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唯識新論簡述
太虛
李君管卿在十年前與吾通過一次信後,便久無消息。此次寄本社的唯識新論簡述油印,本是寄吾閱覽的,但吾閱到的時候,已刊在本刊去年十一期上了。但李君的所說,雖言之成理,然從唯識學與科學兩方面看來,有些是不必或不能的。茲略提出于下:
一、原子律──即以極微漸集成萬物──雖久爲依據物理化學的科學所應用,而且印度吠史迦路伽耶等派,與小乘諸論師亦皆所宗奉,但至大乘空宗則直觀爲幻化,不複推析以求。而唯識亦以極微爲假想慧之假想境,認身器等實隨量大小,由識頓變,並非由集小以成大。至于占空間之大小原爲色法之特性,一爲非色法之心心所等,則無形量可範疇。“識”雖包舉心、色,而以心法爲自性,設非所變現之色法,絕無形量可言。故識或種等,不能應用由小集大、從微至著之原子律來說之。何況近來科學進步,依所發明的“能子”以論,則理化二學不須再分,而由質之可化爲力,即明力可成質,由此以成力一元論,則質形失其根本存在義,亦不須認原子律爲科學之金科玉律,牽唯識學遷就原子律以溝通科學;蓋不占空間之力的能子,反易接近于阿賴耶識一切功能差別的種子也。
二、地質學、生物學上的先有器物,後有情生,在成唯識論本已早有說明。如論卷二雲:
然所變土,本爲色身依持受用,故若于身可有持用,便變爲彼。由是設生他方自地,彼識亦得變爲此土。故器世間將壞初成,雖無有情而亦現有。此謂初成雖無有情亦可先有器界,已足爲答複原問矣。蓋諸器界非一,在此將成,在彼或正住、或將壞、或已空而不等。彼正住中同地有情,可資變此將成器或彼將壞器,使亦現有。況一小世界從初成到壞盡共經六十小劫,而此小世界主之大梵天,壽命亦六十劫,從初成到壞盡,皆有彼之業識支持,故于佛學無待補充。況生物進化說未爲極成,近尤搖動;如廣州某君之試驗,證明低等高等各生物可同時發生,故亦無遷就彼說之必要。
要之、科學乃就所觀察到淺顯現象排列編輯成系統之說者,與佛智由洞明底裏以說明其表者,諸表象上雖或時同,而以淺深異故,在說明之詳略上──佛學詳深而略淺,科學詳淺而略深──、次序上自難完全合轍。然科學能適應今日一般人智,而于佛法尚鮮能達,則假科學以通方便之門,吾于李君亦深佩之!(見海刊十六卷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