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護國
──二十二年五月在上海永生無線電臺播音演講──
常人聞以佛教救國,多懷怪異。余今將世人誤會之處,略爲解釋。其一、世人多以佛教爲迷信鬼神,不切人生實際,不知佛教宗旨,正以解除衆生苦難爲唯一責任!佛教說一切衆生,人爲最要,故在人生之中表現最高之人格。故佛雖普度衆生而尤注意于人生,且令人生達到最高尚圓滿之地位。其二、世人之以佛教爲厭世的,爲空想的,爲非倫理的,此亦誤也。佛教遍爲一切衆生而施設,使其爲最高之向上發達,自非平常之倫理所可範圍。然佛教主義仍以人類倫理爲修行之起點:如言忠、言孝、言友、言信、皆人類道德出發之基礎,佛教亦諄諄言之。可知佛教並不背于人類倫理,亦非厭世與空想也。
此外或有其他種種誤會者:或以爲在今日國事危急重重困難之中,佛教殊與救國無關;或謂佛生于印度,而印度亡國。此種見解,皆是誤會。吾人考之曆史,佛生之時,爲印度最光榮繁盛之時期。嗣後佛教向外發展,而印度佛教漸衰;及婆羅門教代佛教而興,而印度遂益衰矣。在中國元朝時,印度國勢已極衰微,後來卒亡其國,可見佛教衰而印度亡,非印度亡于佛教也。現在奉佛教之國家,如暹羅亦獨立矣,如日本則極強盛矣。可知佛教不但不能亡國,且足以振興國家,強盛國民。
今再言佛教護國之意義:佛教經典多言報恩,報恩者,如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言報四恩:一、父母恩,二、衆生恩,叁、國王恩,四、叁寶恩。因爲國家對于吾人有保護教育恩,故吾人當獻身國家而報之。人類固由父母爲發生增上之因,然亦由社會互助而得存立,但是在社會矛盾紊亂之中,則吾人不能生存,故必有國家之組織,庶衆生有所保障,社會得有秩序,而吾人始能于安甯中過生活。此無論信佛與否,皆與國家有密切之關系,故吾人當有愛國之思想,而不容自外也。又佛經亦言護國,如佛說仁王護國般若經,即專說護國之方法也。惟護國有廣義狹義二種:自狹義言,即平常人之所謂救國,在規定的土地之內,倘有人類以外而來之災難,或人類之中有外來之侵略,或本國之內發生變亂而有災難之時,吾人當盡種種救護之力量,爲種種救國之工作。此佛教言護國,與平常人所謂救國,初無二致也。
自廣義言,釋迦佛所教化之國爲娑婆世界,阿彌陀佛所化之國爲極樂國土。故護國即護世界一切衆生。因一切衆生皆有災難,吾人力量稍高者,便當盡其救護之責任。其已有大福德者,有大智慧者,尤應盡種種之救濟。然衆生皆具本有之力量,若各起大慈大悲之心,便有救苦救難之力量。此種發心,即爲發菩薩心;此種修行,即爲修菩薩行。由此普遍悲憫慈愛之心,則互相殘殺互相賊害之機皆息,而一切災難,亦全消滅矣。是故吾人苟依佛法而爲合理的護國,由大慈大悲救世救民之心而護國,則全世界衆生皆在安樂之中;而吾國人民之安樂亦不待言矣。
然則吾人以何者爲護國之根本耶?曰:依佛法當以般若爲護國之根本。蓋般若即智慧,有智慧則能明澈事理,無癡迷顛倒,其所行皆合理的。故惡的與不合理之行爲皆不生,而一切災難痛苦,自亦無從而生矣。何者?一切法皆因緣所生,若減少一分惡的因緣,便生出一分好的結果。常人因無般若智慧,故有種種迷癡顛倒,其行爲上便發生種種惡業,于是種種災難,皆由此而起。吾人苟欲解脫種種災難,必須明理正行,人人爲合理的正當的行爲,自然發生幸福之結果。但以前所造之業,今已成爲災難痛苦者,吾人當生忏悔心以挽救之。世間一切之災難痛苦,莫非衆生自業共業之所造成,各人皆有關系。故吾人不須怨天,不須尤人,惟當各自痛切忏悔,然後能將種種惡業,種種痛苦,減少消滅;全國人民,自獲安樂,此爲根本之護國也。(何子培記)(見香海佛化刊第五期)