻斷歐人入亞之交通,則哥倫布等或不致試爲大西洋之航行,發見新大陸,爲後來耶教徒等創建新共和國之基礎,則今日之世界亦將不同。回教以其強權影響于世界人類者,如是之钜!今在俄國與回教同性質之列甯教,其如暴秦速亡耶?抑如回教之長壽耶?

  (出環遊記)

  

《宗教觀》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我之宗教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