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倭铿赫克爾
太虛
學者以一生堅決固持之論說,而表示其一種系統組織之思想,此思想之既深入人心,即漸著爲群衆之行動,而形成國家及國際之政治,其影響必遍及全世界而後已。其尤強有力者,且往往主持十年、數十年、百年、數百年之世運焉。徒見政治之功罪,與夫群衆行動之善惡,抑亦末已。故論世者,貴察及思想界發縱指導之學者生心動念之幾微也。
人群中有堅定統持之學者思想,猶個人之有末那意也。其著爲群衆行動,則前六識依末那之染淨而染淨也。及成爲國家與國際之政治而若幹時代隆汙系焉,則意識爲主而造就或善或惡之叁業,而業熏賴耶感爲異識果矣。故治心、治世,其道可通。治心之要,轉意識其末,轉意根其本;治世亦然,政治其末,思想其本也。百數年來世輪之運轉,以歐人爲中軸。在距今十年以前,則科學之物質文明最著其成效之時代也。歐洲各國,尤以德意志爲盛,要其思想之大歸:唯物、經驗、自然、進化、之四事是已。逮今十年以來,則物質之功利已運而往矣!而所遺之弊害,既陷一世人于縱欲敗德不可收拾之地位,而人類所藉之自尊貴于萬物之點,複被唯物經驗、自然進化之哲學所征服,不複能有宏遠高尚之志,非于肉身上極其衣食住淫之欲,與國群上極其權力財利之欲,殆不複能安其性而有以慰其情矣。所求者無限,而供其求者有窮;得者誇之,不得者嫉之,于是胥一世之國與國、群與群、人與人,鹹出于肉薄火並之五欲爭戰,迄今日猶不知其何所底止!然十數年前,則人皆愛見其福而未察其所倚伏之禍焉;十數年來蚩蚩者猶未知返,而察微知幾之士、則已如置身爐火之上,早爲之搶攘呼救矣!其奈強業先熟,未之能轉何!
赫克爾之一元哲學,在十數年前集唯物,經驗、自然、進化之學之大成者也。以世界之謎爲基礎而建築其上之神教迷,固爲之洗除不少;然所謂人生之意義與價值,亦爲之擊碎而等于零矣。然赫克爾之時代,正唯物科學將席卷而收其全功之時代也。
故雖猶恨恨于神教與唯心論之迷未能全破,唯物科學之智識未能普及人人,而憑其百數十年長足進步之禮富經驗知識爲之論列判斷,殊見其從容暇豫焉。──按赫克爾所謂一元哲學,即唯物自然哲學。
倭铿有慨于近時思想之雜亂與人生之墜落,創立其精神生活哲學,欲使已爲自然理智哲學所否定之人生意義價值,得之複活而益顯其偉大,但其急迫之狀,情見乎詞,故曰:現在我們只能用一類簡易真理,去取得精神之停泊所,以戰勝無理性之混亂。其所謂簡易真理,即“精神生命”也。彼言精神生命,爲世界及人生之淵源。若世界人生能夠深切合此精神生命而爲生活之變化,即謂之精神生活。而現代文化經過許多搜集與訂定,考核與改造,已變爲極端混亂複雜,一一皆欲支配人心,于是人心皆破裂失其統一。欲從混亂複雜中得一顯明簡易之綜合,回複人心之統一,除立在獨立之精神生活之上,別無有充分活氣及動人力量之綜合方法。至其學說之影響于將來者,固能如其所期否,則尚未可知也!
然彼所雲精神生命,乃從基督教所崇拜之神脫化而出,故論者名其主義爲新理想之新宗教雲。由余觀之,彼已能化除基督教徒所執在宇宙外一個人格的神之見解,且已祛卻古理想主義之內在個我精神之見解,而見爲非人格、非個我之常遍生命,人生世界皆從之直接發生,且世界人生即是此精神生命之活動變化,故人生及世界無不直接切合于此精神生命,頗近于阿賴耶識之義──既爲器界、根身之因種,亦即爲器界根身之果體也。至其所非難之自然主義及理智主義,即赫克爾之一元哲學也。所非難之輩,純人本主義,即詹姆士、杜威之哲學也,茲不具論。要之、倭铿之哲學,實由百數年來之工作主義、自然主義、理智主義、個人主義、社會主義等種種物質的反動而立。所以生此反動者,則由已因上列各思想潮流、牽製人類精神已到于極混雜墮落之地故也;故倭铿于唯物自然經驗之根據,已與相當之難破。至日本井上圓了新近發表其輪化論,則于進化亦爲否決,此誠一個時代的思想之異觀也。而井上圓了系治西洋哲學而兼治佛學者,彼輪化論之發端,余見其實依小乘之教理而立。若倭铿能一究大乘法相,于其所學必大有裨益,而亦佛學昌明于世界之機也。(見海刊二卷十期)(附注)原題“倭铿赫爾哲學短評”,今依文鈔改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