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佛教哲學通論
太虛
此書商務印書館出版,邁格博士原著,大約是英國人,江紹原譯。我因要知道歐美人近來對于佛法的思想如何,特取來看了一遍。
譯者雲:上座部的主張,乃是用古于梵文的巴利文紀載的。巴利文的作品,支那曆來沒有多譯過。邁格文博士陳述佛家宇宙論之時,既然把巴利文佛典也算作研究對象的一部,所以我想單爲這一點,本書已有翻譯的價值。關于其余兩派佛家──一切有部及瑜伽宗,他所用的雖是支那文原料,但他的方法,或者也很足供我們參考。我以爲譯者這兩層意思很中肯,此中所述巴利文的上座部之說,雖似無特長之處,但的確有若幹名物及組織爲我們向來所未聞見過的──若色法有叁十二數,及生住異滅亦入色法中等──殊足珍異。至他的方法,謂不知佛家的宇宙論則不能懂佛家玄學──形而上學──,遠過于不知西洋科學則不能懂西洋近代哲學,這是很對的。日本人作的佛教哲學,大致分爲二部:一、緣起論,二、實在論。緣起論近于此所謂宇宙論,實在論近于此所謂玄學。然緣起論不同此之宇宙論者:一、緣起論通論世間與出世之緣起,而此宇宙論僅論世間。二、緣起論大抵只談如何生起世間及出世諸法,而對于此中之宇宙綜合,宇宙分析等基礎,鮮能注意及之。然此必令人閱之感其空漠無憑,故此能先注意及宇宙之綜合與分析,未始非其方法之長處;但出世的緣起及緣起的出世如何,論者未能言及,亦未始非大缺點。
論者于緒論開頭處,言佛、法、僧叁,略去佛、僧而單言法,亦爲拿佛法來當哲學講者應取之態度。然佛法實以佛及叁乘聖衆之智證爲源泉而流出,不探其源而酌其流,則終不免皮相。此所雲宇宙論及玄學皆境,而佛及聖衆爲行、果。境與行、果爲佛法一貫之道,焉能割取?況行的曆程與果的成就,亦爲所應知境之一部。故談佛學應分叁分:一、世間論,二、真實論,叁、出世論。依法的源流程序,應先出世論、次真實論、複次世間論;依人的學習程序,乃可由世間而真實而出世。而談哲學者,誤視出世論爲神學,謂系宗教而不關哲學,去之不談,此支那佛家所以不願有人稱佛法爲哲學。且佛法的出世論乃行智的果證,絕非建立一宗教論之神學,故尤不願人誤會爲宗教或神學也。故譯者雖雲我們絕不曾臆定佛家的主張之來源是理智,而論者則顯然處處將佛的法義,作爲從理智而來之研究。此因哲學者之哲學,但由推想而安立,不能確知有可由“出世間聖智”而證明之事;故佛學則佛學,非哲學之所能限。或問:然則比利時學者普勝亦否認佛法爲“宗教”而稱之爲“出世修持法”,則又如何?答曰:佛學名爲佛學,最爲合宜;否則應名“真覺修證法”,謂契真如的正覺之修學證成法也。對世間論雖可名爲出世論,然單名爲出世修持法,則易滋誤解。如譯者以其滑稽的語調雲:“至于居住在我們現在所知或所假定的世界裏面的人,能否信受悅服居住在另一種宇宙裏面的佛家所奉行的出世修持法或住世法,自然是個重要問題”,亦此種誤解的表現。彼以謂出世乃離開這個世界而住于另一宇宙故。殊不知出世乃“出迷妄”而“得真覺”之別名耳。在迷而妄,謂之世間;契真而覺,謂之出世;即人界而超人界,超人界而即人界,故應名“真覺修證法”乃無過。
論者對于宇宙敘述中──天文學、地質學、地理學之類,往往故舉一二在今人視爲可笑之點以爲嘲弄,故譯者雲:“邁格文博士對于佛家的玄學,雖然還很尊崇,然佛家的宇宙論,他卻不敢辯護,這自然要使支那的佛學家又發現一件可歎的事。然要了知佛法所稱的世間──宇宙綜合──叁界、五趣、九有情居,是重要的。至于蘇迷盧、四洲的是如何,是沒大交涉的。故此種盡可借用印度的當時或地球的現代之常識來說。然亦非不可爲之辯護,實以無辯護之必要而不辯護。蓋古代的天文、地理與現代的天文、地理,大致皆建立于推測的假定上的,原不能定誰實誰假,不過現代人的常識上以現代的天文、地理爲真實,亦所謂世間真實而已。且此中敘述亦時錯誤,如謂一一世界皆有蘇迷盧等同樣安立,僅指此娑婆大千中之各小世界而已;若此大千外其余的世界,固不一例。相對以觀,仰、覆、正、側,諸相無定,華嚴言之矣。且時劫與方量的標准亦各殊。而世間大抵叁界、九地、五趣,或僅人天而無叁惡,故欲敘佛說的綜合世間,亦說明叁界、九有情居可耳。至宇宙分析及宇宙動轉,則皆爲佛法要義之所存,論者若謂與事實相悖,則吾必能爲證明非與事實相悖,而僅與論者及現代常識之情執相悖也。
論者以憑借西洋慣于分析的科學理智故,于宇宙分析中頗有許多說甚清透。于分析及動轉中,對佛法中一貫之反神我的反實質的緣生論,頗能見及。但此或即彼所雲佛家悖于物理的事實之處,亦即吾所謂僅悖于論者及凡情的妄執之處;此若不悖,佛心何異凡識!
論者于所依的叁家,大概巴利文的上座部說,以譯成西文者頗多,故知之較廣;其次爲一切有部說;至瑜伽宗說所窺甚少,誤以華嚴宗等之真心一元論爲瑜伽宗。不知瑜伽宗乃爲無元的心樞論。所謂真如乃色心等平等真相,非是心也。又後來護法等謂極微爲假想慧上分析假立,非事實有,亦引瑜伽師地論之成說;論者謂瑜伽宗初期之無著等采用原子說,亦誤。茲不一一辯之。(見海刊八卷十一、十二期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