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論火葬與國民之福利

  論火葬與國民之福利

  太虛

  一

  生養死葬,爲處理人身一世之原始要終大事。茲專就人身死後之葬事言之,其措置之辦法,約爲四端:一曰露葬──天葬,由子孫親友于死後裸棄之深林曠野,能在數日間得鳥獸蟲蟻等食至僅存白骨爲善,否則認爲罪孽深重。親子等當爲忏悔祈禱,俾獲殚盡而止。此殆爲適于遊獵民族地多林野之遺俗。吾國哲人莊子,嘗依此示其達觀:

  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莊子曰:“吾以天地爲棺椁,日月爲連璧,星辰爲珠玑,萬物爲齋送;吾葬具豈不備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鳥鸢食夫子也”。莊子曰:“在上爲鳥鸢食,在下爲蝼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二曰水葬,死後由親故以獸皮等裹而棄之河海長流,飄沒而不返,而不問其是否

  爲魚蛇龜鼈之所吞啖。此或出于濱水以居之漁民慣習。文明之世,與前述露葬,均已鮮有行者也。叁曰土葬──地葬,有先爲衣衾棺椁而後痤埋入土,且封石植樹成墳者,中西國俗,大抵皆然。有裹以白布或裸屍以坑埋者,似聞回、猶二教行之。此以農牧民俗,安土重遷者爲最適。四曰火葬,此或發端于工商民俗,而佛教首倡行之──自佛陀與諸阿羅漢皆火化其身,留堅骨或舍利,贻信徒供奉──,頃頗爲文明國族仿行而未能普遍,然爲此後人類所最宜通行之葬製,可預蔔也。他若埃及等藥浸不腐之木乃伊,古禅德坐脫──不壞之肉身供,則由少數特殊富貴、特殊修養者偶爾有之,不爲一般人式。

  二

  今于死葬之成爲問題而猶待解決者,蓋惟土葬火葬之孰善而已。土葬于慎終追遠民德歸厚較優,以爲子女者皆得身于父母,對父母遺身,衣衾棺椁入深土寢安之,可稍慰其孝慕之情。然實依憑于農業家族,宗法封建社會,進至工商國族之社會,已有“

  德其所德而非茲所謂德”之感。況因緣土葬而致久喪、厚葬叢弊,古時墨子已非之。近世則更緣此而滋衆害,已不勝偻指爲計。試略言之:一、今世人群之所重,近則爲國家民族之公利,遠則爲世界人類之共益,家族已非複社會重心,而宗法封建,且爲現代國民應化除之障礙。而近就國利言之,國防交通之建設,如軍港、兵營、要塞、飛機場、鐵路、公路等,占地已廣;又于教育之體育場、學校;民衆娛樂之公園、運動場;煤鐵等開發之礦山等,在在皆需用大量土地,即深山邃林亦將更無荒曠余裕,設猶年增月加作占建墳墓之用,必將妨害于國利。二、今世國力之強,胥基于民力之富;而民力之富,則由生産之皆工業機械化;由農礦而商市,一切工業機械化,則皆以火力電力爲中心,農業非複生産力唯一基本,而在火電威力開發之所至,非唯不容有蕪廢之地存留,即山林田土亦浸化爲集體農場,難以分據割守爲永享安寢之所。若猶將山丘土地擴占無已以充墓冢,則必致爲痤死屍而妨害國家建設所基、人民生活所資之生産力。叁、況因于土葬,世人每多建築高墳大莊,以耀觀鄉裏,互相效羨,踵事增華

  。或本人預爲身後名,或子孫追爲父祖榮,恒汲汲竭財力廢生業而爲之。近年各地方政府往往拆除民墓,而以國葬、公葬酬庸,又蔚成風氣,未革奢習,轉增侈糜,不但消耗民財物用,其藉死屍占奪生人之山場田地者益日以廣,則新工事無以興,而舊農業亦將不容存矣。四、由土葬而沿習爲中國千百年來最大之陋弊者,更有陰陽風水之說。此作始晉郭璞,而謬種流傳,迷風廣扇,積世而僞執彌堅。有爲爭風水墳地而械鬥構訟積仇數代者;有因利長房不利幼房,利此房不利彼房,或刻意覓佳風水不得,致稽葬至數年數十年者;有于一父屍或一母屍,諸弟兄析骨而分造數墳以各事避趨者;有惑于此年利此方向,彼年利彼方向,或此一風水者說此佳、彼一風水者說彼佳,而一年或數年或數十年,將父輩或祖輩等墳屢遷葬者。種種迷妄顛倒,利用先人屍骨爲本身或子孫避禍邀福之工具。則入土爲安,藉妥先靈而慰孝情之本意,亦胥忘失也。此舉荦荦大者,他若血肉潰腐,毒氣蒸發,致生人疾疫;及狐掘狼攢,盜發兵掠,每反招骸骨暴露諸患,不獲盡述。

  叁

  惟近代都市所行公墓之製,雖亦爲土葬,而已能大減上述土葬諸弊,足爲葬事之改良,應先提倡。聞政府今後于國葬、公葬,亦將采公墓製,差可爲民楷式。然究未若火葬之爲善:一、火葬焚余之骨質堅白,仍可留作親友之紀念。二、聚貯方尺骨壇,可絕不多占地面空間。叁、經電火毀煉而穢滓隨煙氣俱盡,不惟更無蘊毒流播,且亦令重濁皆化、輕清上升。四、化以電火熱力,亦符形質分合變化之物理科學。五、于今電火爲生産力中心之社會,尤契時代機勢。六、牽于榮耀之念,風水之說,所起侵地糜時諸陋弊,更可皆一掃而空。故真有心于葬事之改善者,決唯火葬之提倡與實行而已矣。然不破千百年來固結人心之風水迷執,則難息覓葬佳地以求福之妄想。而無錫有極精風水之尤、翁二君,既著其禍福征驗者以告人,結論則謂:最好能火葬而廢土葬。因一葬于土即爲時方所製,二十年或六十年佳者,必變爲不佳;則家運人事反受製于外,曷若火而空之,而壹可操權在己,自求多福。此其就風水以言禍福,在深

  信風水之說者,當益可啓發深省!況世之自然生化,于佛說皆因緣業報,器世間爲有情類共同業感,主變之力在于有情。祖父子孫于身雖有較密切關系,然所遺屍體已僅藉共變余勢而暫存,雖未嘗非影響人生好惡之增上緣所緣緣一份。但按之並生同時一切有情無情衆緣關系,親屍葬地亦才爲無量衆緣中微劣關系之少緣耳,遽執之以雲爲子若孫者之人事盛衰家運興敗皆出于是,實陷執偏概全倒果爲因之大謬!凡有理智者,皆應決然舍之而不爲惑。則于葬事,亦求死者生者兩俱利益,爲理得而心安已。

  四

  居今世以言契理契機而存殁俱益之葬事,固莫火葬若。然猶有待論決者,則人子不忍睹所親遺體焚化之情也。惟火葬之先,斂以衣棺既同,則于棺內遺體已皆無所睹。若推想其入土而潰爛,亦何異置火而焚化?故專就處理屍體以言,土葬火葬,實無軒轾,舉之火不安,閉之土獨能安乎?亦同爲無可奈何不獲已之事而已!然火化上升輕清、而土朽下沈重濁,于氣質已分升墜;況火余之骨,堅潔可觀,如有某一身分不

  壞及成舍利珠等,彌可珍異,豈同一棄于土,終古長瞑!而此猶限形質以言,若進談心識,于惑業報之死生相續,轉生他報,固已舍前體如遺矢。然據灌頂經卷六雲:“若人生平無善無惡,命終不現他異熟業,于自墓中藉骨骸余氣報爲鬼。有祭祀者,亦得享受。骸骨既朽,則失所依,別求未朽無主骸骨附之”。則冢中屍骨可牽墮自識爲守屍鬼,淪于鬼趣;亦易招致其他守屍鬼以爲祟。豈若焚化,更無余戀,諸趣十方,乘業往生爲便易哉!要之、執惟形氣死即散滅,則亦無人情安不安可論。若推不安之情而認有不斷之心識,可乘業而轉生,則更當深信死生業報相續之佛教,行佛教之火化及修佛教之法事,以資益乎先靈矣。

  五

  中國民族福利系于改用火葬者殊大,已如前述。而推進實施之有藉于佛教,不惟火葬原出于佛教,亦以中國民族爲文化深而情感厚之民族,非佛教質謝識遷之義理,不足以破惑堅信;非佛教修福資冥之法事,不足以慰情盡孝。況今每縣之僧林佛寺,

  大抵皆有通行甚久之“僧火化窯”,因勢利導而改進爲“民族火葬場”,既免庸俗驚駭阻撓,且費輕而舉易!尤便就寺僧修超薦之法事,誠吾國有志國利民福人士及佛教缁素所同應力倡實行者。乃擬簡明辦法如下:

  一、每市縣擇一較大佛寺,或改設或新設民衆火葬場一所,附寺由僧管理。

  二、每火葬場,或用新式電爐,或用改良火窯,就財力所及酌行。

  叁、死後或唯斂衣衾,或入棺,或裝龛,均可送火葬場施行火葬。在其時可就寺作度亡法事,並會親友殡祭。

  四、就寺當更設藏骨塔,中空而多級,每級皆可環置骨壇數百,則火余之骨,各置一壇供設塔中,親友仍可常去巡禮。

  五、當製定舉行火葬及拾骨入塔等法事儀軌,務令莊嚴誠重,有以達哀敬而盡孝思。

  二十六年十月,在重慶。(見海刊十九卷一期)

  

  

✿ 继续阅读 ▪ 佛教與素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