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從無我唯心的宇宙觀到平等自由的人生觀

  從無我唯心的宇宙觀到平等自由的人生觀

  太虛

  ──十九年新春在泉州民衆歡迎會講──

  講到佛學,它的範圍非常大,所謂叁藏、十二部,不知從那裏講起。我們就把今天委員會──民衆歡迎委員會──所發的宣言裏的“無我”、“唯心”來談談吧。怎樣叫無我  一般人所認爲我的,就是各個人的自身,假使這個我沒有了,那不是連各個人的身體都沒有嗎?故佛學所提出無我的問題,同一般人的常識是相反的。佛學所講的無我,是很深、很有意義,合于科學而且是事實的。根據佛學或科學的無我,來推究一般人所認爲自我的,到底是指什麼東西呢,這樣一推究,一般人常識所認爲自我的就動搖了。例如我們去問他──一般的人──以什麼爲自我?他就用指指自己的鼻子,意思就是認這個身體爲自我,鼻子是作全身的代表罷了。執定這身體爲自我的,依科學和佛學的實驗觀察來解剖一下,如次:

  依科學的生理學來講:這一般人所認爲自我的身體,不過是髒腑、肝、肺、骨骼、筋肉、呼吸、血液………各機關所構成功的集合體。這許多集合的機關,也是由無數的一個一個細胞組合的各一部分的小集團。把這個整個的身體來觀察,乃是一個很大的、很複雜的小集團所構成大團體罷了。這個團體不是固定的,它的本身時時刻刻地把這團體以外的東西吸收進來,溶化成爲團體裏頭的成分;同時在這團體裏頭的成分,被排泄出去變成非自身團體的東西了。依物理化學來講:各個人的身體,乃是由十四種原素所組成的,無論什麼人的身體,沒有單元變成的。依佛學來講:是地、水、火、風四大所假合的。而平常人執定自我的身,依化學及佛學的四大眼光來觀察,無非是各種原素集成,沒有固定自體的東西。

  再爲稍詳細的說:如我們身體上所發生的呼吸,這口氣未呼出去的時候,是自身裏頭的東西;一呼出去的時候,變成自身以外的東西了。假使認呼吸爲自我,那末這個自我就忽焉在內,忽焉在外了──。而且一呼一吸,前後相續,沒有一口呼吸的氣是相同的;那末、不是更爲無數的我嗎?再說生理機關所組成的血液細胞,本來生長在身體以外的一切營養料,被我吃進之後,經了胃腸化學的作用,不適宜的渣滓,排泄出去,適宜的變成爲自己的血液細胞了。成了細胞以後,又不是一成不變的。依生理學上的說明:經過六七日,全身的細胞已統統改換過。假使認全身的細胞爲自我,前一刹那爲自我時,次一刹那就被排泄出去成爲非我了。平常不承認爲自我的營養料,一經吸收變成血液的時候,又成爲自我了。這樣、自我的忽成爲非我,非我的忽成爲自我,在這些我與非我之間,實不能指定那一種爲自我。

  依化學原理來講:人體是十四種原素所組成的,但覺得太專門了,還是應用佛學所講的地、水、火、風來說。怎樣叫地?凡是全身的固體,如毛、發、爪、齒、骨骼等。水呢?凡是周流全身的液體,如汗、血、涕、淚、唾、便等。怎樣叫火呢?即是全身的體溫熱度等。風呢?就是屈、伸、出、入的運動、呼吸等是。倘是固執地爲自我,則牆壁瓦礫等凡是固體的東西都爲自我了,那自我是不局于渺小的一身了;倘執水爲自我,那末洛陽江的水,和洛陽江以外的海洋的液體都爲自我了;執風、執火爲自我時,除身以外的吹動的風和溫熱的火,也都爲自我了。其實、一般的人是不承認這些爲自我的。這真覺得奇怪!因爲、身上的地等,與身外的地等,本沒有什麼區別的,在這沒區別中,卻強生自我與非我的分別固執!試將我們全身的固體的地還與地大;液體的水還與水大;呼吸的風還與風大;溫熱的火還與火大;這個自我究竟在那兒呢?所以、一般人認爲自我的,不過是常識上的根本謬誤。一經科學與最淺近的佛學推究,便不成立了。

  進一步來講:曾經過一番推論的哲學知識上所認爲自我的,這自我不是物質的而是精神的,或叫靈魂。但我們也可審問他:你所認爲棈神的自我,所指的是什麼東西?假定他這樣的說:倘使沒有精神的我,誰來感覺苦痛和快樂啊?這樣、我們來考察他所謂苦痛快樂的感覺,不過是心理的現象,沒有苦樂後面特有的自我;所以苦樂的感覺,就是苦樂的感覺。但有些人說:能知道這苦樂感覺的爲自我,我們不妨也作再進一層的考察:這能知道苦或樂的,乃是知識,知識亦是心理的一部分作用,知識後面沒有什麼自我的存在。又有些人說:自我是能行善行惡的行爲,人生的行爲既有善有惡,故必有一個自我。其實、行善行惡的行爲是有的,而在行爲的後面,主持行爲的自我是沒有的。所以哲學上所指的精神、自我、或靈魂等,都是沒有的。以佛學來分析,就是五蘊中的受、想、行、識;在科學的心理學上來解,唯有心理現象的感覺、感情,以及知識的判斷,意志的作用等等而已。

  照上面的推論,一般人所認爲的自我,和哲學知識論上所認爲的自我,在佛學的眼光來觀察,不過是地等四大色法的變動,與受、想、行、識心法的作用。用科學的方法去實驗,不過是物理、生理、心理叁種的現象。無論依佛學或科學的說法,這些物質的或精神的東西,在時間上講:時時刻刻地新的生起、舊的滅去,轉眼間全身全宇宙都重新變換過了。換句話講:沒有一個東西能占兩個刹那以上的;不過這新舊變換前後相續罷了。在空間上講:這個單位的個體和其他的單位個體,時時刻刻地發生吸力和抗力的作用,由吸力的作用,故和其他的個體聚合攏來組織成爲一個團體;同時因抗力的作用,又把其他的團體,或被其他的集團分散開來。這一聚一散的前滅後生,就是五蘊諸法離合的變化作用而已。所以、彼此此彼,事實上是互相通變的,所謂“天地一體,萬物同根”。平常人沒有這覺悟的能力,誤認自己幾十年的相續,以爲是個固定的自我,那裏知道這幾十年相續,不過同長片的電影很迅速的縱逝與前後相持的連續,不知者以爲是完整一個的活動!我們的人生,在這個大宇宙的幕上,不過呈其五蘊生滅幻影的連續,或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現象聚散變換而已,自我到底躲在那裏呢?

  怎樣叫唯心  五蘊生滅幻影連續的人生,物理、生理、心理現象聚散變換的人生,究竟能使之連續,能使之聚散變換,這偉大的權力,操在什麼高能的手中呢?這裏要注意!這偉大的權力,是不離開生物以外的什麼神或超越的東西;乃就是我們心理作用的活動力,是感覺、感情、意志、知識的集團所發生的活動力,能夠把生滅的東西連續起來,聚合的使之分散,分散的使之聚合。宇宙萬有的成壞變換動力的來源,都是依著心理作用爲中心點,爲出發點,爲歸宿點,這就叫作一切法唯心。有些人一聽到心的名辭,就聯想到我,以爲心就是我的別名。其實是不然的,所以說之爲心者,是指苦樂的受用,愛憎的感情,善惡的意志....這些集合起來共同出發的力量而言。不但各個人的自心的集團的力量不能分開,就彼人與此人之心理作用的力量,也不能絕對的分開。所謂“一人向隅,舉坐爲之不歡”;可見人與人之間心的作用,原是相通相應。再引用一句古話來講:就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沒有空間把它隔住,就是這一刹那心起來,其來源很久,其影響于將來也是很長。故我們一起心動念之間,沒空間、沒時間地普遍的影響到宇宙大集團的全體,各個的單位的一切。換言之,其他各個人們或生物的心理力量,也同我們一樣的偉大。故這大宇宙間的一切生物,一刹那一刹那的心,雖各各的盡管不同,而卻各各都互有相感相應的,沒有滯呆固定的,故可以叫之爲無我的唯心,或唯心的無我。

  從無我而唯心的理說來,對于唯心的問題,還要特別提出來講一下:例如上面所講的無我,是事實只有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現象存在;而唯心,似乎只有講到心的現象。在這、是有兩重的理由:其一、現象就彼此生滅的變化,其變化上雖有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現象不同,其變化的原動力都從心理的活動出發的,故物理、生理的活動,是跟著心理的活動而活動。其二、現在我們在學問知識上所認爲一切事實現象的存在,皆是存在知識中的。知識、不是剛才說過是心理現象的一部分嗎?故物理、生理的存在,也都存在在心理上。由上面的兩種理由,故談唯心,並不否認物理與生理,不過物理、生理都是心理的而已。

  上講無我唯心的原理,即是一種無我唯心的宇宙觀,拿這種宇宙觀的原理應用到人生實際的行爲,有什麼意義與價值呢?根據無我原理,應用到人生,就見到人生是最平等了。因爲、一方固知道無我,同時、又于各各假定的自身與自心,都彼此相通相應,互相變化、聚合、離散、生滅相續的,由此故能成立爲平等的人生觀。社會所以有不平等的發生,就限定一個自我範圍,除自我外的爲非我,于是將自我擡高,把非我的壓伏下去,就形成了個人、家庭、國家、社會、種族等的不平等。與自我直接或間接的有利益的,把它擡高;非自我或與我有違損的,一起壓伏下去,由此産生種種爭鬥。倘使全世界的人們,都能了達人生無我的原理,這擡高和壓伏的惡劇,就不會在人類的舞臺開演了。這是從無我的宇宙觀到平等的人生觀。

  再拿唯心的宇宙觀應用到人生觀是怎樣呢?平常人以爲所要作的事和創造事業的力量,都操在神或天的手中;于是人就要聽人以外的東西所指揮,人就失其自由的能力。不但神和天是這樣,就是這能力是存在于一切機械的物質東西裏面,那末、這變成的大宇宙,亦不過是一部大機械而已;而所謂人者,是這一大機械裏一個渺小機械的一份子耳!如自鳴鍾的一個小輪齒耳!這聽命于萬能的神、或機械的物,都是知識上的謬誤。科學雖能打破第一種的謬誤,而它的謬誤點,正是陷于第二者而不能自拔。依佛學的研究,物理、生理的現象,是不離心理作用的活動,人們所要作的事業和創造力,是各人的自由,不但不聽命于神,而且不聽命于機械的物質。再進一步,這機械物質宇宙的萬有,運用人們心理的力量,去認識它的真面目;同時、依自然活動力的法則,去改善人生,改進宇宙,使我人所處的國家、社會乃至全世界、全宇宙,把不良的舊習慣一一的將它消滅了,良善的、美好的新習慣,盡量的發達,直至于究竟圓備無缺陷新人生、新宇宙爲止境。這是依唯心的宇宙觀的原理構成功爲自由的人生觀。

  近代世界文明的進步,同這人類所大呼、所希望的自由的、平等的人生,成爲現代世界的大運動。但大都對于根據宇宙觀而來的人生觀出發點的原理,沒有看得清楚,所以、還沒多大的效果。佛學的自由、平等的人生觀,是從無我、唯心的宇宙觀來。其出發的動力,就是各人的心理爲中心點,這樣去作自由、平等的運動,才有把握,不會落空。全世界的人們都能依著無我、唯心的宇宙自然的法則去活動,平等、自由的人生目的就會實現了。

  今天所貢獻給諸君的,是與人生有密切關系的,不是高談與實際人生漠不相關的閑話。

  (芝峰記)(見海刊十一卷四期)

  

《從無我唯心的宇宙觀到平等自由的人生觀》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身命觀與人生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