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它反對民治,民治雖說個人都自由平等,其實並不是人人都自由平等,只有少數人自由,多數人反不自由。它反對一切經濟資源都爲少數人所享受操縱,同時,它又反對古代國家本位政治,所以就另成社會主義。這種社會主義,就是由多數個人合攏來組織成的集團,所有各種的利益,應當爲社會所公有,成爲公衆的大多數人的利益。總之、就是以多數人集團的社會爲本位。就是每個人的財産和學問智識能力,都不是你個人所特有或天所賦與,而是社會文化的遺傳,所有各個人的一切利益都應拿來貢獻給多數人的集團社會;但也不是國家的,只是社會集團公共所有,所以說“各盡所能”。而各個人所需要的,可以取于社會,由社會作公平的分配,供給各人的需要,所以說“各取所需”。這種政治,就是要將所有的各個人都使它發揮能力、各盡所能的去貢獻給公衆社會,再由社會分配給各個人的需要。
這裏面可以分作幾種;一、在社會本位政治極端發展之下,就要廢棄國家、個人,就成爲空想的無政府社會主義。二、有一種社會主義,由國家政府的機構來推行社會的政策;如怎樣裁製資本,優待勞工,辦理慈善,救濟殘廢,以及人民突遇險難等情形,國家都要負責去救護。但又有一種社會主義,它認爲只是空想的固不足論,就是國家的社會政策,也不過是施點小惠去安慰一般殘廢貧民,無益于事,因此另産生了革命的社會主義,那就是第叁國際的馬克斯的社會主義。國家都在少數資本家操縱之下,必須廢除國家;但在過度時期,還須以無産階級專政來執行政權,與資本主義國家對立。它的究竟目的,就是聯合全世界的無産階級來對資本主義國家進行革命,建成真正的無産階級的世界的社會政治。這種社會本位政治的理想固然很高,但事實上、民主國于社會政策很難接受,而國家本位接受了反去做侵略的工具。就革命的社會主義,也有兩種缺點:一、階級的排斥,從始至終以無産階級爲號召,使有産階級的畏懼抵抗;在這上面,必須經過大破壞、大流血,障礙難行。二、如俄國初革命時,人民受大饑荒,大殺戮,後來又漸漸采用國家本位和個人本位的新經濟政策,才慢慢的蘇息發達起來。所以社會本位政治的思想,唯一實驗者便是俄國,但它也幾經調和而變質了。
叁 政治起源于人類生活政、古來有種種解說,但近代孫中山先生解說得最明白,謂“政”即衆人之事,舉凡辦理公務、公役以及公家之事者,謂之行政。“治”是管理,管理衆人之事,便是政治。此基于群衆的公共組織,有如何之組織,即有如何之政治,其種種辦理和管理衆人之事的方法,便叫政治製度。此政治乃起源于人類之謀生活,大凡人生在世,最基本的就是能夠生活,故求生是人類最切要、最根本的事。起初只求個人生命的相續,後來又求種族生存的相續,這都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因爲人類的求生活,較之其他動物艱難,如獸有毛,鳥有羽,魚蟲有鱗甲,能禦寒冷攻擊,而人類則無,必須仰藉他物。至于飲食,起初都是自然而然的水果血肉,後來漸加以人工的製造。故人類之謀生存,不但是個人的活動,而且要多數人乃至群衆的聯合互助,才能得其生活。因此,在人類的生活上,就有政治製度的産生。這裏略分叁段來講:甲 采獵生活與個人自立據現在一般的人類學和社會學等說:采獵是人類的原始生活。謂人類初有時,大概與猿猴相近,而現在的猿猴已有好些地方比原始人類進化了。當時的人類,采草的嫩芽及果實而充饑,飲料則取冷水。野獸中的猛獸,人尚怕他,獵得小禽獸如兔、雞、豬、羊等,則食其肉而飲其血。人的生活雖困難于一般動物,但有兩種優勝:一、人身可直立行路,故有二手空出,可取物,可做事。二、人的頭能擡起瞻望,眼、耳靈活,腦比其他的動物進步;不但可采植物和獵動物爲食料,就是對極大的凶獸和猛禽,也可以想法避免或捕捉。以能用腦用手,故可用木棍石塊等遠擊飛鳥、走獸和遊魚。並能將鳥羽獸皮作衣,如我國古書上所傳的神農氏等,亦衣樹葉、獸皮。又因人的腦手靈活,更能用火;木棍石塊,猿猴雖然也能用,但不能用火,倘其能用火燒人房舍,則爲害何堪設想!故火爲人類最重要之寶貝,可用以禦猛獸,烹食物,改去茹毛飲血之舊習;就成爲熟食生活。進之能冶銅製器,所以波斯有火教,印度有事火婆羅門,特別尊重于火,因爲火于人類有特別利益的原故。
這種簡單的采獵生活,初用木石,進而用火,故能戰勝禽獸而生存。這時、一切需用都是取之自然:住則居地窟或山硐;路是由人多次行走而成;衣則用樹葉毛羽或獸皮;食則采果芽而獵血肉;都是取之自然。故當時的個人生活,很易自立,不須有固定的團體生活;縱使有點團體,乃是出發于本能的種族繁殖相續的要求。人在動物群中,是屬哺乳動物的,因人類要懷胎十月,初生飲母乳乃能生活,所以就有母子關系。而母的子女間又有兄弟姊妹,已經長成的也能領導幼小的去求生活;幼稚的小孩都須跟隨母親,于是便有生活團體,但非長久的。中國古書上說:原始人類,只認其母,不識其父。由當時尚沒有一定的婚嫁製度,小孩生來隨母親生活,故小孩只認識母親和兄弟姊妹;母親也只將小孩撫養成人後,便抛棄不管,猶如現今的牛羊一般。西藏的母系中心家族,也還有這種遺習。因有幼年隨母親及兄弟姊妹生活的關系,便發生相親相愛的感情,如母子的愛,兄弟姊妹的愛,自然而生,于是便萌芽了團體的生活。這種個人自立的根源,發展到現在,就成爲側重個人自由權利的個人本位政製。現代個人本位政治,固非原始采獵生活可企及,但原質上還是相近,所謂人類有天賦之自由。子女未成年之前,父母負教養之責,到了成年,就任其自謀生活;父母不負任何責任。男女婚姻,到了成年,則任其自由。如在中學時,父母還是管得很嚴;到了大學,就都讓他自由。但同時生活也必須自立,此爲西洋民治國民之一般趨勢。所以歐、美人往往有到了叁十多歲還不能夠結婚的,都是因爲不能自力維持小家庭的原故。由壯年的積蓄,到了老年,有養老金自由過活;所有財産,任個人意願支配處置。故這種政治,就在個人自立,使人人有獨立發展的機會。但古來成立群衆國家以後,曆時甚久,因國家政製的反動,又成爲近代的個人本位政治。故個人本位政治與原始個人自立生活,有其淵源上的關系。
乙 牧畜生活與群衆組織牧畜生活的起源,還是基于前面的采獵生活而來。獵得的禽獸等吃不完時,便將活的傷的畜養起來,這時所養的動物,以獸類爲多。其飼養的母獸,已經懷孕了的便産生小獸,當時人類見到這種情形,就發明獵取各種活的動物開始牧畜;于是,捉到活的不再打死,都一一飼養著。或挖土坑作陷阱以捉活獸。或用棍子綁石遠擊飛鳥,漸又發明弓箭、弓彈射擊,要是中傷未死,都給它畜養起來。畜字、即有飼養儲蓄之義。而畜養的野獸,經過相當日子,也就漸漸地馴變爲家畜。畜養的動物漸漸孳多了,便須尋找供給食料的地方,所以須將大群的動物率領遊行,使它繁殖;這所畜養的動物,多是牛羊之類。由于動物的飼養,對于人類的衣食住等生活,也漸漸起了改變:如衣穿獸皮外,並撐皮爲帳,織毛成氈以作遮雨露的篷帳和禦寒的臥被;見小羊牛食乳,初去取來爲小兒試吃,于是就發明以牛乳爲主要食品的生活。但牧畜生活發達了,不是一個地方能夠供給大群動物的飼料,因而要常常移動,這幾個月在這裏,那幾個月又在那裹,並將能夠保存的水草,收占起來備給牛羊食用。在遷移時,由這地方到那地方,或須經過一段長途,因此、必須有統率群衆的力量,方可將所畜千萬成群的牛羊,與同時養著的馬和駱駝,造成遊牧的生活,這也就是群衆集團的組織。如現今的蒙古還很相仿,它有一旗一旗的名目,一個群衆團體裏面便有一手旗子作它的標幟;每旗的群衆戶口和統屬是固定的,但住居的地方則不一定,時常可以移動。每個團體總是幾千幾萬人的組織,所牧畜的牛羊也幾萬幾十萬的大群。由于住處的不定,有時也居地窟山硐,但常共居帳篷;一切生活資料,都取諸所牧畜之動物。如帳篷就是皮毛所製,燃料就是牛糞,食品便是牛羊肉及乳酥;大概都出于各種家畜的生長。由這種牧畜生活進爲群衆組織,後來便漸漸進化爲社會本位政治。
在原始采獵生活中的人類,唯以個人爲主,兒女只認識自己母親,故現在仍遺留有所謂母系的社會。但其中一部分化爲牧畜的群衆團體時,便如大軍隊一樣的有組織,凡移動到一個地方,前有巡哨,夜有守護,不論是否有血統關系,都可共宿食于一處,今之蒙古包,還是這樣。如一群中之女子,到了成年,即有種已成年的表示。或照中國習慣作夫婦相配;但大多不一定配爲何人之妻,成年男子亦不定配爲何人之夫,不講究夫婦有別,一群中的男女夫婦是公共相通的,飲食也不計較彼此,過路的人也可以遇食便吃,有事共作,夜中與大群男女同宿。但這團體中是有首領統率著的,比采獵時強多了。現在的社會本位政治,固然比當時進步,但仍有淵源的關系。如所說的“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以及夫婦不用一定的配合,如俗傳之“公妻共産”等,推究言之,都和牧群生活有密切的關系。
由這種牧群生活,常時遷移流動,後來對于智識學問,亦漸漸的發明。如地理學,以當時遊動所經過的高山、平地、河流、沙漠,都能熟記研究;又如算學也漸漸發明,因爲牧畜生活,原是大群的組織,其人口、牲口、飲食、器具等等,均須有計算,方不致差錯遺失。由于行動遊牧的關系,出産的牛羊皮毛和乳酥,除供給自用外,也或與農家出産品相換,由這種以物易物的貿易,就發明了商業,後來便成爲趕集的市場。因爲住處不定,時常都須遷移,經過險隘地方,必須要保護,就有簡單的軍隊組織。武器、起初是用打野獸的棍木或弓箭等,…
《人群政製與佛教僧製》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