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悼熊秉叁張仲仁兩先生
太虛
熊、張兩先生之道德文章,政治慈善,已皆爲世人之所共知,茲不贅述,而比因國勢危迫,熊先生方以憂傷暴卒聞;而張先生又突來被辱殉節之噩耗,張先生之乾坤正氣,尤使全國人心震悼爲中外之崇正義公理者所同欽仰,亦實中華民國可歌可泣之一頁榮哀曆史!余自民國八年講維摩于故都,與兩先生相識以來,叨有十八年之友誼,悲感不能自已。試就兩先生于佛教之關系略言之:秉叁先生民元至民二間任國務總理之時,正值國事未定,全國佛教僧徒寺産大遭豪猾摧殘掠奪,八指頭陀寄禅老人奮起率全國佛徒爲護持及振興佛教之運動,組設中華佛教總會,全國佛徒公舉寄禅老人爲會長,並得先生欣然擔任爲副會長,于是民二後佛寺僧産始奠保障基礎。已而先生謝絕政治生涯,辦香山慈幼院等,二十余年來專從事救濟生民之慈善事業,對于南北各方之弘護佛教法事,靡不隨喜參加。民八、故都人士發起講經會,請余講維摩诘經,因是時與先生往還。前冬在滬上與先生晤別,適周二年,而先生憂國心重,並因所辦平滬之慈幼等公益概淪敵區,竟于香港身故,能不追念護持佛僧之功德,告吾全國佛徒以同聲一哭也哉!
仲仁先生藹然仁者,民八故都講經會,蓋嘗與莊思緘先生等共同倡導。旋隱居吳門故裏,民十四曾發起于蘇州北塔寺請余講仁王、楞伽諸經,有李印泉先生等昕夕晤談者曆叁月余。自是先生潛心誦佛,雖未始出爲號召宣揚,而在吳縣在蘇省每關于拯濟人民疾苦,保全地方名勝,護持僧寺,解救危難,固無不本菩提心菩薩行以行之者,則先生乃佛心而儒行者也。宜乎有此高風亮節之末後光明,以彪炳宇宙,照耀人寰,植立中華民族複興之元氣!
嗚呼!兩先生逝矣!余尤有深感者,則吾全國全世界之佛教徒,幸毋空談自逸,當持般若禅定,學兩先生之救人濟衆,則世間乃得佛教之真益。 (見海刊十九卷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