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彌勒上生經講要序

  觀彌勒上生經講要序

  太虛

  彌勒在釋迦教系中,爲發起妙有之上首,與文殊遙相應答。最奇者,以菩薩而現比丘相,爲釋迦弟子,此則以在此界補處當來,故不同于他方之化現菩薩也。其所宣說之唯識法相教義,在李唐曾盛宏一時。有宋以降,禅、淨大興,佛徒幾不知有彌勒教義及兜率往生之說;甚或依彌勒示化之布袋和尚,而創爲種種邪說。

  太虛大師深研彌勒教義,廣說彌勒上生經,使佛徒知西方淨土外尚有此同界同業之人天淨土,功德殊勝,匪可思議!近更住持彌勒示化之奉化雪窦寺,故惺客歲在閩院與大師清談之際,曾主張以雪窦爲彌勒紀念道場,列爲五大名山之一,而申其說如左:案教中文殊大智、普賢大行、彌勒大慈、觀音大悲,皆有對待相成之密意,不可或分。我國向列之四大名山,以地水火風四大爲標幟:五臺之文殊表智屬風大,峨眉之普賢表行屬火大,普陀之觀音表悲屬水大,九華之地藏表願屬地大,至曆劫以慈心叁昧著稱之彌勒識大獨付缺如,此缺陷者一也。

  密宗曼荼羅中,以普、文、觀、彌四菩薩表四智化身而成四佛,合爲中臺八葉。使我國佛迹只具四大名山,不立彌勒之道場,是中臺八葉中缺北方成就佛,四智中無成事智,亦顯國人慈心不足,彌勒不化,此缺陷者二也。

  參以中國五行生克之說,普陀在南方屬火,峨眉在西方屬金,五臺在北方屬水,九華在中央屬土,惟東方木位空虛無物。春木不動,萬象皆滯,若離慈心,所有一切皆成魔業,此缺陷者叁也。

  基于上述理由,若以奉化雪窦爲彌勒道場,列爲五大名山之一,以九華表中央無障礙智,依地藏大願執持一切,如是四方四智一切圓成,不獨可以貫通中印之思想學說,且可預兆彌勒教義之重興。千載之秘,待時而興,因緣殊勝,不可思議!蓋太虛大師以不世之人,精研彌勒教義,而複住持鄰近彌勒應化之道場,天造地設,可以補我地理曆史上之缺陷,謂非千載之韻事可乎!

  此說、頗得大師之印可,故今春特在雪窦宣說觀彌勒上生兜率陀天經以發其端,特來書欲惺序其梗概。竊以法身真常無所不在,固無所用其紀念;若夫化身示現,形同人事,俨有去來生滅之迹,則其因緣感發,啓人至深。是則彌勒之示現布袋和尚于奉化,今得太虛大師而住持之,香火因緣良非偶然!故于大師宣說彌勒上生經之際,特唱雪窦爲五大名山之議。並願大師于雪窦中,依華嚴教義建一彌勒樓閣,俾由兜率內院而即入華嚴法界,攝九世于一念,現龍華于今日。法界有情,有願彈指即入彌勒樓閣者乎?請自朝禮奉化雪窦始。癸酉之春,常惺序于海陵光孝寺之碧雲丈室。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