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人群政製與佛教僧製▪P3

  ..續本文上一頁後來也就造作成軍器。因爲仗著有組織的群衆團體,就發生強盜的行動,如強劫其他小的團體和農家的食物等。又如在河東望見河西有很好的水草,起初便遊泳渡河過去,後來設法用皮用木作船,大量搬運,于是就發明了航行。海邊的人見船在海上行動便利,就在船中住宿,或聚居海中島嶼。船到靠近陸地的地方,見岸上人家有食物,就登陸搶取。陸地上人見了追來,他就上船逃走,別人把他沒有辦法,這種人到後來就成爲海盜。如英、日等島國都是由海盜而進化成功的;所以商市、軍隊、海盜等,都是由牧群的組織而來。

  丙 農耕生活與國家建立牧畜與農耕並不能完全分開,于牧畜中也兼有很簡單的農耕,于農耕中也帶有很少量的牧畜,但農耕必須固定的土地乃成其耕種生活。起初的農耕者,只是將荒地耕耘,所種之物,如一季可收的谷類,或數年才能結實的果木類,因此、住居的地方也就自然固定了。但他的發生還是基于采獵生活而來,由于從前所采的果實,將食余的散在地上,便發芽生長,人類見它可以種植,就開始墾荒耕種。後來、關于土壤肥瘦的辨別,氣節雨露的經驗,農耕器具的製造,就漸漸地發達起來。

  這種生活,附著固定的地方,便成立了家。中國的“家”字,上面便是表示洞穴或草室木屋,下面就是一個“豕”字;現在鄉下的普通農家,也可以看到這種情形。他們住的很簡單的兩層房子,樓上住人,樓下就喂豬,或有把豬飼養在自己床下的。豕可作食料,又可産生肥料,它並不像牛羊要遠逐水草,粗劣渣滓甚至人糞,都可以吃;且行動笨拙,容易圈在固定的地方飼養,于是便成了家的成分。因爲這時有了家的建立,便成爲父系重心,家中一切,均由年長的男人作主,如起早睡晚,勤勞農耕,都由男人工作。同時既有固居的地方,而飼養的豬、雞……以及耕獲的食物,勢必要有固定的女人保管,于是便有一夫一妻或一夫多妻的婚製。家庭的一切,是由一男人當家長而負管理之責,因此、就有父、祖、高祖、曾祖氏族系統的遺傳。因有固定的一妻或是多妻,所生的子女也就很多,但都受家長的管理支配。後來子孫太多了,分出另居,聚成村落,就由家長而成爲一村的君主。因爲有了家的建立,後來的子孫,就知道有父子、夫婦、兄弟的家庭;或父親死後兄爲家長,弟爲輔弼,家長爲君,輔弼爲臣。兄弟多了,分居聚處,就成爲朋友,五倫都備了。但這時不過是以家爲國的基礎,並不能就算爲國。雖是大家族,但生活極簡單,都能自給自足。如女的飼養牲畜,收藏食物,煮製飲食,管教子女,以及養蠶抽絲作衣等──在製衣方面,蠶絲較棉早──。每家在習慣範圍之內,都能供給一家生活;但很保守,如一塊作熟了的土地,別人家要來侵占耕種,決不肯與;各種各食,彼此不相往來。後由弟兄之多,分成多家,便成小村,但每家每村都是自給自足的生活。

  在這種大家小村之上,後來所以能成爲國的原因,一方面固然是家的擴張,而最重要的關系,還是因與牧群接觸。起初、牧群的人或以牛羊毛等與農家在以物易物的商業交換;到沒有交換物件時,便去劫盜占據。叁五家的農村,就得受其牧群團體的侵害;而農家爲要互相防衛,才彼此聯合多家,成爲鄉裏,防禦牧群的擾亂。又因牧群的勢力大,占據了多量的鄉村,統治多數的農民,自成爲貴族,承受農村文化,役使農民爲佃奴,就建立爲國了。但國並不大,不過是數十裏或百余裏的地方。經過牧群的占據合並之後,許多的農村,都當他的平民。在多數小國之中如有知識、學問、武力、財産……都比別的強盛,于是就征服其他勢力脆弱的小國,成爲各小國的首領。有了首領,一切事業、文化、道德等都漸漸發達起來。被他征服了的小國,就受封爲公、侯、伯、子、男的爵位,自己就成爲一個大國。在沒有被征服統治的小國,爲要保衛自己,聯合許多小國以禦外侮,另成爲聯邦的大國,由此而有現代國家本位政治。

  由這農耕生活中,也發明各種的文化:如天文學,是從農事上,要知雨水多少,氣候怎樣變化,一年四季中之時候長短,月亮到什麼時候圓缺,星鬥何時移回轉變……在他們固定的居地經驗發明的。文字,也是從農耕生活中發生,因有家族的傳承,祖宗之遺事,須有記載,所以便發生結繩記事──現在廣西邊地居民,還有此種遺風──。但容易錯誤忘記,便發明打土磚作符號,後來在土裏挖到銅鐵,便镕冶打磨成刀,才刻于竹木上,以成爲象形等文字。但都是以語言音聲爲根據而成:如記牛羊,就刻牛羊形狀,並仿其叫聲以讀。無聲的山,就刻個山形。經過幾千年的變化,就成功了文字。因有了文字,能把古代相傳和他人的感想都記錄流傳,而知識學問才飛快的發展。牧群占據了農家的鄉村,見到他有文字,受之以同化。如中國的伏羲,猶是采獵時代;到了神農,才入農耕生活,所以在那時就有家族村落和宗法社會的建立。黃帝則是西北方的牧群民族的領袖,他侵略進來的時候,幾千個小國,都爲它製伏統治,才創成了大中國。堯舜時執玉帛者萬國;在周武王的朝代,還有諸侯八百;所以中國也便是這樣建立起來的。再如八卦,便是進化成文字的開始。當初、“大抵叁等畫,代表天地等現象,初用以記寒暑水旱一年間所經過之天時,或記牛馬豕犬谷貝等一己所有之財産。……後來又因之以爲占蔔之象,故卦之本字爲圭,後加蔔邊”。同時、由農以發生工業,男子出外務農,女人則在家裏以竹木製造器具,或以蠶絲作線織綢等,甚至細巧如繡花之類,都能作得出來。而農人在忙時很忙,雨時冬時,因爲很閑,也在家工作。所有製成的物品,出與他人交易,因此更增盛商業。由于祖宗相續傳流之遠,學識漸多,就要有專門教學的人,在學問的傳授上,又發生種種的禮儀,如祭祖、祀土地、山川神等。這種信仰上一定的禮節和知識,更須掌教的長老爲傳授。或一家掌教的家長,一村有村中的長老,爲衆人所信仰。他一方面以學問教授人,一方面又與人作占蔔吉凶,祭祀鬼神,消罪祈福等等事情。古傳所謂有所謂太史、太蔔、太祝。太史、是傳記過去之事的,太蔔、是占測將來之事的,太祝、是祭鬼神而祈禱的,太祝後來就是成爲中國道教的巫觋,也便是原始時代的宗教僧侶。因此,在農耕生活中,就發生了天文、文字,及工、學、宗教等。與牧群生活中發生的算學、地理、商業、軍隊……的各種綜合起來,就成了人類整個的文化。但在這裏面,又有了階級尊卑的區分,如印度的刹帝利,便是貴族,但因承受文化,掌教的婆羅門,反而成了最高階級,而商、工、農奴,自然的更居下層。這就是農家生活與國政的關系。

  四 人類生活與宗教起源就一般的宗教說,從最低的到最高的,有各種各樣。有人謂“佛法非宗教非哲學”,這是指狹義的宗教講。現在從廣義的宗教來說。如基督教、猶太教………而佛教也還是宗教之一。不過宗教這名詞,有多種解說不同:據希臘拉丁文字的語根,宗教含有約束人心的意義。現在通用的宗教名稱,是由西洋經日本翻譯來的,中國沿襲承用。在中國的佛書上也有宗教的字義,但宗與教是分開的,即所謂宗下教下。這是據楞伽經所講宗通說通的意思,宗通即宗下,說通即教下。現在所要講的宗教,不是中國分開的說法,然要說明高等宗教,這種分開的說法倒很適當。依實踐修證而親自證驗到內心境界的名宗;依所證心境用言語文字宣布出來而教化他人的名教。簡單的說,自證名宗,由自證而教他名教。在此種意義上講,佛法才真正的是宗教。由修行實證到的,不是平常的見聞覺知智識思想言語文字所能企及,而超越平常的智識思想言語文字等等,是聖人心內親自證驗到的真見境界,自己才能明白。別人如要知道他的心境,也須如實修證到乃能獲得,所以是超出一般思想文字之外的,是神秘的,佛法謂之不可思議的,秘密的。故真見道的心境,是一種超越而不可思議的,易其名謂之神秘;以此爲根本特質,由不可思議而超越平常智識思想的自證心境中,施設種種教法出來,教化他人,則名曰“宗教”。這宗教意義在佛教是很適用了,但在一般較低的宗教則不能適用;不過把這種意思說得淺一點,亦或可用。在有些宗教教徒看來,平常人的力量以外有他種的力量,爲常人不可窺知,不能顯現的,是由人的偶然靈感或特殊的神人才能有的。這些低等宗教,如中國之巫觋,有神附身,能夠降神,能說平常人所不能說,能見平常人所不能見,越出人的知識能力所及,而起人力以外神秘的不可捉摸的現象。因有這種神秘的東西作根本,它的言語行動有種種特殊的方法,以發現人們之外的特殊事象和力量,或能降禍于人,或能賜福于人,或能使人曉得些人所不知的事物,或做些人力做不到的事情。在這種神秘之中,使人覺得奇怪,便發生信仰和依賴,就成爲一種宗教。這種宗教,說到最高的地方與佛法可以相通,因佛法有其超人以上不可思議的心境,非常人所及,唯有信仰歸依修證乃能獲得。故推之爲最高,亦可與佛法相容。放之最低,如起碼的拜物教,信鬼教,乃至信仰一件動物植物──如信一“樹”爲神,便燒香供奉,以爲此樹有人以外的特殊力量,與人禍福,治病發財,求甚麼得甚麼,使人信仰依賴,得到人所得不到的要求。再如普通人家供奉祖先,所謂家有家神,以望其保佑子孫,賜福消災,在人心上總是有種神秘的力量可依靠信賴。所只講到最低,也還是這宗教的意義。這神秘可依賴信仰的東西,在人類的無形中,由一家一村至一邦一國,都有這種共同的信仰,而成爲一家以至一國的精神上共同的趨向約束。一切日常生活禍福,都在這種神秘力量的約束中,他能滿足人的要求,能爲人的信賴,所以便是人們共同精神上的團結力。這樣、由最高到最低的宗教,便很廣泛,其起源亦可依人類生活中去探討。這裏略分爲叁:甲 農家牧群之原始…

《人群政製與佛教僧製》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菩薩的政治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