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醫慈濟院緣起
太虛
世間諸苦,莫苦于病,救濟之功,醫藥爲大。佛稱醫王,菩薩名藥王,藥王雖在以法藥醫煩惱病而根本救濟,然人身現前之病苦,尤爲迫切,本佛教慈悲施診施藥爲醫治,豈非四衆佛子當務之急哉!民國十四年,余講楞伽于甯波天童寺,聽衆中識雲岩法師。十九年入川抵渝,法師首接余至慈雲寺,則方在營構伊始也。二十六年重至,已輪奂一新,雄峙江上,偶生一大醫院之想像。二十八年,佛殿完工,惜法師遽謝塵世,其法子澄一、覺通繼任方丈監院,維持不替,蔚然爲陪都唯一可供瞻仰之佛刹。二十九年,又得沈乙夫居士以大衆慈善醫院名,延國醫送診施藥于寺,適應一般貧病之需要,德莫大也!頃鍾益亭居士、覺監院、雷心佛醫士等,念斯事應共持續,漸圖擴充,就咨于余。余憶振濟委員會曾設中醫救濟醫院,今可先名佛教中醫慈濟院,以符佛教徒就佛教寺院延中醫施國藥而救濟貧病之實。他日漸備醫院規模,再進名佛教中醫慈濟醫院。聞皆喜躍,乃廣征仁人善士,同襄盛舉。慈雲寺之爲佛教一大醫院,終將實現于未來際欤?則助雲岩創寺以至今後續擴醫院諸大德,與渝水巴山同會法身性海而無盡矣!(見海刊二十叁卷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