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
太虛
──二十一年臘月在廈門大學心理學會講──
一 夢的事實存在
二 中國古書的夢說
叁 現代科學的夢說
四 佛學的夢說
五 綜合的批評
一 “夢”的事實存在
現在講到“夢”,以夢爲我們研究對象,所以首先要問:夢這個事實是不是存在的?夢是大家都經驗到的,我們在睡眠中大概都做過夢的。中國古書上雖說“至人無夢,愚人無夢”,其實愚人並不是無夢,不過做了夢不記憶罷了;至于至人,也不過是做夢來得少些,或來得清明些,也並不是完全沒有夢的,可知道夢的事實的確是存在的。中國人有夢,外國人也有夢,古人有夢,今人也有夢,空間無論是中外,時間無論是古今,都有夢的事實。所以夢並不是現在才講到的,試把古今中外的解釋引來說一下:
二 中國古書的夢說
中國古書周禮六官中春官所屬的太蔔,所司有叁種蔔夢法:一曰、致夢,二曰、觭夢,叁曰、鹹涉。這種是沿襲、夏、商、周叁代將夢的現象予以解釋的;如近今流行之玉匣記等,即爲此類占夢的書。在列子周穆王篇裏說:夢有六種:一曰、正夢、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二曰、噩夢,驚奇異狀的夢;叁曰、思夢,對于某種事特別思想的夢;四曰、寤夢,清明的夢;五曰、喜夢,非常歡喜的夢;六曰”懼夢,非常懼怕的夢。又雲:“故陰氣壯、則夢涉大水而恐懼,陽氣壯、則夢涉大火而燔炳,陰陽俱壯則夢生殺之事”等。中國古醫書靈樞經說:“厥氣客于心,則夢丘山煙火;客于肺,則夢飛揚,見金錢之奇物”等。中國素來重“氣”,就是夢也喜歡用氣來解釋,以爲氣凝聚在什麼地方,即夢到什麼。夢的構成原因與狀況也就不同。此外還有比較有學理根據的,是漢朝王符潛夫論裏所講:凡夢有直,有象,有精,有想,有人,有感,有時,有反,有病,有性十種。王符所講夢在將來能發生什麼影響,都是心理或生理的原因所構成。
叁 現代科學的夢說
甲、夢的特征 普通生活現象,在醒覺時因爲神經系統組織互相聯絡,所以能照個人的意思去進行;到了疲痨的程度,神經失去了統治的能力,入于睡眠,即常常有夢的事實發生。這種夢,在睡眠的時候,每以爲是真的,簡直分不出那一件是夢的境界,那一件是醒的境界,這種夢的身心器界與醒的身心器界究竟有什麼不同?夢有甚麼特征?現在將多數科學者研究的結果,分五種說明如下:第一、是化自他身:夢中所夢到的,當然化生有自身及對象存在,但有時不但是有所夢到的自身及對象,並且還化生許多人共同活動。如夢演講時,不但是有自己演講,同時亦有許多聽講的人來共同活動。在所化出的天地萬物裏,談笑歌哭,與醒時一樣。這種現象,稱做化自他身,是夢中最平常的事情。第二、是不覺自身:醒時的活動是和自他相一致的,夢時把自己的身體完全忘掉,夢中所現出來的東西,雖然有種種的不向,可是自身實際上仍睡在床上絲毫沒有動作。第叁、是不合事實:人當醒時,一切活動都能與事實相符,譬如鳥因有翼所以能飛,人類沒有翼當然是不能飛了;可是在夢的時候,也許可以夢到自身從地下飛上天,這種與平常經驗事實不相符合的,是在醒時所不能有的。第四、是空時約束:醒時要走到多少路,須費若幹的時間,時時覺時空的限製;可是在夢時就不然,夜睡之夢不用說,即午後少睡數十分鍾,也或夢做許多事,經過許多地方。岑參詩雲:“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裏”,這時醒時是不能夠有的。第五、物體移換:夢自己爲羊、爲牛、爲蝴蝶,自己即爲牛、爲羊、爲蝴蝶;夢從山走到海,海也可走上山,萬物乃至自身都可移換。夢中的現象,因有許多特征爲醒覺世界所不能有的,所以、每有以爲很神奇奧秘的。
乙、夢的構成 夢的構成,有生理的,心理的,弗洛德 Freud 約叁種說。
一、生理的有叁種:一、細胞惰性說:人身細胞活動有惰性,醒時的生理狀態,五官百體各盡其職,並且發生強有力的聯絡,受腦中樞所統率,但在睡眠時陷于惰性,缺少中樞的統一,所以有夢的事實發生,這是文德Wundt 細胞惰性說的說明。二、腦神經及反應說:吾人感官受刺激,由傳達神經傳達到腦神經,是時腦神經必起一種相應的反應;但在夢的時候就不然,刺激與反應的程度相差甚遠,腦神經的反應不能和感官上所受的刺激相當,往往就發生奇怪百出的夢象出來。叁、潛病預現說:有人在沒有病的時候,就夢自己得到了甚麼病,這種夢象從生理上觀察起來,以謂此人的身體雖尚康健,但是他的內部組織已經有了某種病的傾向,所以在睡眠的腦神經統治力消失時,常常夢到潛伏中病的狀態,而後來所得的病亦完全與所夢的一樣。這種裴奈楷 Beueke 的潛病預現說,和中國靈樞經所說的也差不多。
二、心理的有二種:一、觀念複起說Copernicus:一切觀念都存在人的腦中,複起與否,看它原有勢力之強弱爲斷;假使勢力強大,雖醒意識亦不能支配,何況在夢中的意識,已經非常薄弱,只好任觀念勢力自己起伏,形成種種的夢了。二、想像說:醒時由意識結合舊觀念,可以成爲想像。夢中的意識,雖無支配能力,但有時也忽明忽闇,以半意識的想像操縱其間。翻希奈爾 Fecinel 所謂記憶複象,就是想像說的一個代表。
叁、弗洛特 Freud 是近代一個特殊的心理學家,他對夢中說明最多,所以講到夢特別要提到他。弗氏以爲精神作用有叁部份:一、現意識之下,還有潛意識,潛意識都是從許多被壓迫的欲望所構成;現意識仿佛是統一的政府,潛意識如有許多被壓服的叛民。但是這被壓迫的潛意識欲望,雖爲現意識所壓迫,但是還有機會,還是勃勃欲試。在睡眠中現意識一經松懈,隱意識乘隙表現出來,就成各種的夢。這是弗氏夢爲隱意識表現的說明。二、是欲望的滿足:弗氏分兩重的我,一種社會我,一種自我。人類因爲社會、風俗、法律等關系,各種欲望不能隨各人而得滿足,這是無可如何的,因此就有許多欲望壓伏;可是這些欲望的潛勢完全沒有失掉,遇有機會還要出來活動,所以在睡眠中各種的夢,就爲給被壓伏的各種欲望得到滿足。叁、是檢察與遏抑:弗氏既發見夢就是表現一種不曾滿足的自我中心的欲望,這些欲望因爲被壓伏在潛意識之中,所以在夢中表演出來。可是現意識遇見潛意識這樣的表現,是一定要加以檢察與遏抑的。在夢中現意識雖比較來得忽略,可是潛意識還不敢公然大膽的呈現出來,有許多和現代風俗習慣相合的,雖不妨表現出來,但有許多違背倫俗的便不敢公然現出來。于是就利用化裝的方式現出來:在化裝的分析中,就有隱義(LatentCoutent)和顯義(Manifest Content)。顯義乃夢的化裝,隱義乃夢的真意,所以要研究夢的真意,非探索其隱義不行。但這派有多種的基本欲望說:弗洛特主性欲說:弗氏說夢乃潛意識所含欲望的求得滿足,但是這些欲望最基本的是屬于那一種呢?在弗氏則以爲都是屬于性欲的。以性欲是人類最基本的欲望,一切道德文化他都用性欲來說明,所以他用象征符號來解釋一切夢,亦不外就是以象征化的性欲來解釋。此外、還有德勤爾,以爲人類基本欲並不是性欲,而是權力欲,因爲人類有好高威權的本能;這種欲望不能滿足,就化生種種的夢。又永格的學說:謂性欲、權力欲,還不是基本欲,基本的欲在求生存。各個人求生存的欲望甚高,而平日的生活則甚庸碌,乃只好到夢中去求滿足了。
四 佛學的夢說
甲、夢的意義 佛學上說“夢”是什麼東西?佛學謂一切衆生有八種識:一、眼識,二、耳識,叁、鼻識,四、舌識,五、身識,六、意識,七、末那識,八、阿賴耶識。夢既不是前五識,也不是末那及阿賴耶兩識,乃是第六意識在睡眠時的心心所相應活動,這種活動就是夢。所以夢是睡眠相應的第六意識心心所,而與他識無關。在第六意識有有漏無漏之分,在諸佛聖人的意識是無漏的,在平常人類的意識是有漏的。有漏之意識,又有五俱及獨行之分;五俱意識是眼識乃至身識之五官感覺之一,與第六意識同起的作用,此在醒時才有,如見色、聞聲等。獨行意識乃離開眼、耳、鼻、舌、身五官感覺之後,單獨構成的。但獨行意識的範圍亦甚寬大,又分叁位:一、清醒的時候,心力分散而非集中統一的爲散位獨行意識;二、經過修定工夫而增加許多超越的力量,爲定位獨行意識;叁、夢時前五識不起現行,唯是第六意識之分別現憶,爲夢位獨行意識。而不稱爲睡眠意識者,因平常所謂睡眠,只是指血液的休息狀態,而夢是睡眠時的意識現起活動,此可知夢是第六意識在睡眠中現出來的。有了夢位意識的見分相分同時現起,就是有夢了。
乙、睡眠心所 夢是在睡眠中演成的。要知道夢是什麼,兼要知道睡眠。通常所謂睡眠,但是生理的;而佛典所謂睡眠心所,則是心理的。成唯識論雲:“眠謂睡眠,令身不自在昧略爲性,障觀爲業”。“謂睡眠位身不自在,心極闇劣,一門轉故。昧簡在定,略別寤時,令顯睡眠非無體用,有無心位假立此名。如余蓋纏心相應故”。睡眠心所,乃第六意識作用之一,謂意識心理作用與定心所合作,則成定位意識;與睡眠心所共起活動,就成爲夢。
丙、夢的來源 睡眠不定就成爲夢。佛典善見律說夢的來源有四種,大智度論、毗婆娑論說有五種,內容所講大同小異。今用毗婆娑論的五種:第一種、是由“諸病”:即身體上四大不調發生出來的病態,如身體在冷則夢水,身體感暖則夢火,即由生理關系而生夢。第二種、是由“思惟”:即心理有所希求,因感情和思想的不安甯就生夢,略同前心理說中的觀念複起及想像二說。第叁種、是由“曾更”:即前所經過留下來的習氣,在夢中重演出來;凡人生的經驗,都謂之曾更。第四種、是由“當有”;這種、在現代科學沒有講到,所謂當有,就是將來要實現的事情,先在睡眠的夢中發現出來。到了某時某月某日所發現的事情,果如睡眠的夢中所夢見的。余從前在湖北聽一個人說,他在武漢起義前,有一晚上夢見許多人沒有辮子,過了幾天果然革命軍政府成立,大家都剪了辮子,這是由當有的夢底一個例證。這種夢的性質,雖然有時發現,不過不是常有的。第五種、是由“他引”:由人心力底關系,所引生的夢,簡名之曰“他引”。他字所包括的很廣,凡他心等關系皆屬之。譬如母親愛子的關系,心理上有種像磁石相引的力一樣,子女遠別,常常夢見母親的現狀。從前伍廷芳說:可由夢中和朋友通信會晤,亦是“他引”的功用吧!
丁、夢位意識與其他七識及五根關系 做夢的本身固然是第六意識睡眠相應心心所的活動,但是第六意識與眼識,乃至末那、阿賴耶識及五根亦有間接底關系。第七識與第八識是永不相離的,平常經驗的印象,普通心理學以爲是藏在腦府,在佛典則謂藏在第八識裏;可知“曾更”及“思惟”的夢,都是與七識或八識所受熏的習氣有關系。至于與前五識所依的五根底關系,不過沒有十分顯明,譬如以磨墨的聲音影響到夢舂米,尤其是與身根的關系更切。由此可知夢位意識與七八二識一定有關系,與前五根識亦有相當的間接關系。
戊、夢的空有及俱非 在佛典或說夢是空無的:如一般的經論多用夢來講空,如人生如夢等說。或說是實有的:一切有部以爲除自我是空,其余一切法都是有的;如現代新實在論所說,不惟具體的事物是有,即概念也是有的。這一切有部以爲夢的事物雖有時不合事實,其實夢的構成是實在的;如夢有角之馬,乃從角與馬相加而成。
或說非有非無的,如二十唯識的即空即有說:以夢喻天地人物都是唯識所現,如夢位意識所現的宇宙萬有一樣。然實際上,南普陀有一定的處所,開花有一定的時節,如何是唯識?故二十唯識以夢的功用來顯唯識,以平常根身、器界都是共不共業所感所變的,都是如幻如化沒有實體的,故二十唯識以夢位意識所現,既不是實有,亦不是全空,構成即空即有、非有非空的如幻有說。但照二十唯識論所說,則醒時的世界與夢時的世界殆無分別。然則前所言夢的幾種特征,不幾可以推翻嗎?以醒與夢既無分別,自無特征可言了。故應進一步更討論到夢與醒覺!
己、夢與醒覺 夢位的意識比較醒覺時與五根身同時現起來的五俱意識薄弱。複次、醒覺的根身、器界乃是第八識共同變現,夢時只第六意識睡眠相應心心所活動而有。更簡單的說:醒覺位乃八個識所現,夢位但意識所現,範圍之大小自不全同。在佛典上以醒覺時人生爲“業識所現的夢”,經相當的訓練修證,也有再醒的希望,所謂大夢然後大覺。乃指無明業力空掉了,成爲大覺而言,猶之睡眠亦可醒覺一樣。無如睡眠、業識所現如夢中境象;不過吾人破無明的盲動,完成大覺,與睡眠後的醒覺是不一樣的。佛學的目的,端在求破無明後的大覺。
五 綜合的批評
依中國、西洋、佛學的夢說看來;中國古書許多的夢說,缺少科學的根據,沒有系統的組織,固然比不上西洋;但是西洋的夢說,在每小部份或有明確的研究,但是還沒有說到“當有”、“他引”的夢;從佛學上夢的構成五因來看,前叁種與中西洋略同,後二種中國略有說及,而佛學有獨到之處。所以佛學對夢的研究,比較來的完密!
(虞德元記)(見海刊十四卷八期)
《夢》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