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國民道德與佛教
太虛
──八年春作──
自民國成立,朝野之士固屢次以共和國之元素在乎道德爲言,唱國民道德主義,以期改造國民之人格,使鹹進于善。顧迄今國俗民心敗壞愈甚,雖欲退求一日之法治亦不可得,此其故奚在耶?曰:是皆矚道未真,建德無本,人心失所依歸,回遹馳蕩,軟弱脆薄,末由立根深蒂極之誠,是以卒無所謂道德其物者應國民之需要也。玆當國者又昌言道德矣,乃其徇僞迹昧真本也如故;非斥直心鹹令大覺,則國民道德雲者,其終付之于空談欤!中華民國國民,其終泯棼淪胥以盡而不能振欤!叩心所危,宣意之默,作中華民國國民道德與佛教篇,布告中華民國國民。
一、道德之真本 人複真如之心,道之元也;心契本覺之性,德之全也。其致之也庸易,要在內反而不外骛耳。國民能反求諸己有,雖小國寡民亦必有以自立,況地廣人庶承襲數千年政教學藝之化而維系不墜,有若吾中華民國者乎!條而貫之,整而理之,淬厲而振作之,磨砻而光明之,固將王百谷而鏡萬流,亹亹斐斐,雍雍和和,率宇內共跻于仁,至治上理可操券待,甯至攘臂露肘,效彼未脫貴族乍入戰國者,逐逐金鐵功利之末,且欲求一日之富強而圖存于列邦之間亦不獲哉!烏呼!國民可知反矣!人能反修諸躬行,則皆有以安其生,樂其業,遂其心,完其性,大同太平可端拱致,甯至製之以律,絷之以政,拘之以禮,別之以居──家庭也、聚落也、國邑也、皆別之以居者也──,猶不能得一日之甯哉!烏呼!人心可知反矣!人心能反休之性覺,則諸法空而一心寂,疏觀乎宇宙萬有,靡不逍遙自在,通達平等,圓常普遍,本來如是,何至眩水火之相傾,駭物我之相統!烏乎!人心可知反矣!雖然是必于真唯心論朗焉而悟,確焉而信,乃能有所宗依。夫古今東西之學宗繁矣!雖亦有標名唯心論者,胥未能究其本末,窮其真僞,使人斷除疑畏、解脫煩憂也。進至近頃來所崇之一元二行論,亦僅能成立真唯物論。故除佛教之外,曾未有極成真唯心論者也,而真唯物論亦真唯心論之一部分也。真唯心論,上證乎心如性覺,出其緒余,足以陶鑄堯、舜、華盛頓、孔、顔、柏拉圖、老、莊、托爾斯泰;非是者,則唯有爲造成大盜、巨奸、妖媚,巫觋之資耳!故道德之真本,必求之真唯心論,其唯心論必求之佛教。
二、中華民國國民之道德 以內反諸己躬、性爲真本之道德,在今日之中華民國國民,不唯是應時之聖藥,抑亦中華民國國民性本來之特征也。順而導之,彀而充之,以完其至真至美至善之量,故與緣飾塗傅者殊也。稽之古史,中華民國之國民性,一內聖外王之國民性也。離過絕非、智圓福備之謂聖,濟世救物、益群利衆之謂王。故隨之以發揚國民道德,極之唯一渾圓真覺之國民性,更不容有公私等種種之分別也。隨順國民之真性本能離過絕非故,斷除一切染心惡業苦事,則殺、盜、邪、妄、貪、嗔、癡、慢、驕、谄、嫉、憂皆無矣。隨順國民之真性本能智圓福備故,則養成一切淨心、善業、樂事、仁慈、義讓、溫良、勇健、榮富、壽康皆有矣。隨順國民之真本能濟世救物、益群利衆故,則體國、經野、惠民、厚生、扶弱、匡時、解紛、排難,哀不能而拯困窮,流闿
門弟以馴服強暴,足以保傅人天,與圜地倫庶貞無盡之進化矣。此即佛教實踐真唯心原理之叁聚淨行,約之一心,施爲萬德:見之家族,則家族親睦矣;見之社會,則社會輯和矣;見之國家,則國家安固矣;見之國際,則國際妥洽矣;見之世界,則世界康樂矣;見之政治,則政治清甯矣;見之紀律,則紀律修明矣;見之教育,則教育均平矣;見之學藝,則學藝昌盛矣;見之禮俗,則禮俗淳良矣;見之財泉,則財泉流通矣;見之群倫,則群倫整齊矣;見之庶類,則庶類繁榮矣。得其一而萬事畢,斯之謂也!廣見乎大藏中萬八千卷之經律論,欲詳之者可尋之也!吾國民有不以國民道德一言但作口頭譚、門面語者乎?幸于斯義益深思考之!勿視爲一家私說,或疑爲遠闊無當而河漢之,蓋國民道德未有庸常切近于是者矣!
(見覺社叢書第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