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與美

  佛法與美

  太虛

  ──十七年冬在法國巴黎佛教美術會講──

  一 美與佛的教訓

  二 佛陀法界之人生美

  叁 佛陀法界之自然美

  四 從佛法中流布到人間的文學美

  五 從佛法中流布到人間的藝術美

  六 結論

  一 美與佛的教訓

  佛陀教誡諸弟子,作不淨觀,觀人的身命,以及萬有的身命,皆爲不淨,使之厭離而不貪著。不淨觀即不美觀,此即觀人等自然界爲不美;人等自然界既爲不美,則依此自然界爲質素而人造之技術的文藝等,亦無美之可言,自爲當然的結論。且佛陀又說人或人而上的有情類,于五種官覺上,感的美色、美聲、美香、美味、美觸所生起之愛,與貪財、貪淫、貪名、貪食、貪睡,都稱之爲五欲。這兩種五欲,皆是牽引人等有情流轉于生死輪內,使其不能進化而達于高超之宇宙的。是則人類等自然界由佛陀的不淨觀說,根本上不承認人等宇宙中有美的存在。又由佛陀之五欲說,則以人等若誤認爲美,而起心貪欲,即爲漏落于生死輪的苦因。故似乎我們在我們的宇宙中承認美的存在,以之而有審美愛美的心情,皆爲佛陀所說之法中不容許的。雖然、此僅爲大乘佛法對于低等不完美的宇宙,所下消極的、否定的觀察,亦即爲大乘過渡的小乘法觀察,但決非如佛陀之普遍的、無限的宇宙觀察。以佛陀所成就之最高的、完美的宇宙來比較觀察人等的自然界,猶是進化未臻極高度的完美宇宙,故人等未可茍安于進化未臻高度的不完美宇宙中,不更求向上的進化。若爲更求向上的進化,則自然方面須認清人等的宇宙未爲完美,不足貪戀,然後一方面乃能勇猛精進的以創建更高更完美的宇宙。故佛陀的法中,又表現爲佛身相好的人生美,及佛國莊嚴的自然美,以爲積極的、肯定的之進化趨向。譬之對于社會主張革命的一方面,消極的否定現在社會爲不美,乃有必須打破之意義。一方面積極肯定將來社會爲較美或完全美,乃有必須創成之意義。依此必須打破及創成的意義,乃有社會革命的實行,及社會進化的實現。佛陀是對于宇宙主張革命的,故對于人等的自然界觀爲不完美,使更進求佛身、佛國的完全宇宙;故以觀不美爲破壞之手段,要求由較美至于完全進化及建設之目的,以要求由較美至于完美。故佛法從積極上肯定了審美愛美的觀念,而有佛教藝術美之湧現。

  但佛身、佛國的完美宇宙,雖不是理想的、假說的,也有是已成的、且現存的,但其已成的、現存的完美宇宙,原先是從我們一樣不完美宇宙改良進化而成的,故我們的宇宙雖未見完美,須要更經重重破壞與重重建設,但已有進于較美而成爲完美的可能性,故可即由人生未完美的宇宙,改進爲較美以至完美的宇宙;並不是觀人等的宇宙未爲完美,即可抛棄了離開了而別走到一個已成的、現存的完美宇宙中去,故此是佛法與別的宗教不同的地方,而又是與改革不良社會爲良社會的社會改革家相同的地方。由此、遠之可以莊嚴自然界而造成淨佛國土爲工作的菩提薩埵,叫做宇宙的更造者;近之亦可叫做社會的改革者,叫人們勿貪戀著已成的、現存的未完美的美,應發揮可由較美進至完美的可能性,不憚改地以創造更美更完美的人生美與自然美,這才是佛陀的教訓!

  二 佛陀法界之人生美

  法界、謂一切法的總和,等于通俗所雲的宇宙。故佛陀法界,即佛陀的宇宙。瑜伽等論、以佛陀的叁十二大丈夫相,及八十隨形好,與十八不共法,叁不護、四無畏等,描寫佛陀的身及心之綜合的人生美。佛華嚴經以如來現相毗盧遮那佛不思議法,如來出現等品表示之,而總略說爲如來十身相海品,及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所謂:如來頂上有光照一切方普放無量大光明網等叁十二大人相,眉間有遍法界光明雲相,眼有自在普見雲相,鼻有一切神通普見雲相,舌有示現音聲像雲等相,腭牙齒唇等有示現不思議法相,胸臆等有吉祥海雲等相,手有影現照耀雲等相,指掌有現諸劫刹海漩雲等相,陰藏有普流出佛音聲等相,臀脾腨等有莊嚴海雲等相,足有一切菩薩海安住雲等相。略況爲九十七大人相,廣析爲十華嚴世界藏世界海微塵數大人相,一一身分衆寶莊嚴。

  更以隨好光明功德,顯示由佛陀之身心美,與種種人生宇宙交涉而起之業用美,所謂:如來有隨好名圓滿王,隨好中出熾盛光,照十佛刹微塵數世界,遇其光、聞其聲、蒙其香者,皆得展轉向上增進,成就善行。

  即以如是色心、自他、主伴等,至無障礙之人生真相,以爲相好莊嚴之佛法界人生美。

  叁 佛陀法界之自然美

  摩诃衍經論中,敘述出過叁界諸妙淨土所有莊嚴美妙,深廣無窮。華嚴經之世主妙嚴、華藏世界等品,尤敷衍無盡。所謂:

  其地堅固,金剛所成,上妙寶輪,及衆寶華,清淨摩尼以爲嚴飾,諸色相海無邊顯現,常放光明,恒出妙音,寶網香璎周匝垂布,寶樹行列,枝葉光茂,宮殿樓閣廣博嚴麗,諸莊嚴具流光如雲,從宮殿間萃影成幢,無邊菩薩衆會鹹集。

  又如世界成就品中,所謂:

  世界海起具因緣,世界海所依住,世界海形,世界海體性,世界海莊嚴,世界海清淨,世界海佛出興,世界海劫住,世界海劫轉變差別,世界海無差別門。

  廣明無限虛空中無數無量之世界,如網珠交映,光影重重,相攝相入,相壞相成。即以一多、大小、永暫等互無障礙之宇宙真相,爲常遍圓滿之佛陀法界的自然美。

  四 從佛法中流布到人間文學美

  佛陀流布爲人間之美的文學,有其次第。佛陀住世之時,雖已有貝葉書之寫誦,且以有文飾才之大迦旃延,爲十大弟子之一,然重在悅可衆心之佛陀說法妙音,及一般聽衆對于佛陀之稱贊歌誦,猶未具體表現于文學。已而有第一次、第二次、第叁次之叁藏結集,尚傳持于口誦,及著爲質樸說理之經、律、論等。佛滅後五百年,有大詩人馬鳴,著佛本行贊,文辨斐然,爲一般印度人所傳誦;于是佛教遂于印度民族中,發生偉大之美的文學。已而大乘之法華經、華嚴經、及稱贊諸佛淨土經等次第流傳,在印度文學中乃呈深博雄麗之奇觀。傳入中國,于中國濃厚之文學風氣中,演生爲天臺宗、華嚴宗、淨土宗諸派之學說,類皆臻文學作品之上乘,其影響于中國六朝、隋、唐以來之學者殊钜。尤以中國之禅宗文學爲最奇特:一方則超脫一切經、律、論、疏之學說拘束,直探赤裸裸地佛陀真覺界;一方則應用風光景物,細語粗言顯第一義。故既用當時的通俗話,以表其當時妙悟之真理,創成極優美之語體文學,又創成許多詩歌等形式的玲珑活潑韻文,開出一中國文學中特殊之面目。朝鮮、安南、日本等,皆承此流風。至由佛教之文學,成爲西藏、蒙古、及錫蘭、緬甸、暹羅等之民族文學,更不待言矣。

  五 從佛法中流布人間的藝術美

  藝術美、姑略分爲建築的、雕塑的、音樂的、圖畫的以敘述之。此等美術,皆濫觞于佛陀住世之時,若祗洹精舍、竹林精舍等,屋宇之建築,以及靈鹫山等岩窟之禅室,今已爲發掘古物者之所稱道。他若佛史上有名的旃檀佛像的雕刻,比邱等讀誦之有音律爲節,起居之有樂器相應,而壁畫亦發其端者。其後、與希臘、波斯等美術相影響,先有表現佛淨土之宮殿建築、形像雕塑,而佛教之音樂、圖畫等,亦以之日滋。中國承之,有梵呗等音樂,及諸塔像、圖畫等,後期演爲真言宗的風尚,其四曼陀羅之陳設,叁密相應之儀軌,尤完全以組織的調和的之建築,雕塑、圖畫等藝術,以爲體達其理觀,摹寫其實證之工具。至今考征之,由印度傳于西藏之佛教藝術,及由中國傳于日本之佛教藝術,爲全世界之研究東方藝術者,所稱美無窮者也!

  六 結論

  然佛法之文藝美,乃出于佛智相應之最清淨法界等流者,應從佛教之文藝流,而探索其源,勿逐流而忘源,方合于佛法表現諸美之宗旨,是則所應鄭重申明于研究佛教美術諸君之前者也。

  (見海刊第九卷第十二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