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僧谒太虛大師談話
太虛
──二十四年十二月在汕頭佛教會──
歐洲拉特維亞國僧人法師帝釋鳴與其徒慶喜,信仰大乘法,茹素奉佛,于去年十一月叁十日由暹邏來汕,駐錫于汕頭佛教居士林。時值太虛法師莅汕演講,遂于本月廿五晚往佛教會參谒,並面請開示。蒙太虛老法師接見,由記者譯述作如下談話:首由帝釋鳴法師陳述來意:“前在歐洲,聞悉大法師駕臨法國巴黎,余師徒二人素仰法師碩望,決意前往瞻仰;惟當予等到巴黎時;法師已經轉往德國柏林;當即轉往柏林,豈料抵柏林時,法師又已離柏林前往英、美。自思今生無緣,數數相左,未能瞻仰法師豐采,心中不無惆怅,而仰慕之殷,亦因是而愈切!至去年,由暹抵汕,聞悉法師住錫廣州,宏揚佛法,本欲買舟前往,奈因人地生疏,無人介紹,誠恐到廣州時,法師或又他往,豈特徒勞往返,且因經濟問題無由解決,是以未能如願。後聞得法師不日來汕,心中不勝欣喜之至。今專誠奉谒,希不吝珠玉指示一切,以啓蒙昧,則荷感莫名矣”!
太虛法師問:“貴師徒二人,不辭跋涉遠邦,來到中國,其目的是爲遊曆而來,抑或來中國學習中國語言,及研究中國大乘經典”?
帝釋鳴答:“予師徒二人此次來中國,意欲學習中國語言及中國文字,以資研究一切大乘經典,預備將來返歐洲時,宣傳大乘佛法,俾歐洲人士得明大乘佛法之微妙。且予在四十二年前。曾經初次到中國,覺得當時大乘佛法異常倡盛,到處寺廟叢林,佛塔林立。繼往蒙古、西藏參觀,在該處剃度出家,禅心持戒,茹素奉佛,及研究一切經典,但仍不滿所欲,屢欲再求深詣,苦乏機緣”。
太虛法師說:“予意貴師徒二人,最好覓一相當地方,可分工合作。老法師已經出家多年,當然經曆甚富,且修持有素,可照原來功夫勇猛精進的做去。至于貴徒正在年壯力強,且智慧過人,能通數國方言,將來前程未可限量!倘在中國居住二年後通曉中國語言文字,則可研究中國所有一切大乘經典,或將中國所有大乘經典,翻譯爲英、德、法文,或將來往德國建設佛學會,傳揚佛法,俾佛法能普遍歐洲及全世界,則功德無量,實有厚望焉”!
帝釋鳴答:“承老法師指示,實深銘感,抑亦正合予願”!
太虛法師說:“貴師徒曾到過印度、錫蘭、新加坡、緬甸等處否”?
帝釋鳴答:“誠然!余等曾經到過。但覺得彼邦人士,均信仰小乘法門,予等以信仰大乘法,故每每爲彼邦人士所歧視,有若寇仇;故我等雖曾到彼邦,非特無好印象,且感覺異常困難”。
太虛法師說:“我等信仰佛法,應當破除一切我執我見,故我意再好不要分別大乘小乘,因大乘小乘同是佛說的法,故我等只切實研究佛說的法,不應斤斤計較是大乘抑或小乘,以致互相岐視,而存我執我見,致乖我佛法要旨”。
帝釋鳴答:“誠然,大法師不惜大慈大悲心,予等不勝欣喜”!
太虛法師說:“數年前有歐洲僧人某在中國皈依,後有其他教徒請其說法,彼則每每論其他各教的缺點。及後返歐洲時,各國政府均不准其入境。是故我等須要看察情形,根據各國風土人情爲依歸,因其他各教有許多與佛法相同,應隨時用大乘佛法融會而感化之。因各國情形不同,各有各的信仰,若只說其缺點,非獨無以感化,且易生反感,是故我希望貴師徒二人分工合作,在中國居住一二年,候學習中國語言文字,或可將中國之大乘經典,翻譯成英、德、法文字,將來在德國建設佛教會。因現時德國人民,已感覺其他各教各有各的缺乏,未能圓滿,且對于現在科學的進步,有所抵觸,並悉唯佛法堪稱淵博微妙圓滿。是故佛法,現時在德國大有長足進展之勢。且德國系在歐洲之中心點,倘在德國建設佛教會,則將來由德國宣傳,而普遍英、德、法及其他各國,方能得到真正世界和平,是余願望!至于能否實現,則不敢斷言”。
帝釋鳴答:“大法師本大慈大悲之心,用大無畏之精神,相信當然能成功,余等定當遵照大法師指示,勇猛做去,俾佛光得以普照全球,以副大法師之期望”。太虛法師說:“余經已派出學生數名前往西藏學習藏文,又派出學生數名前往錫蘭學習巴利文,俟將來各學生學成歸國,將中國大乘經典,譯成各處文字,以期統一佛法經典,庶不各執我見,佛法方能興盛”。
帝釋鳴答:“大法師眼光遠大,無怪全世界人士欽仰,將來佛光能普照全球,實賴大法師大無畏之精神有以成之”。
太虛法師說:“余定于明日趁招商局輪船海元號返申,未悉貴師徒何時動身”?帝釋鳴答:“余師徒二人候大法師起程後,亦欲于本月二十叁日搭輪赴申一行,因余等未有預備,故未能隨老法師同行”。
太虛法師說:“貴師徒二人赴申,最好有熟識之人領導,較爲妥善便利”。帝釋鳴答:“誠然,茲有丁忠臣善士允與我等同往”。
太虛法師說:“如此甚好!倘有機緣在上海再可相見。余到申大約逗留十日八日,然後前往甯波”。
帝釋鳴說:“大法師連日甚忙,且把晤已久,誠有擾大法師精神,抱歉殊甚!再圖後會,祝大法師一路平安”!(王進祥譯記)(見海刊十七卷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